任我狂風驟雨他無動於衷:孩子油鹽不進,媽媽注意三件事別大意

2023-06-06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任我狂風驟雨他無動於衷:孩子油鹽不進,媽媽注意三件事別大意

大家好,我是豆媽。

都要把我氣暈過去了,他一點反應都沒有,就是不行動。

這是豆媽在小區媽媽群里,看到有媽媽這樣吐槽孩子,沒想到這一句話勾起了媽媽們的無數槽點。

有媽媽說,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也答應改正,可是睡一覺起來就忘了,照樣我行我素。

有媽媽說,不管我是溫柔以對,還是厲聲呵斥,他一點反應都沒有,就是站在那裡不動。

還有媽媽形容得非常形象,說任我狂風驟雨,他卻無動於衷。

最後,媽媽們一致認為這種孩子,就是油鹽不進的孩子,都在群里艾特豆媽,對於油鹽不進的孩子,怎麼辦?

豆媽也挺為難,因為豆豆曾經有一段時間就是這種油鹽不進的孩子。那個時候,豆媽也很焦慮,這種感覺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一樣,不僅僅是無力感,還有深深的挫敗感。

豆豆的變化,還是得益於多年從事青少年心理諮詢的朋友給豆媽解惑。

豆媽只能說,每個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可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說的油鹽不進,但是形成的原因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父母多去觀察孩子和反思之前孩子的表現。然後,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恰當的辦法去改善這種狀態。

不過,豆媽在幫助豆豆改變的過程中,也意識到,孩子之所以油鹽不進,基本就是這三種情況,我們可以對照檢查一下,再去幫助孩子改善,同時也要調整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模式。

第一種:宕機型

豆豆就屬於這類情況。比如,豆豆在做作業,只要我和豆爸提醒豆豆寫快一些,豆豆寫作業的速度,就會越來越慢,讓人看著真是心塞。

豆爸一度認為孩子是叛逆了,是和父母作對,你要我寫快,我偏要寫慢,就不聽你們的。一旦這樣想,那心頭之火真的是蹭蹭蹭地往上冒,覺得孩子太不懂事了。

後來,朋友提醒豆媽,看看自己在提醒孩子寫快一些的語氣和面部表情,還有就是孩子的狀態。這個時候,豆媽才發現,自己提醒孩子的時候,基本都是已經等得不耐煩的時候了,不僅語氣還有表情都不好,甚至很糟糕。

輔導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那個著急是不由自主的。此處就省略一萬字的眼淚吧。

再看豆豆的狀態,整個人是緊繃的。這個時候,豆媽才發現孩子不是寫慢了,是根本不動筆,會很久很久都寫不出一個字了。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孩子在我們說出寫快點三個字的時候,就進入宕機狀態了。本來孩子寫作業,是沉浸在自己的節奏里的,可是寫快點三個字,就像晴天霹靂一樣,孩子聽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不滿。

孩子的節奏就這樣被打亂了,整個人也進入了一種混亂,所以行動自然而然就停止了,這就是宕機型的孩子。

對於這種孩子,我們一方面不要隨意地提醒孩子,更不要突然打亂孩子當下的節奏狀態,另一方面提醒孩子的時候,儘量保持輕鬆的語氣說話,而不是指責式的溝通。

孩子不是油鹽不進,而是不知所措。

第二種:拖延型

還有一種油鹽不進的孩子,表現出來就是慢。那個慢是無論幹什麼都不緊不慢,就算你再著急,用盡各種辦法催促都沒用,孩子就一個字,慢。

其實,孩子是在用慢來應對你的催促。也可以說,孩子並不認同你要他做的事情,他又沒辦法拒絕,這個時候就只能用慢來應對,儘量拖延行動的實現。也可以說,這是在給自己一個從不願意到願意,從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建設過程,就像給自己按了一個緩衝器一樣。

這種慢,落在父母眼裡就是拖延,就是不聽話,油鹽不進。

對於這種孩子,我們一方面要儘量和孩子商量著溝通事情,另一方面就是在提出要求後,讓自己停下來,給到孩子接受的時間,做到不催促。

孩子不是油鹽不進,而是需要時間去消化。

第三種:抵抗型

這類孩子的油鹽不進,表現出來就是不改不動。明明在父母眼裡,給出的建議和要求都是最好的學習辦法,可是孩子就是不動,或者說做錯了也不改。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孩子的這種抵抗力量是來自哪裡?因為孩子年齡的關係,他對情緒的把控肯定沒有大人做得好,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

可能是今天在學校里和同學爭吵了,心裡本就不舒服,回家父母還要指責自己做錯了,委屈就成了抵抗的力量;也可能是自己上課沒有回答出問題,同學都嘲笑他,心裡本就難過,回家父母還要繼續說自己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不對,難過就成了抵抗的力量。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軟抵抗背後的真正原因,揪出影響孩子情緒的幕後黑手,這樣你和孩子再溝通,就能找到突破口了。

孩子不是油鹽不進,只是需要自己的情緒被看見。

豆媽想說,對於油鹽不進的孩子來說,內心的無助和糾結,會比有錯就改積極回應的孩子糟糕很多,對於身邊人來說,既不討喜也不被喜歡,所以,父母更要注意孩子的狀態,油鹽不進只是一個表象,而冰塊下隱藏在海面下的,很可能是一個冰山大的問題。

寒風和暖陽打賭,看誰能讓街上的行人先脫掉大衣,結果寒風讓人們裹緊大衣,而暖陽讓人們主動脫掉了大衣。

對於油鹽不進的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了嗎?還有什麼疑惑可以留言評論區,豆媽和你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5132b3a5e5d78a19e0f470a108b0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