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傳染性!無症狀感染者數字首次公布

2020-04-01     邊城碼頭青年

最近,「無症狀感染者」這個詞,高頻出現在疫情信息中。


3月30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中也提到,需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從4月1日起,將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今天,國家衛健委首次按日公布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數據。據通報,3月31日當天,全國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0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


在這之前,財新和國際學術雜誌Nature,都對無症狀感染者做過報道。

據財新報道,3月20日,各省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之際,來自各地疾控部門的防控人員,卻暫緩離鄂工作,原因是每天仍檢出多例無症狀感染者。根據報道,至少在1月28日,官方文件中就未將無症狀感染者算作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報告也是和確診病例單獨上報。

來了解什麼叫無症狀感染者。

圖片來源:華山感染


簡單而言,新冠肺炎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發燒、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臨床症狀,同時也沒有臨床可識別的症狀和體徵,但是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是陽性。


綜合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

無症狀患者不納入統計,是出於何種考慮?


衛健委的解釋是,疑似及確診病例需要具備臨床表現,無症狀患者因無臨床表現,需要集中隔離14天並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無症狀患者只有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才會被作為確診病例並公布。

3月20日,隨著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發表了題為: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隱性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的報告,這類病患存在的風險,才重新進入人們的關注視野。據科學家研判,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的患者比例高達30%-60%,而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


那麼,國內有多少這類病例?傳染性有多強?會不會造成疫情的二次爆發?


弔詭的是,儘管沒有症狀,也不納入確診患者數量統計,但國家疾控部門對無症狀患者卻並非聽之任之,該隔離的隔離,該觀察的觀察,該治療的治療。無症狀感染者可以不作為確診病例上報,自己內部自行掌握。

Nature論文發布後,3月24日,有記者在國家疾控中心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問,中國把無症狀感染者列為不確診,背後的防控和治療的邏輯原因是什麼?CDC研究員吳尊友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無症狀患者不會造成傳播擴散。

吳尊友的具體回答是:

「不管是他沒有出現症狀還是出現了症狀,無症狀感染者都在我們管理的密切接觸者當中發現的,而且都是受到管理的。在中國我們現在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觸者都已經納入隔離觀察,而且隔離觀察都是獨立的,一旦發現症狀馬上轉到醫院去診斷治療,不會造成社會上的傳播擴散。」

但是各地的管理顯然水平不一。此前,國內多個省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輸入病例,其中甘肅蘭州、廣東深圳、佛山等地的新增病例均來自湖北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

吳尊友這番公開表態之後,鍾南山張文宏等人又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3月27日,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要特別關注確診患者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他表示,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了解的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張文宏則認為無症狀患者有「不少」,當前最大風險是無症狀感染者。張文宏的原話是,「無症狀感染者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周,具有傳染的可能性。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3月30日晚,李蘭娟院士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個我們要非常重視的問題,因為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有傳染性,一定要發現他。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是現在中國公信力最高的幾位專家。顯然,他們的話,起作用了。再加上,公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質疑,所以就有了現在每日通報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

根據最新信息,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85萬人感染新冠肺炎,美國就已經有18萬例。武漢疫情曾因瞞報而延誤了最佳防控時機,我們應該重申的是,病毒並不可怕,公開透明的信息是防控最佳疫苗。

復工和防控之間,天然存在矛盾。再不復工,經濟就要完蛋,所以各級政府很焦慮。尤其是如果把零增長當作一種指標,基層重壓之下很可能就會瞞報。欲速則不達,只有大家對零增長的懷疑越來越少,復工復產才會越來越順利。


病毒不講政治。它只怕科學的防控,而不會順從上級的指令。


加繆在《鼠疫》中寫道:「 這一切並不存在英雄主義,這只是誠實的問題。與鼠疫鬥爭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誠實。」


我們日常防控時,保持警惕的同時,也不用特別焦慮,多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就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wPqNnEBfwtFQPkd2d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