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需要華為:但Mate60的代工訂單,恐與富士康無緣

2023-10-05     王新喜

原標題:郭台銘需要華為:但Mate60的代工訂單,恐與富士康無緣

文/王新喜

近日,頻頻有傳言流出,富士康的郭台銘老闆多次拜訪華為,希望能夠說服任正非老闆把Mate60系列的部分代工業務交給他手中。

這個傳聞有一定的可信度,Mate60有著極高的銷售預期,華為Mate 60 Pro系列(含Mate 60 Pro+)的出貨量已經上調到2000萬台,大連線下門店預訂都排到明年了,如果能夠得到部分訂單代工權,也會帶來數以十億計的商業價值,代工差不多超過百億級的生意。

其實,以前富士康是華為的主要手機代工廠,但在三年前,因制裁的關係,郭台銘主動割捨了與華為的合作。郭老闆曾經狂言,是他給大陸提供了工作機會,但現在形勢反轉,從傳言來看,郭台銘或打算從華為Mate60的訂單中一杯羹。

現在的形勢,其實非常清晰了,如今一個月已經過去,華為Mate 60系列多個版本依然是一機難求。爆料稱Mate 60系列備貨至少已超過1000萬台,下一步Mate 60系列的銷量所產生的商業價值與對整個供應鏈市場的信心與投資價值的拉動作用,絕對不是百億級那麼簡單。

多家證券機構,將iphone15系列的預期出貨量從8000—9000萬台下調至7800萬台,原因是華為新機發布帶來的衝擊。

但對於蘋果來說,這還不是最慘的消息。根據華強北多家第三方渠道報價,iPhone 15和Plus在9月22日一開售,價格就破發了,甚至「一小時一個價」。但華為Mate60系列從開售到現在,線上每天開放兩次的官方商城搶購入口,基本都是「開售即罄」。

從當下的形勢來看,郭台銘需要華為。

形勢反轉,富士康需要華為

一直以來,富士康高度綁定並依賴蘋果,與蘋果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當蘋果業績不佳的時候,富士康的利潤也跟著大滑坡。

但不論晶片禁令之前,還是之後,只要華為增長,蘋果就下滑。

今年兩個季度,富士康財報業績都不佳。2023 Q1,富士康凈利潤下降56%,為三年來最大季度降幅。在2023年Q2,該公司二季度營收為1.30萬億新台幣,同比下降14%;營業利潤為309億新台幣,同比下降30%;凈利潤為330億新台幣,同比下降1%。

在《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是:誰贏,他們幫誰。

事實上,在過去,富士康選擇蘋果,割席華為,是在預料之中,也是富士康不得已的選擇,畢竟,它的利潤來源主要是源於蘋果。當時的形勢下,也只能選擇蘋果。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富士康的經營決策既受市場因素影響又受股東因素影響,在過去的形勢下,富士康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做出調整,彼時把工廠搬到了美、印等地,並關閉了近20家工廠。

但在今天,形勢正在發生反轉,華為Mate60系列上市後,市場脫銷,產能嚴重不足。相比之下蘋果新機庫存龐大,但各種問題曝出,包括攝像頭進灰、發熱嚴重,退貨太多不得已關閉退貨通道。以郭台銘的嗅覺,不可能意識不到目前手機圈的風向正在發生變化。

從未來2~3年的發展走勢來看,隨著產能爬坡以及在晶片上的進一步突破,華為在中國市場很可能會強勢搶食蘋果的市場份額,這個大趨勢是非常明確的。

富士康這麼多年來幾乎是一直高度依賴蘋果的訂單,與之深度綁定,在很早之前,只有富士康一家為蘋果代工,多年來一直在吃蘋果的增長紅利。現如今,蘋果已經把代工訂單分到了多個籃子。在iPhone14這一代,代工廠商變成了富士康+立訊精密,且立訊精密的占比達到了30%左右,在iPhone15這一代,是富士康+立訊精密+和碩代工,留給郭台銘的代工訂單占比是58%。

從未來趨勢來看,隨著蘋果把代工訂單轉向印度塔塔集團,分給郭台銘的訂單將越來越少。

從趨勢看,一方面是蘋果這個大盤子,富士康能分到的比例越來越少,一方面是手機行業大盤,因為華為的強勢翻盤,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盤子也將逐漸被擠壓。按照目前的漲勢,隨著華為全產品攻關打通之後,未來產能也將迅速提升,銷量也將因此增長。

三年前,郭台銘直接斷絕了與華為的合作。但現在形勢發生變化,華為未來的盤子,不出意外的話,將越來越大。華為在未來3年左右,很可能回到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在高端市場,華為與蘋果將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那麼即便蘋果向印度轉移,在高端市場,蘋果空出來的產業鏈訂單,或許會被華為全產業鏈替代與填補。

因此,在雙向擠壓之下,郭台銘的富士康未來的下行趨勢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富士康這兩年,一方面頻頻向特斯拉示意,想為特斯拉代工,走多元化路線,向汽車代工領域擴張,一方面又在印度布局晶片,希望打開新的增長通道。但從目前來看,特斯拉汽車一體化壓鑄技術以及工廠自動化背後,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富士康沒有相關經驗,很難獲得特斯拉的信任與訂單。

在晶片領域,早前富士康退出了印度的晶片項目,富士康的業績以及基本盤,都依然要依賴手機代工。

如果手機代工這一塊蛋糕被不斷擠壓,又無法拿到華為的訂單,可以想像富士康的營收與利潤未來的下滑趨勢很難阻擋,郭台銘現在也是急在心裡。

華為Mate60的代工訂單,恐與富士康無緣

因此,有業內人士提出問題,現在的華為,還會念及舊情嗎?分一部分訂單給富士康代工嗎?

在筆者看來,這種可能性不大。事實上,目前整個華為Mate60供應鏈招人擴產,產能嚴重不足,如果華為有意向與富士康合作,應該很早就會確定下來了。畢竟,如果有富士康加入代工,對於提升產能有重大作用。

有供應鏈普工透露,近期華為的訂單太多了,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現在東莞等地工廠,招人不但規模猛增,待遇也是明顯提高。包括山東濰坊歌爾聲學工業園,因為接到華為的大訂單也開始招人了。很多工廠在關門前夕,突然訂單翻倍兩班倒的加班。有工廠連夜進人,趕工華為訂單。

因為現在產能問題成為制約mate60銷量的關鍵瓶頸,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華為本身是需要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大廠幫忙來生產,提升產能,把產品更早的送到消費者手中,避免過長的等待期,導致部分消費者轉入iPhone15的陣營。

但是從目前的信號來看,華為Mate60的代工訂單,恐與富士康無緣。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產能問題只是短期的問題,長期來看,產能爬坡是可以預見的。相對於短期的產能瓶頸來說,長期的產品戰略與發展規劃對華為來說更加關鍵。

華為當前對包括晶片與代工等相關信息做到了全方位保密,這背後或是要低調完成更加長遠的戰略與目標。但如果讓富士康為之代工,很可能導致供應商信息,產品信息、代工廠商等重要的保密信息外泄。這或對華為的業務進展與推進造成可大可小的負面影響。即便富士康承諾保密,但由於前車之鑑,華為不可能完全放心。

但過去三年,富士康和華為的合作中斷,並不意味著兩家公司的關係就此破裂。事實上,富士康和華為在多個領域仍有合作,包括雲計算、智能製造等。此外,富士康也在積極尋求新的合作夥伴,以擴大其業務範圍。只不過,華為Mate60的代工有其特殊性,恐怕與富士康無緣。

郭台銘需要華為,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華為其實在當下也需要富士康,但無奈當下的形勢以及富士康過去的選擇,以及華為自身當前的業務特殊性,只能說是當前手機圈的一大遺憾。郭台銘需要華為,但華為Mate60的代工訂單,恐怕要與富士康無緣了,這無疑也是郭台銘的一大遺憾。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96eafede54d13098c1870ba6b981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