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臨海古城,沒吃點小吃,好像少了點什麼

2020-09-13     阿拖施曉君

原標題:來臨海古城,沒吃點小吃,好像少了點什麼

臨海可不只是好玩,還很好「吃」。就只是在紫陽古街上,就可以讓你一天都「吃不完」了。

不得不說的一道小吃,麥蝦。我們是在紫陽街89號吃的麥蝦,老闆娘太可愛了。我們都吃到一半了,老闆娘來問要不要續湯。飛姑娘開玩笑說可不可以不續湯續蝦啊。

老闆娘倒好,又拿起她的鍋去給我們煮蝦了。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可以續主料的店了。15塊錢一大碗,就是主食啊。麥蝦本來就是用麥粉調成的有韌度的粉漿,用筷子將漿糊削成一條一條下鍋了,就成了現在的形狀,像蝦一樣。

海苔餅也是臨海特別出名的小吃了,走在紫陽街上每隔幾步路就能聞到海苔的香味,熱乎乎的海苔餅吃起來是外面酥脆裡面香甜,太美味了。

我們的臨海兩天一夜之旅是在榮家小吃結束的,來都來了,當然選的都是一些當地美食了。糟羹、臨海扁食、薑汁燉蛋都是比較特別的小吃。

臨海扁食就是大餛飩,但又和很多地方的不太像,包好的更像是餃子形似元寶,裡面包的是東西還很豐富。這次就吃過兩種方式的扁食,一種是炒的,扁食先炸過之後再用豆芽下去炒,另種就是蒸的扁食,上來以後再蘸醬油醋吃。

糟羹看著真的是其貌不揚,我們點的這一碗是咸羹,主食是顆粒狀的芋頭、裡面還有許多蔬菜,肉類和粉條也有一些,吃起來挺鮮美的。據說糟羹是當年戚繼光在抗倭築城的時候,那會兒食物比較匱乏,老百姓們拿出家裡僅有的食物出來煮給將士們吃,這家拿芋頭,那家拿芥菜,東南西北拿出來的都不一樣,香菇、豆腐……切成丁一塊煮了加入澱粉漿,就成了今天的糟羹,臨海人每年正月十四都會吃糟羹。

薑汁燉蛋,裡面還有核桃,聽說是當地人坐月子必吃的東西,因為很滋補,有暖宮補血的功效,在當地來說還是很出名的。

最後就是上回來臨海吃過卻忘不了的蛋清羊尾了,當然裡面沒有羊,就是形似羊尾才取名蛋清羊尾,又名「雪綿豆沙」,裡面是豆沙餡的。我們是在臨海最後一家國營制飯店——白塔橋飯店吃的蛋清羊尾,外皮綿軟內陷香甜,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目前千年古城——臨海台州府城旅遊區正在爭創5A級旅遊區,走在紫陽古街上幾乎一塵不染見不到一絲垃圾,上面也都比較重視這個事情,在紫陽古街周邊招入了許多新業態,在我們欣賞著古老建築的同時而享受著現代生活的方便。

臨海跟我們泉州一樣低調,都不出名,可它比我們的西街保留了更多原生態的東西。如果你有時間深度游一下臨海,用你的雙腳丈量這座活著的千年古城,想必你也會愛上它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wgohXQBeElxlkkapG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