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巧做豆腐菜,蒸的煎的都好吃

2019-10-28     蜜桃廚房

小主一朋友是個客家人,據說逢年過節或是要招待親朋好友,她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釀菜。

不管是釀豆腐、油豆腐,還是辣椒、苦瓜,總得有那麼一道,這一餐才算得上圓滿。

釀菜,其實就是把餡料塞入另一種食材里蒸熟或煎熟。

前者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滋原味,吃起來也不易上火;而後者呢,更注重口感的焦香,吃起來會更加有味、下飯。

今天,小主也準備做一道釀菜——客家釀豆腐,用煎熟的方式來做。我相信,吃過的人都會被它種草的~

據說釀豆腐的誕生,跟客家先民的遷徙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戰亂,他們不得已從中原遷到了南方,又苦於南方少產小麥,沒有麵粉來做餃子。

思念家鄉美食的客家先民便想到了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將餡料塞入豆腐,做成餃子一般。

就這樣,釀豆腐成了他們心中餃子的替代食物。

製作釀豆腐並不是很難,三大步即可到位:準備餡料和醬汁、釀餡以及煎豆腐。

我準備餡料時,往豬肉餡里加了香菇碎。大家也可以放些紅蘿蔔粒、玉米粒之類的,口感會更豐富哦。

如果不擅長煎豆腐,還可以換成更簡單的方式,將釀好的豆腐放入鍋里蒸熟就好~

一起來看看詳細的製作步驟吧

1. 把豆腐切成1cm厚的長方形小塊

2. 用小刀在切好的豆腐中間劃一個小的長方形,然後用小勺把中間的豆腐挖出備用

*注意不要挖到底部哦。

3. 干香菇泡軟後切碎;姜、蔥切末

4. 碗中放入150g豬肉餡、香菇碎、挖出的豆腐、薑末、蔥末,用手抓勻

5. 再往碗中加入3g料酒、2g鹽,少許白鬍椒粉和3g香油,攪拌均勻做成餡料

6. 將餡料填回第2步挖好的豆腐坑裡,用手輕微壓一下,確保坑被完全填滿,再撒上薄薄一層的澱粉

*填好後的餡要稍微高於豆腐表面。表面撒的澱粉大約3g。

7. 將12g生抽、12g蚝油、3g糖和2g澱粉倒入碗中,加入半碗水調勻備用

8. 鍋里倒20g油燒熱,油熱後,將豆腐有餡的面朝下放入鍋中,中小火煎2分鐘左右至肉餡定型、豆腐微微焦黃即可翻面

9. 待另一面也煎至金黃色後,便倒入第7步調好的醬汁

10. 蓋上蓋子燜1~2分鐘,轉大火收汁至湯汁濃稠即可出鍋

最後撒上一把蔥花,焦香嫩滑的客家釀豆腐就可以開吃啦~

方方的釀豆腐煎得外表金黃,上面點綴著翠綠的蔥花,非常亮眼。

夾起一塊,濃郁的焦香、蔥香撲鼻而來。剛嘗到豆腐焦脆的一層薄皮,嫩滑的口感便涌了上來。

肉餡飽滿,醬香十足,因為香菇的加入,咬上一口,還帶著軟嫩的咀嚼感,讓人吃完一塊還想再來一塊!

客家釀豆腐製作方式多樣,對食材還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許多地方便在它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口味做改良,做成了釀茄子、釀香菇…

也正是這種包容性和開放性,讓客家釀菜得以流傳開來,也受到了全國各地食客的普遍歡迎。

這大概也是人們對客家飲食文化中「無菜不可釀,無菜不可入釀」最好的詮釋和反饋吧。

小主提示

1.釀豆腐時注意將肉餡和豆腐坑的邊緣壓一壓,確保待會煎的時候肉餡不會掉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xGhE24BMH2_cNUgI8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