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說 | 想要儘量避免入園焦慮,「未雨綢繆」最重要!

2020-09-22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欣源說 | 想要儘量避免入園焦慮,「未雨綢繆」最重要!

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入園焦慮(二)

想要儘量避免入園焦慮,「未雨綢繆」最重要!

欣源有話說

上一篇,還有點內容,補充一下哦:

上期回顧:欣源說 | 又到一年入學季:孩子哭吵、粘人、咬同學,吃喝拉撒睡全不消停…啥毛病?——入園焦慮(一)

4)不要把乖乖坐著不動,配合聽課,當成正常的標準

這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想想啊,孩子就是一個依靠本能的,隨性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為什麼一定要願意被碼成一排,乖乖聽課呢?

前面分享過,很多孩子願意被碼成一排,乖乖聽課,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從眾心理」,利用了他個性中的順從甚至內心的不安——他在試圖適應環境,並希望跟周圍的人建立情感聯繫,特別是老師,他是權威核心。甚至只是因為懼怕老師而不敢動彈。還有很大一部分可能,這個小孩已經三歲多了,之前有些閱歷,了解了些社會規則,因此見慣不怪,能夠配合。或者他天生對老師教的內容,唱歌、跳舞、畫畫、手工等,非常感興趣。

因此,咱們可以這麼理解,孩子倘若不願意乖乖聽課,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可能像小動物一樣隨性而為,動手動腳摸索一下周圍的人和事兒,也可能情緒低落,容易激惹,不喜歡甚至排斥這些課程,也缺乏生活閱歷。我們能做的部分,也主要是改善他內心低迷的狀況,增加他的閱歷,讓他了解和適應規則,並找到他對人和事的愛,這些會在下述提到。

這麼看來,一刀切地把乖孩子劃到正常範疇,把不乖的孩子劃到異常範疇,那就太不合適了。乖和不乖,咱們大多理解為人類社會的交往和行事規則。讓一個先天個性和發育速度各不相同、後天教養環境也不一樣的小動物理解人類社會的規則,本來就有個漫長的過程。咱們當父母、當老師的,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多多理解這個小動物,並且對於不同小動物的教化工作,要更耐心些哦。

5)男孩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更多

想想看,上面提到的內容,言語發育更慢,喜歡用行動表達(其實就是動手動腳,部分孩子攻擊性強);情緒控制能力差(男孩更衝動、好鬥);滿地亂跑;對讀書唱歌跳舞畫畫等教學內容往往興趣缺缺;情商顯得比較低,對自己和他人感受都很遲鈍,因此不怕他人管教,影響別人也沒啥感覺;更為叛逆,不服管教,甚至「欺負」一下容易激惹的女老師……這些情形,是不是更容易出現在小男孩身上呢?

不必說啥男女平權,消除偏見之類的了,總有小夥伴不喜歡給男孩、女孩的個性貼標籤。男女差異,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演化心理學認為,小男孩在遠古時代,是跟著爸爸和家族中的男人們狩獵去的,女孩跟著家族中其他的女人在周邊採集食物,一起養育後代,也參與戰鬥,但相對較少。因此,我們觀察到當小獵人的男孩行動能力強,邏輯、空間感比較好(在森林裡別迷路了),語言發育相對晚,更好鬥;小女孩感受細膩,社交、語言發育較好。由於女性體能的差異,面臨的生存、社會壓力往往更大,因此女孩抗壓能力往往比較好,也更容易順從,適應環境(小女孩的反抗能力往往比男孩弱,反抗的心意也就更少了)。

我們也的確發現,男孩喜歡組團打球,組團打遊戲、打槍戰,只不過遊戲是在虛擬世界殺雞屠龍,稱王稱霸,真實世界咱們就通過競爭來釋放旺盛的鬥志。女孩更喜歡玩過家家遊戲,喜歡買小物件,裝點自己和小窩。這些特質可能跟我們祖先的行為有關。即便是一些文雅的活動,男孩、女孩風格也不同,比如彈琴,女孩可能非常追求細膩、柔美,情感流動,而男孩難掩糙漢子本質,追求操作、力量、速度,《海上鋼琴師》斗琴的片段,看得多少人熱血沸騰。

管理叛逆、好鬥的,同理心比較弱的小獵人,跟管理順從的、同理心相對較強的小女孩,難度當然不一樣啦!然而,我們的男孩是媽媽、奶奶或外婆、保姆帶得多,都是女人家,在學校接觸的也是女老師,常常會出現對男孩管教多過理解的情形,生活中又容易剝奪男孩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感受性學習的機會。因此,男孩中「問題兒童」的確更多,被誤解成「病孩子」的幾率也更高。上學後也常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

這麼一分析,我認為是我們大人對男孩的理解有偏差,因此我們對他們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可能不是非常合適。多數時候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組團戰鬥,從操作中學習的小獵人適應安靜規矩,從老師那兒學習的幼兒園環境,也有點兒「水土不服」。我們很難改變教育環境,教育慣性,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孩子的理解哦。引導他理解規則,在滿足規則的基礎上釋放天性,也是可以做到的哦。這是個大問題,哪天再跟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怎麼做

前面我們一直在講,孩子不高興,會有哪些奇奇怪怪的現象。乖也好,不乖也好,這個小動物內心深處,大多是不安的。

我們好心疼他,不希望人家唱唱跳跳,嬉笑打鬧,他一個人在旁邊望著。也不希望他打人,扔飯,尿褲子……老師會不會不喜歡他,批評他?同學會不會笑話他,冷落他?

其實,我們未雨綢繆,提前洗腦,很重要!讓孩子接觸任何新事物,學任何東西,都是如此。

我們總是追求短平快,希望把孩子擱餐椅上他就願意吃,擱馬桶上馬上就會拉,把牙刷杵他嘴裡就能刷,大了把他放大鋼琴前馬上就願意彈琴……No!欲速則不達。從沒見過其他食物或大人享受食物的樣子,從沒看過大人上廁所、刷牙,從沒見過鋼琴,也沒聽過鋼琴曲,他為什麼要突然改變生活習慣,去嘗試,甚至願意經年累月學習呢?

上幼兒園也一樣的,也需要提前洗腦,讓他知道這個事物,讓他知道生活會有哪些改變,提前適應,讓他知道這件事物還會給他帶來跟媽媽和自己的家不一樣的,新的愛。

還舉上面的例子,丈夫跟自己感情很好,卻突然把北京的你送到天津的集體宿舍住,或給你換個工作。當然超級困惑和難受啊!如果集體宿舍有人打鬧,一時不喜歡新工作,或不喜歡領導和同事,就更容易強化自己難受的感覺。如果能夠確認夫妻的愛一直不變,能夠定時回到自己溫暖的小家,集體宿舍和新工作的人和事又很有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呢。不過,最好還是事先夫妻倆相互告知,了解並嚮往天津的集體宿舍或新崗位哦。

1.入園前(剛入園後也持續這樣做)

(1)讓孩子周圍的環境充滿愛意

前面講到一個小例子:如果是一隻主人很寵愛的小貓,它知道自己很可愛,可能更願意試試讓陌生人摸摸它。如果這些陌生人跟自己主人一樣笑眯眯的,輕柔地擼它的毛,撓它的下巴,有多幾次成功的經驗,它會強化這個認識:「我真的好可愛!大多數人都很友善,很愛我。我不怕他們了,再遇到新來的大傢伙,我還能跟他當朋友,方法跟以前一樣,我趴那兒,讓那人擼我的毛。屢試不爽哦!太容易了。」

相反,一隻常被主人打罵的貓,或流浪貓,會怎樣呢?它渴望愛,但會很警惕!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可愛,其他人會不會愛自己。它可能會很容易受激惹,一點點小事就嚇得他又抓又咬,也有些小動物會討好索愛。而它們的行為會讓人更為警惕,不敢輕易摸他們,甚至躲開他們。反覆缺愛,也會強化他們的行為。

我們多數人,是不是覺得家貓比野貓更可愛些呢(顏值和乾淨程度差不多的前提下)?是不是跟家貓更容易建立情感聯繫,家貓也更容易適應新的人呢?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呢。如果我們做爸爸媽媽的好愛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愛他們,樓下鄰居阿姨好愛他們,一起打球的小朋友好愛他們……他身上的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愛自己的人那麼多,即便日後碰到一兩個不那麼友善的人,也不會輕易地否定自己。

所以,想讓孩子知道自己很可愛,容易被人愛,也容易愛別人,就拿愛灌滿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安全感。

這一點非常重要,被愛的孩子大多很可愛,往往更容易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建立情感聯繫。與人的聯繫一旦建立,幼兒園就不再陌生了,他會愛屋及烏,迅速地喜歡上它。

有人說,孩子從小就得給各種各樣的人帶,輾轉各種各樣的人和家,他適應能力才會強。幼兒園當然不在話下了。當然,這個現象是存在的,因為多樣化的環境和接觸很多的人,讓孩子認知水平發展了。但這樣做會削弱親子聯繫,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爸爸媽媽是不是很愛他,跑馬燈般更換的主要養育者,是不是都很愛他。雖然這不是不可能,但重新建立信賴和默契,之後要做多少工作啊!

因此,咱們不能只看現象效果啊!在孩子還很幼小的時候,用這種方式逼他早熟,適應環境,我個人挺不提倡的。雖然孩子就像小草一樣頑強,有點愛的陽光就燦爛,也能成長得很好。但我還是希望孩子內心深處會更幸福些——容易信賴他人並且很自信,愛人又愛己,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兒了。

(2)多帶出去玩,參與集體環境(不一定非要提前上托班)

孩子一直擱家裡,突然到集體環境,這堆烏泱泱的小朋友還有幾個大吵大叫,當然會感覺很恐慌啊。

有些媽媽總問,自家孩子內向,膽小,怕人,怎麼辦?拋開孩子內向、外向的個性先不談,咱想想看啊,有些商家把孩子從小擱店裡,甚至讓孩子幫忙做點兒活兒,跟人打打交道。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也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為啥還會怕呢?別說人了,連動物也是如此呢!擱店裡的貓誰都能擼,家裡的貓,哪天來了客人,不是躲沙發底下就是奔臥室床底下。總的來說,就是因為大量接觸,對這件事兒的認知水平不一樣了。

那,需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呢?上幼兒園是沒有父母陪伴的狀態呢!一開始當然需要!因為小動物在缺乏獨立行事能力的時候,跟父母形影不離,一方面增加他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父母的各項生活技能和交往技能。

舉個例子。咱們帶孩子玩兒球,操場上碰到了陌生的小朋友,表現得很想跟咱們一起玩。我們做大人的先跟這小孩兒打成一片,你追我趕,互相扔球。孩子在一旁看在眼裡,「原來是這樣跟人打交道的呀!」

再舉個例子。咱們帶孩子出去挖沙子,孩子馬上要把沙子揚起來了,快弄到其他小朋友頭上了。咱們飛快地衝上去,拉開他,跟他說:「沙子揚起來,弄到身上很難受,弄到眼睛裡更難受,有時還要去醫院的。我自己不喜歡這樣對不對?我自己不喜歡的事,就千萬不要對別的小朋友這樣做。如果我做了,小朋友會哭,他的爸爸媽媽會生氣地跟我們理論,甚至去醫院看眼睛,我們本來一起玩得很高興,但那時就不能玩兒了。」如果他做了這些事,我們帶著他誠懇地道歉,或拿他心愛的玩具賠償,馬上把他帶離現場不讓他玩兒了。讓他嘗到行為後果。

還有個例子。孩子正在開心地拍球,結果衝出來一個小朋友,把球兒搶走了。我們大人衝過去,要麼跟其他小朋友說說,「哥哥也好想玩一會兒,咱們誰先拿誰先玩哦,一會兒我們換著來。」要麼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球,把自己孩子帶入進來,很快就從尷尬的爭搶變成了合作。

我們不需要任何言語教導和解釋,事實上效果也不好,對於孩子這種視覺小生物,「行動勝於言論」,做一次比說一百次管用得多。

慢慢地,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跟著大人見多了,慢慢不怕陌生的大人和小朋友了。也知道怎麼跟他人打交道,上來就能跟人玩到一起。遇到「糾紛」,該如何解決。咱們做大人的,這時就可以退居二線啦(網上有些言論,說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解決,我覺得得看一個度。如果觀察孩子能自己解決那是最好,2、3歲的孩子還是很難的,像小動物愛囤貨,愛爭搶,語言表達還不好喜歡動手動腳,對其他人感受不敏感,對行為後果沒概念,這時候大人的行為示範很重要,也需要強調行為後果,不要不管不顧)。

這些交往問題,在家裡就儘量解決好,會在幼兒園少很多麻煩。不過,我們也要理解孩子個性、發育速度千差萬別,有些孩子的確在人情上遲鈍些,很難教導,不過,咱不能不教啊!也不能完全避免讓他接觸人啊!指望在幼兒園中再摸索,跌跌撞撞學會,老師還要管30多個小孩,不太現實。孩子小時候,就是個小動物,這些對人類社會交往規則的認知都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學會的,所以多帶出去玩,越早開始比較靠譜的行為示範越好。

咱們還可以去一些培訓班。比如孩子愛畫畫,咱送他去個畫畫的培訓班,但到了這陌生的地方他有點怕。我們跟他說,「媽媽陪你在教室里待一會兒,不過只能10分鐘哦!」這10分鐘,他發現老師很親切,同學很有趣,每個人畫畫的風格都不一樣,感覺很新鮮。很快他就會覺察到「坐這兒上課,不過如此嘛!沒啥好怕的。我喜歡老師同學,畫畫真好玩。」這時候媽媽履行諾言,走到門外,發現孩子已然完全不需要自己了。

有媽媽會問,「這是親子陪伴條件下,孩子才接納新環境的呢!如果每次都要陪,去幼兒園也要陪,那怎麼辦?」

孩子的獨立,不是大人刻意「鍛鍊」出來的,而是陪出來的!這種陪,不光給足孩子安全感,還給孩子做了很好的行為示範。只要孩子依樣畫葫蘆成功幾次,就再也不需要媽媽的示範了呢!

經常去小操場跟小朋友扔球,去小遊樂場跟小朋友一起攀上爬下,也接觸了不少和善給糖果的奶奶,打拳的爺爺,有意思的年輕媽媽,會好多本領、可愛又耐心的老師,去幼兒園為啥會懼怕同學和老師呢?

所以,多帶孩子出去玩,而且可以有意識挑選跟幼兒園類似的環境——小朋友很多的,最好有老師的,設施和活動比較相似的。這樣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駕輕就熟」了,接納度會大大增加。

「那要不要孩子先上一段時間托班呢?直接上托班,不是最像幼兒園的環境嗎?」經歷過托班的寶寶,幼兒園老師大多比較歡迎,因為孩子已經提前一段時間適應了幼兒園的規則和活動。

上托班,就等於提前入園啊!我個人並不支持,如果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心智並不成熟,還沒有發育到情感上能接受分離,認知上能理解和配合規則,控制自己行為的程度。這對替代養育者——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有前面敘述的更好、更便捷的方法讓孩子接觸社交環境,並且有這樣的親子陪伴過渡,會對孩子身心發展更為有利。

延伸閱讀:欣源答問 | 媽媽上班很忙,把孩子早點兒送到託兒所去,好不好?

(3)媽媽多多表達對幼兒園的嚮往,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先去幼兒園轉轉

孩子最熟悉、最信賴的人,莫過於爸爸、媽媽了。爸爸媽媽喜歡什麼,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更為好奇,進而關注,頗有好感。

媽媽翻開小時候的相冊,找到自己在幼兒園的照片,跟孩子繪聲繪色地講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看,我們小時候都土土的,頭上扎大紅花,臉上會畫紅臉蛋,哈哈哈哈哈哈……男孩們喜歡奧特曼,會戴著奧特曼的塑料頭盔從高高的滑梯上衝下來……媽媽小時候很喜歡唱歌,老師發現我好有天賦,天天放學後教我一個人唱歌,彈琴給我伴奏。幼兒園畢業典禮的時候我當獨唱哦,還有指揮哦,還跟人一起跳了一個小鴨子的舞蹈。我一輩子都忘不掉,也好喜歡那老師。」

圖源:網絡,侵刪

「百聞不如一見」,幼兒園報道那天,可以帶孩子在幼兒園裡轉一轉。媽媽可以誇張地作出一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樣子:「哇!現在幼兒園條件那麼好哇!院子裡有這麼大個滑滑梯,還有小操場!教室里有這麼多玩具,看這漢堡包和炸蝦做得這麼逼真!你不是最喜歡小妹妹嗎,我想會有可愛的小妹妹跟你一起玩過家家。哇!連牆上都掛著好玩的迷宮玩具!哇!小朋友的畫兒真好看!我也好希望看到你的畫兒掛上面。看,這兒還有照片……」

圖源:網絡,侵刪

前面提到,孩子空間敏感期愛轉悠,緊張焦慮的時候,也愛轉悠。在新環境轉悠,當然會對這兒更快地熟悉起來,進而接納。如果門口保安叔叔允許,咱們事先就轉悠好了,熟悉夠了,這幼兒園還被媽媽一番彩虹屁吹上天,孩子或多或少會對這兒感到好奇和嚮往。嗷!幾乎沒有小朋友不喜歡玩具,還有可愛的小朋友。儘量戳中孩子的點,狠狠地吹吧,哈!

圖源:網絡,侵刪

(4)可視化地幫他了解幼兒園,尋覓榜樣

光聽媽媽說,可能還不夠呢。如果能藉助繪本、動畫等幫助,效果還會更好哦。

入園過渡的繪本有好多,不過好多書屬於說教性質,啥教孩子講禮貌、自理能力、跟小朋友打交道的,孩子其實並不喜歡。還有的記流水帳一般,圖文記錄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孩子也常興趣缺缺。孩子還是更喜歡站在他們角度的書,感覺更為真誠親近。我孩子當時特別喜歡一本《蟲蟲也愛幼兒園》,講不同的小蟲子寶寶們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所見所聞。站在蟲子的視角,很獨特又好玩,孩子既熟悉了幼兒園,又熟悉了蟲子,哈。

動畫片人物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孩子上幼兒園前,可以看看《小豬佩奇》里羚羊老師教他們的橋段,教過數學,繪畫,音樂,戲劇……還讓孩子們扮演各種工作角色,特別生動。看著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也上幼兒園,裡面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高興,還學了很多新本領,孩子自然心生嚮往了(上小學前也可以再來一撥兒,我給孩子看的《名偵探柯南》和《灌籃高手》,柯南和少年偵探隊跟他們一樣是一年級小學生,太親切了啊!櫻木花道和流川楓會在上課時睡覺,成績很差得一起去隊長家補課,哈,那咱們比他們上課時還是強多了!另外,不妨礙他們是籃球場耀眼的星星呢!看了這動畫片,再學著打打球,孩子多半會變得很陽光,啥焦慮?早拋腦後了,哈)。

如果家附近就有幼兒園,可以帶孩子經常在附近蹲上一蹲。看著這些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學,高高興興回家,一點兒害怕的感覺也沒有,那麼咱孩子也會跟他們一樣!幼兒園裡常常傳出動聽的音樂,小朋友們在操場上歡樂地做遊戲。這些人物、場景早就在他眼裡和心裡百轉千回,感覺十分親切和嚮往,當然更不容易緊張啦。

(5)儀式感

儀式感是個神奇的玩意,會讓人十分有盼頭。想想啊,我們過年前買鞭炮,貼對聯,跟媽媽一起準備年夜飯;元宵節之前做燈籠,包湯圓;過聖誕節以前裝點聖誕樹,掛襪子……多麼讓人期盼啊!真到過節那天,經過長時間精心準備和盼望,便會把這節過得格外隆重和開心。

咱們完全可以把入園這件事,做得十分有儀式感。

咱們帶孩子去買書包和文具,都讓孩子自己挑選他喜歡的東西。咱們還可以給他準備一身「幼兒園專屬」的漂亮的新衣服,讓他嘚瑟,在鏡子面前照啊照,盼著去幼兒園穿。

話說,衣服是會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還記得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警察和小偷》嗎,小偷穿上警察的衣服,慢慢進入角色,扶老奶奶過馬路,見義勇為,忘記自己小偷的身份了)。曾有個媽媽憂愁地問我,「孩子在幼兒園很容易哭,也容易生氣,老是滿地滾,太難看了。老師又打電話來說這事兒了。怎麼辦啊?」倘若咱給孩子穿上有領結的漂亮的白襯衫,筆挺的小褲子,老師嘖嘖稱讚,同學喜歡多看他兩眼,他怎麼捨得在地上蹭呢(哈每個孩子個性不一樣,還真有孩子對外表極其遲鈍的,或不喜歡穿太筆挺的衣服覺得不自由,這一招就沒用了。不過咱可以試試)?

「哈!我的寶寶長大了,是光榮的幼兒園小朋友!」我們不斷強調他的角色,他也更容易進入角色。咱回想一下啊,小時候咱盼著戴紅領巾,等到真戴了紅領巾,就特別容易進入少先隊員的角色!咱上課時坐得端端正正,胳膊斜著舉在腦門前表示尊敬或想提問,踴躍地學雷鋒幫助一下別人……這小小的儀式感讓他嘚瑟,也容易讓他快速成為我們想讓他成為的人。

(6)最好提前一段時間培養跟幼兒園類似的作息

前面提到,孩子秩序感很強,他很有可能會因為人、環境、作息種種變化而吵鬧,尤其容易在吃喝拉撒睡上面翻車。

人,環境,作息,我們最能夠把控的是作息。環境和用品,我們儘量保持類似。

如果孩子在家吃飯要喂,拉撒要把,早上10點起,下午3點睡,睡前要抱哄,那他上幼兒園,幾乎肯定是相當不適應的。如果因吃喝拉撒睡這些生理需求而挨批評,他會非常困惑,更加不安,難於控制,也很難與老師親近起來。

相反,如果孩子吃喝拉撒睡,通通不讓老師操心,還為此挨表揚,當全班小朋友的光榮榜樣,他會非常嘚瑟,也常會迅速接納老師和幼兒園。

1)有關吃:平常在不過敏的前提下,儘量讓孩子飲食多樣化,不大挑食。常帶孩子出去玩,他上躥下跳沒個消停,會容易餓,每頓飯會吃的更好些。當然,平常儘量少給孩子吃零食,也會讓他正餐吃得更好,更享受。這種按點兒吃正餐的好習慣,也會帶到幼兒園裡。

當然,讓孩子自己吃飯,那是必須的啦!

圖源:https://yao51.com/jiankangtuku/figidiz.html

2)有關睡:睡眠節律儘量跟幼兒園保持一致哦,早上8點左右醒,中午1點左右睡覺。儘量不要抱哄,讓孩子躺著睡。如果他不需要大人陪伴,自己能睡著那就更好啦,3歲多的孩子,大多還是能變通了。

見過一個奶奶很犯愁,孩子一定要挨著大人腿上的肉肉才肯睡覺,小時候特別愛抱。這樣孩子午睡時奶奶不在旁邊,可能會非常不適應。

圖源:網絡,侵刪

3)有關拉撒:最好提前讓孩子適應在外解大小便。因為有些孩子很挑廁所,堅決要回家上廁所,能憋一天!ORZ!如果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提前學會在戶外上廁所,那去幼兒園的時候就能避免這個問題。可以買個便攜馬桶哦,隨「處」大小便,不是隨「地」啦!當然,在外排便要注意保護孩子隱私哦。

對於那些容易不停解小便的小孩,他們往往小時候是把屎把尿的,或大人控制排便時間的(見過不少大人,怕孩子尿褲子,不到半小時就把尿盆擱孩子屁股底下試試),所以我們儘量不要給孩子把便哦,什麼時候想拉,儘量由孩子自己決定。

孩子在家的時候就經常把他帶出去玩,如果他在小公園、遊樂場等地方玩得很高興,就不會老是想著上廁所啦,這樣多掃興呀。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就好了。

當然,入園以後孩子很緊張,可能會影響排便行為,不停地拉和一天都不拉的情形,都很多見。我們需要儘量幫他疏解心理壓力哦。

圖源:網絡,侵刪

上面這些操作,從入園前就開始做,那是最好啦,這樣他上幼兒園會順利很多。如果已經上了幼兒園,發現問題,也別慌張,咱們啥時候開始都不晚。想想看啊,給足愛意和安全感,多參與集體環境,了解人類社會的交往規則,找愛意、找榜樣,培養好習慣,不光這會兒很需要,一輩子都很需要啊!上了幼兒園,發現問題,咱們表現得很誠懇,跟老師溝通孩子個性特點,努力進行家校配合,老師也會感受到。這樣也會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環境。

當然,我們還是要理解孩子之間個性和發展速度的差異,有的孩子好教,有的孩子不好教,但咱不能不教!咱們能做的,只是明確合適的教導目標,找到適合這個獨特的孩子的教導方法。比方說,這個小獵人、小動物愛打人,愛亂跑,最好在家裡就教好,但不能確保一定能在3歲多上幼兒園前完全教好啊!他可能天生同理心比較弱,比較叛逆,不思考後果,我們需要培養他的同理心,讓他承擔行為後果。這有個過程,咱慢慢來。只要有這份心意和努力,不要輕易責怪大人和孩子。

我們還得理解他的天性,在不影響自己和他人的規則範疇以內,釋放天性。咱們別覺得釋放天性會慣壞孩子,相反,他滿意了,有時候不會過分渴望。比如,咱讓孩子經常在戶外跑跑,去各種新環境轉轉,見慣不怪,反而不會在幼兒園亂轉亂跑。我們大人也一樣啊,還拿上面的例子說,如果咱們早就去過天津,或去類似的城市到處旅遊過,到了天津就未必老想著四處遛遛了,可能會很快專注於目前需要處理的事。

因此,在家裡就把天性釋放好了,他在幼兒園反而不大鬧騰。倘若怕他打人、亂跑,天天關家裡不多跟其他人接觸,突然到了集體環境才開始「釋放天性」,那才麻煩。

下期也是實用乾貨,教你在入園後該怎麼做,讓孩子快速進入幼兒園角色!咱們不見不散哦!

以前有一期粗糙的視頻,可以先看看:欣源視頻 | 如何做好入園過渡?

作者 | 馮欣源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音樂 | 窗花 - 三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tctXQBLq-Ct6CZSS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