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加碼金融科技,繁榮零售金融新生態——第五屆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大會」在蘇州隆重召開。本次會議是蘇州金博會/Fintech重要的平行論壇之一,由零壹智庫主辦,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經濟應用研究中心擔任學術顧問單位,百融雲創、處成科技、二十六度數科、互聯數智、維信金科、小花科技、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等作為支持單位。
會上,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發表了題為《智能時代的零售金融》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摘要。
一、金融業數字化進入更高階段——智能化
金融的數字化解決了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尤其在面向小微企業等零售客戶端開展業務時,解決了信息獲取,風險準確識別以及觸達客戶等難題。數字化通過大數據的運用消除信息不對稱,利用信息差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信息中介被去除,金融效率得到提升。
智能化作為數字化更高的階段,將去除知識中介,例如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可能代替金融行業中的理財經理、投顧等崗位。
智能化的需求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提升效率,目前凈息差持續收窄給銀行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需要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二是適應客戶的線上化,零售客戶體量巨大,已經難以通過傳統線下的模式進行維護、營銷及運營,需要轉向智能化、更高階的自動化服務模式。
二、智能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曾剛認為,人工智慧的進一步應用在未來會加速:一是利率以及息差持續下降,銀行需要通過科技及智能化降本增效;二是爭奪客戶的競爭加劇,在低利率的背景下,銀行需要科技手段拓展下沉市場的長尾客戶,同時需要科技手段實現精準營銷、線上運維及提升客戶服務和用戶體驗。
關於智能化帶來的機遇,從營銷到客戶的運營和維護、到財富管理的投顧、智能風控、理賠以及支付等方面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核心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且改進服務。
金融機構智能化的空間很大,將給銀行帶來深遠影響,包括人員數量減少、網點轉型、結構調整,以及加大科技和研發的投入。
智能化的過程也帶來風險挑戰,比如欺詐風險,過去一段時間隨著AI的發展,各種詐騙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還有數據隱私安全等問題。
監管也面臨挑戰。 金融業的數字化過程曾面臨監管的諸多不確定性,同樣,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中,監管也會根據現實發展情況去調整。這個過程中, 一方面創新有著巨大空間,另一方面監管要把握邊界,從而為長期穩健的發展創造更為良好的基礎。
蘇州金博會已走過四載,作為高規格、權威性、大規模的金融行業年度盛會,大會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發展成為匯聚金融科技最新成果、展示金融數字化升級前沿風貌、搭建金融與科技跨領域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五屆中新(蘇州)數字金融應用博覽會丨2023金融科技大會(簡稱:蘇州金博會/Fintech)於11月2日至4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圍繞金融科技發展熱點領域及金融行業信息科技領域重點工作,分享優秀實踐經驗,探討數字化轉型路徑與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