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孟臣
婚禮前夕,一個女孩穿著白色的婚紗,站在了父母背後。
當父母一轉身,看到如此美麗的新娘,爸爸發出了情不自禁的讚嘆:
「呦!My god!My girl!」
@大00
一旁的媽媽,滿臉幸福地看著眼前美麗的女兒,滿眼都是溫柔。
接著,女兒拿出一封信,當著父母的面,讀給他們聽:
這是你們第一次見到我穿婚紗的樣子,雖然我沒瘦到110斤,但我肯定還是你們眼裡最美的新娘。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漂亮很優秀,而且我總是毫不掩飾地向所有人展現我的「自我感覺良好」。
很多人對我說過,我是很多女孩想成為的樣子,而我自信的力量之源來自於你們——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的爸爸媽媽會帶我到高級餐廳,也會經常帶我去吃我最愛的垃圾食品;
不逼我上任何課外班,也不會因為學習對我發火;
從我9歲開始,就帶我遊歷中國;
我從來不需要為了想買什麼東西,自己偷偷攢錢;
我從來都想什麼說什麼,因為我爸媽可以像朋友一樣,跟我平等地溝通。
所以,你們給我的這一切,讓我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愛的樣子,我朋友愛的樣子,我先生愛的樣子。
@大00
讀到這裡,女孩哽咽了……
看著女孩如此自信優秀的模樣,突然明白了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是根,父母是枝幹,孩子就是果實。
根系穩固,枝幹有力有養,果實才飽滿誘人。
有人說,優秀的孩子,都成長在幸福的家庭中,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爸爸常陪伴,媽媽好情緒,孩子被肯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穩固的支柱。
爸爸的陪伴,能給予孩子力量和勇氣
在抖音上刷到一個女兒吐槽爸爸的視頻:
「看我後面這位大哥,昨晚加班到半夜,我以為他今天能放過我,結果五點半他又起來了。」
一旁的爸爸依然精神抖擻地說:
「別那麼多廢話,趕緊跑吧。」
這位父親完全有理由取消這次的跑步計劃,但是為了不對孩子食言,為了能讓孩子體驗到堅持的力量,哪怕只睡了兩三個小時,依然陪著孩子晨練。
看過一句話說:
父親是力量的代表,是強大的依靠,是年幼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爸爸每天的陪伴、守護和堅持,不僅能為媽媽減輕負擔,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孩子一種榜樣的力量,在孩子心裡種下堅強、沉穩、樂觀的種子,這些是媽媽們代替不了的。
這讓我想到了另外一位爸爸,連著5年,陪孩子走路上學。
無論颳風下雨、時間再趕、書包再重,他總是換不同的路陪孩子走。
一路上,爸爸帶孩子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教會了孩子辨別各種方向。
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孩子們迷路了,然而這個孩子依靠爸爸在路上教會他的方法,靠著自己的冷靜與判斷,帶著小夥伴們走出了困境。
台灣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說:
「父親扮演著『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從母親安全的懷抱中走入人群,從內心發展出對世界的冒險衝動。」
父親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力量的存在,和母親的寵愛與溫柔相比,父親的這種力量能讓孩子獨立、樂觀、勇敢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看過一段話,特別有感觸:
從父親身上,孩子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學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
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更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所以,父親再忙也要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媽媽的好情緒,能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經發出一段靈魂拷問,觸動了無數人:
「當你的母親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
如果你的母親一輩子都活在哀傷的痛苦中,你敢快樂嗎?
我的答案是,很難。
因為這時候的快樂形同一種背叛,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罪惡感。
所以我們寧願賠盡了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也沒有能力快樂。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看自己和看世界的鏡子。
一個人早期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他長大後和世界的關係。
孩子是最敏感的情感接收器。
當你每天的臉上寫著掃興、憂鬱和怨恨,孩子就會謹小慎微,惶恐不安地生活。
這種不安會讓孩子逐漸失去自我價值感,失去自信,失去對世界的熱情,失去對快樂的感知力。
一個感受不到快樂的孩子,他的內心是空洞的,世界是灰色的,未來是迷茫的。
而一個每天都過得熱氣騰騰,從容不迫的媽媽,能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熱情與朝氣,孩子便能生出大展拳腳的勇氣,和樂觀面對一切的底氣。
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曾這樣談起自己的媽媽:
「她從來不抱怨生活,每次見她都滿臉笑容,這樣的生活態度,是她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這個靠一己之力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最艱難的日子裡,都是在用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來對抗生活給她的挑戰。
她身上所散發出的熱情與陽光,就如一個強大的磁場,將三個孩子都一一推上了人生的巔峰。
就如她自己說的那樣: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讓孩子看到如何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這種生活態度就是塑造孩子性格最強大的「武器」,也是孩子們無懼任何風雨最厚實的底氣。
性格改變命運,這便是母親的神奇之處。
當你為孩子種下樂觀的種子,孩子就會在心裡開出最燦爛的花。
孩子的生命力,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和肯定
被父母支持的孩子究竟有多幸福?
前幾天的微博上,一面塗滿各種圖畫的電視背景牆,充分說明了這點。
姐弟倆都喜歡在牆上畫畫,作為美術老師的媽媽認為,這是每個孩子的一個成長經歷,所以,從不去阻止他們,讓他們隨心所欲地塗畫。
媽媽無條件的支持,不僅收穫了一面風景獨特的背景牆,更呵護了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興趣,和最稚嫩的夢想。
教育專家尹健莉說:
「一個在自由和肯定中長大的孩子,他從生活中獲得了解放和自信,他內在的生命力就能被激發,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獲得支配自己的自由。」
當一個懵懂的孩子,從內心燃起夢想的火苗時,父母的支持是多麼重要。
在知乎上,有位老師(@弦歌)說了一個她學生的故事。
孩子三歲時,父母就發現孩子對歷史小故事特別感興趣。於是,夫妻倆開始讀史書,並將裡面的情節改編成易懂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上小學後,夫妻倆就開始帶著孩子逛各地的博物館,邊逛邊記錄下孩子感興趣的展品。
回家後,根據筆記查資料,最後轉化成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給孩子聽。
在大多數的同齡孩子上著各類課外班時,這個孩子早已浸泡在自己的興趣中,感受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著世界無與倫比的神秘和精彩。
最後,孩子憑藉著熱愛與初心,考上了心之嚮往的名校歷史系,準備一生研究歷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育者的使命,是肯定每個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我。」
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是一個穩固的鐵三角。
爸爸不缺陪伴,媽媽心態樂觀,孩子總是被支持與肯定。在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下,對孩子的教育就會越從容。
這是教育的良性循環,也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模樣。
—— End ——
作者:孟臣,多平台簽約作者,《讀者》新媒體簽約導師,人生路上,執筆取暖,煮字療飢。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0371205383de8d7efee0158c7531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