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自拍火遍全世界,卻不是為了讓人看到!

2022-07-28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她的自拍火遍全世界,卻不是為了讓人看到!

文 | 任平生

熱愛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它能讓一個沒有接受過教育,

每天負責為僱主做飯、照顧孩子、打掃的保姆,

成為世界級別的攝影大師。

也可以讓一個女畫家,

拒絕與畢卡索見面,享年98歲,獨居荒漠40年,

創造出沙漠中最美的家。

心理學上有一個「火花理論」,

由美國教育專家Peter L Benson博士提出,他認為: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興趣、熱忱或天賦,

包括了音樂、畫畫、閱讀、搭積木……甚至還有觀察大自然。

這些都可以統稱為「火花」。

「火花」是一個人蘊藏的巨大潛力,

如果能夠被激發,則能成為推動這個人進步的巨大能量。

從「保姆」變為「攝影師」

2007年,

一位女性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在全世界迅速躥紅。

這些照片涉及街頭、陌生人、孩子,以及自拍肖像。

照片里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鏡子出現,

包括商店的玻璃窗、汽車的後視鏡。

從主題到構圖,這些照片始終走在同齡人前面。

如實地記錄著一切,特別是普通人的一切,

風格寫實且動人。

從1950年代開始拍攝起,

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

她拍攝了將近15萬張底片,滿滿幾箱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

這些照片因為極高的藝術天分和獨一無二的創作意識被全世界關注。

她一舉成為掃街文化的「鼻祖」,

熱愛街拍攝影的朋友,沒有人不知道這位隱匿的天才攝影師。

這位攝影師叫做薇薇安·邁爾,

而她的職業,是一個保姆。

薇薇安·邁爾,

1926年2月1日出生於紐約,

在她四十多年的保姆生涯中,

輾轉了幾個家庭,隱匿在街道中,

除了照顧僱主的日常生活,

她的另外一件事便是去拍攝外面的世界與陽光。

四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走遍大街小巷。

那個時代的眾生相,

時間流逝的風雲變幻,

休閒郊區生活,

大社會變革,深度動盪。

都被留在了她的膠捲上。

1959年,

薇薇安的心中湧現出一個龐大的攝影計劃,

她向自己的僱主申請到了8個月的時間,

於是她有了環遊世界的機會。

提著沉重的箱子、挎著相機,

一個人去了葉門,印度,北京,香港,歐洲。

笑起來露出大金牙的酋長,

戴草帽的沒有牙的老農民,

街市上包著頭巾的男人,

穿紅色僧袍的和尚都是她的拍攝對象。

除此之外,

薇薇安·邁爾也會拍攝具有時代意義的時刻。

比如在1964年10月23日,

電影《窈窕淑女》在芝加哥劇院首映禮上的奧黛麗·赫本。

作家保羅·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寫道:

當我真心在追尋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

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她記錄著身處時代的各個特徵,

為她的照片辦展的策展人對此評價說:

她的照片效果堪比最優秀的新聞攝影師的作品。

因為「繪畫」,她點燃了自己

與此同時,

在更早的五十年前,

另外一位因為熱愛而改變人生的女人,叫做歐姬芙。

歐姬芙是美國著名的藝術家,被譽為美國的畢卡索,是20世紀的藝術大師。

她形容,自己成為畫家的過程需要勇氣,就像是在刀鋒上行走。

學生時期的歐姬芙,對於傳統繪畫技法,已經十分熟練。

伴隨著自我的成長,另外一個自由反叛的選擇開始萌生:

「我所學的都是學院派,你必須按照教授的章法繪畫,千篇一律,讓我不想再畫下去。」

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讀書的時候,

她遇見了教育家阿瑟·衛斯禮,

在歐姬芙看來,

繪畫不是簡單的複製自然,

也不一定是畫得多麼逼真,

而是需要用構圖、色塊、線條表現出生命力,

於是,她選擇與現實主義繪畫分道揚鑣。

在歐姬芙的藝術生涯中,自然成為她靈感的最大來源。

每年夏天的喬治湖假期,都是她觀察自然的機會。

她畫出了猶如中國水墨畫的《喬治湖》,多個維度的藍色讓人震驚。

為了創作,她甚至不惜放棄紐約的優渥生活,前往乾旱、炎熱、荒涼的新墨西哥,承受著荒野上獨自生活的孤獨,她從其中收穫了更多的美感。

「那又怎樣?我還想再走一遍。因我只想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歐姬芙一直認為聲音可以視覺化,

於是,音樂也成了她繪畫的靈感。

「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所以我想馬上畫下來。」

她把自己感受到的特別世界,以及這個世界帶給她的強烈情感衝擊,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對於1960年代的女性主義藝術家來說,

喬治婭·歐姬芙開創了新的繪畫流派,成為了一個新的「破冰」形象,

1968年,她正式成為全美廣受追捧的對象。

這個獨居於沙漠,

無所畏懼的女人一舉登上美國《生活》雜誌,實現了她的期待。

她的作品、甚至是穿著打扮,家中的裝飾與設計,都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

她的世界就跟她筆下的花一樣,永遠年輕,永遠蓬勃。

幫助孩子找到熱愛之物,父母可以做到這三點

為什麼要幫孩子找到真心熱愛的事?

因為,當我們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情時,

會具有非常強的能動性和主動性,

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就可以把自己的努力持續下去。

薇薇安·邁爾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保姆,

歐姬芙為了自己熱愛的東西忍受著獨自一人的孤獨,

她們的生活境遇,不是人們所嚮往的生活狀態。

但她們也不用妥協。

因為她們做自己愛的事情,過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有研究顯示,

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掌握了「熱愛的火花」,

並把它充分燃燒變成了熊熊大火,

還有75%的孩子,最後都將會錯過自己的愛好。

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以此留住孩子的愛好呢?

那便是,從孩子的特質、動機、價值觀等多方面,幫助孩子找到方向。

1、留心觀察,幫助發現孩子的興趣。

《養育女孩》一書中寫道:

「幾乎所有的兒童和青少年都具備某種潛力——興趣、熱情、天賦或者關注。

而這一切若能得到支持,就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歡樂,為他們提供動力和指明方向。」

英國著名數學家馬克斯威爾,在幼年的時候,特別喜歡畫幾何圖形。

他的父親知道了這一點之後,提供給了孩子更多接觸算術的機會。

父母留心觀察孩子的喜好和興趣,更利於孩子的發展。

2、適當留白,讓孩子有時間探索興趣。

越是沒有自主的時間,便越是缺少自我探索的機會。

因為,真正有價值的創造和思考,都是來自於空白的時刻。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

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才有可能發展出自己的真心熱愛。

3. 告訴孩子,努力和堅持很重要。

美國一項針對天才兒童的研究發現:

即便是再有天賦,

但如果疏於有效培養,

最終也還是會喪失這份潛質。

天賦不努力也會被浪費,

興趣不堅持只會不了了之。

家長的作用,就是在關鍵階段推一把。

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會有懶惰的時候。

在孩子忘記初心和熱愛的時候,

父母可以嘗試用規則來管理孩子的習慣,

也可以多和孩子溝通,

幫助孩子把熱愛變成伴隨一生的習慣。

幫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

實現自我價值,是給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禮物。

—— End ——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著路走,直到把自己變成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349f85d4d4696b441db29c1bd4ac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