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高調赴港考察,香港樓市有望打破四大家族壟斷

2019-09-24     邊城碼頭青年

中國房地產商里,很難找到比許家印更懂政治的。

同樣是賣房子的,萬科老王說「企業家要遠離政治」,萬達老王說「自己賺的錢,愛往哪兒投就往哪投」。而許家印是這麼說的:「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我們必須回報社會。」境界格局,誰高誰低,一目了然。

這麼多年來,從足球到慈善到扶貧,許家印一直與中央精神保持步調高度一致。

許老闆醒目又識做,自然不會被虧待。

2013年和2018年,許家印連任兩屆全國政協常委,也是經濟界別中唯一一位來自民營企業的連任常委。能連續十年坐在這一位置上,說明許家印的政治素養是過硬的。


01

這段時間深圳河那邊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原因就不多說了,有很多分析文章。

以四大豪門為首的香江地產商,被輿論炮轟為富不仁,只顧私利,不懂大局。

但不管外面如何風大雨大,大地產商們卻「躲進小樓成一統」,真是一點都不懂政治。李嘉誠倒是出來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但內地媒體根本不買他的帳。人民日報乾脆直接開懟: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

值此民怨沸騰、國家失望之際,懂政治的許家印不出手才怪呢。

9月21日,很多新聞網站和新媒體刊出消息:許家印當日赴港考察恆大在港首個住宅項目開盤籌備進度。檢索公開報道可知,很長一段時間,許老闆滿世界飛,忙活的都是恆大汽車。他已經很久沒視察過自家的房地產項目。恆大此次廣發通稿宣傳此事,結合近期香江形勢,解讀空間很大。

恆大如此高調宣傳,絕不是普通的樓盤推介那麼簡單。

據地政總署信息顯示,恆大位於新界屯門管翠路8號的項目,已於今年2月獲得政府預售樓花同意書,預計近期開售,共涉1982套房源,其中第1期754套,第2期1228套。此項目也是今年香港最大新盤。

2015年6月,本地開發商恆基地產以36.289億港元,競標獲得這一項目,當時是屯門地王。項目占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可建樓面積約7.8萬平方米。

兩年半以後的2018年初,恆大通過公司股權轉讓的方式購入該地塊,交易對價為66億港元。

屯門一直都是新界的熱門地塊。恆大獲得的這個地塊,位置非常優越,周邊除了臨近黃金海岸,還有著名的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恆基地產為何願意把如此優質的地塊賣給恆大?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囤地兩年半,獲利30億港元,這筆生意,恆地不虧。

02

以恆大的體量,香港市場不算大。2018年,恆大年銷售額是5513.4億元。去年,香江樓市總銷售額和恆大一家的銷售額相當,恆大能分到的羹並不多。那麼,恆大為什麼進入香江?

作為國際頂級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香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進入香港,也意味著企業在此插上了一面旗幟。而且香港奉行自由經濟,資金和人員來去方便,港幣又和美元綁定,土地、房屋都是准美元資產,絕對是值得配置的優質資產。

如今,只要是有點實力的內地企業,都想全球化配置資產,而香港肯定是走出去的第一站。

到香港拿塊地,或買個寫字樓,或開發個住宅樓,是很多大企業的門面工程或保值增值的手段。根據公開報道,在香港土地市場拿過地的中資房企有:萬科、中海、保利、龍湖、龍光、海航、五礦、中信、碧桂園以及恆大等。有國企,也有民企。

2017年,港府賣出了9幅住宅地塊,其中有6幅是內地房企拿下的。對於內地大型房企來說,因為土地儲備巨大,幾千上萬億的龐大資產,如果因為波動,哪怕打個八九折,損失都大了去了。因此在香港配置資產,對衝風險,也很有必要。

在香港CBD(中環、金鐘、灣仔),寫字樓租金價格已經貴絕全球,但仍擋不住大量中資企業的熱情,動輒就是買下一兩層,甚至整棟樓。

2019年上半年內地廣義貨幣(M2)餘額192.14萬億元,香港M2隻有十多萬億人民幣,內地隨便過來一點錢,香港資產價格都會飆升。

中資企業的大手筆,也使得中環一帶的租金坐上了直升機。連很多大名鼎鼎的跨國公司,比如摩根大通,都頂不住,被迫縮減在中環的辦公室面積,或者乾脆搬到租金便宜的地方。

03

內地房企衝進香港,可能還有一個更隱秘目的,就是為將來穩定內地樓市做準備。

香港不動產的價格,也是內地樓市的風向標。只要香港房價穩住了,北上廣深的房價就不會大幅下滑,全國房價也可以穩得住。反過來也成立,如果香港房價繼續漲,內地房價也會大機率向上。

香港樓市這麼重要,全部掌握在四大家族手裡,風險太大,換成更放心的人來開發,是不是更好一點?尤其是那些政治素質過硬的開發商,比如許老闆。

加上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某些死結必須要解開,才能紓解港人的民生壓力。

所以,於公於私,內地開發商們都有動力進入香港樓市。

幾大家族也不是傻瓜。這些年賺的錢也夠了,該收手時須收手,手裡有錢哪裡不能投?非要在香港折騰,引來明晃晃的打壓,誰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有人願買,有人願賣。你看,恆大除了從李家的恆基地產手裡接過屯門項目,還從老朋友鄭家的新世界手裡,接下了位於長沙灣東京街的懷德工業大廈項目。

對於普通香港人來說,內地「過江龍」來搞開發,也不是壞事。

首先,定價應該不會很高。現在這一招,賣出去的是房子,收回來的是民心。這筆帳,不會算的,也沒法進來玩遊戲。

而且香港僅僅745萬人口,只和濟南的人口數量相當。這些大型房企,在內地的年銷售額動輒三五千億,幾年後大機率能達到萬億規模,在香港賺的這些小錢,他們還不太放在眼裡。肩負特殊使命的內地房地產商,斷不會因為這麼小的市場,把自己的形象搞壞,把自己的鍋搞砸。

其次,經過這些年的大發展,內地房企和香港房企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逆轉,徒弟甚至超過了師傅。香港房企開發的住宅、綜合體,一般速度慢、格局小、戶型舊,沒有內地房企的產品大氣。這一點,香港開發商自己都承認。

前兩年,中央為了遏制資本外流,加強外匯管制,內地開發商一度大幅撤離香港房地產市場。但今年由於發生了眾所周知的事件,所以有關方面放鬆政策,甚至鼓勵有實力懂政治的開發商赴港接盤,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長期關注許老闆的人知道,他對政策的敏感度極高,謀定而後動,所以他的動向,可以看作是風向標。

還有一點很重要。內地大型房企掌門人目前基本都還是創一代,敢打敢拼,打江山勁頭未減,至多回到原點,不怕。但香港不一樣,幾大地產豪門的掌門人都換成了第二代,李嘉誠李兆基退休,鄭裕彤去世。打江山考慮的是如何擴大地盤,守江山考慮的是如何守住地盤,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戰略。

綜合種種因素,從長期來看,香港樓市的全面中資化、內地房企化,趨勢已不可逆轉。畢竟,香港不僅是香港人的香港,更是中國的香港。

更多文章歡迎移步我的公號碼頭青年(ID:matouyou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gPuY20BJleJMoPMmC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