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是農村很常見的一種動物,喜歡趴在樹葉上,他們長得小巧玲瓏,走起路來也是慢吞吞的,看上去很討人喜歡,不過人們看到它也只是一笑而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小小的蝸牛還能賺大錢,小編帶大家看一則真實的靠養殖蝸牛發家致富的案例。
在農村蝸牛僅僅作為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動物,真正去花大的時間和精力專門在農田養殖,這是村民聞所未聞的事情,但是在孝感就有這樣一戶農家,膽子大眼光獨到,不種稻穀,不種農作物,在自家農田專門搞起了蝸牛的養殖工作。
這戶農家的主人叫小李,小李是1991年出生的,養殖蝸牛並不是他頭腦發熱,而是一次去上海旅遊時,他碰巧發現的,小李去體驗農家樂,經過農田時,小李發現當地的農民在田裡養殖蝸牛。
於是就上前了解情況,當地的農民告訴小李他們田裡養殖的是中華白玉蝸牛,這種蝸牛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一種營養美食,除此之外這種蝸牛還具有藥用價值和美白功效,養殖戶還說養殖蝸牛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很受市場青睞,一畝田可以養殖30000隻蝸牛,差不多有1000公斤,蝸牛的價格也還可以,長大後的蝸牛平均一個可以賣2元左右,一畝田可以產出6萬元以上。
聽到當地養殖戶精彩的介紹後,小李當時很感興趣,一方面小李對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工資太低,另外一方面養殖蝸牛在小李農村老家還是一片藍海市場,看到這個巨大的商機後,小李沒有再去別的地方旅遊,而是在這邊呆了三天,把蝸牛的養殖技術學到了不少。
回去後,小李不顧老闆的再三挽留,直接辭掉月薪15000元的工作,回到了農村的老家,按照上海當地養殖戶說的做,開始養殖蝸牛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好後,小李直接和上海的蝸牛養殖戶聯繫,在他們那裡收購了10000隻蝸牛,放在自家的3畝田裡面開始了蝸牛的養殖工作。
這種罕見的做法在當地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夥都覺得小李有點喜歡瞎折騰,放下城市的高薪工作不做,回來搞這奇怪的蝸牛養殖,小李的父母更是被氣個半死,不過小李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只要他自己看好的事情,那麼就說干就干。
在蝸牛的養殖期間,有什麼問題小李就會打電話詢問上海那邊的養殖戶,知道蝸牛白天怕曬後,小李專門為蝸牛準備了稻草,讓蝸牛白天躲在裡面,小李做事情想的很周到,在農田旁邊種植了很多蔬菜,這是專門為蝸牛準備的,晚上蝸牛就會出來爬到附近的菜地裡面吃菜葉。
平時還經常給菜地和稻草澆水,讓蝸牛吃飽喝足,就這樣日以繼夜地伺候著這些蝸牛,在小李的努力下,蝸牛也活得很滋潤,差不多養殖三四個月的時間,蝸牛個個都長的蠻大的,由於小李的認真和細心,蝸牛極少出現死亡的現象。
到7月份的時候,讓小李興奮的是他養殖的蝸牛產小蝸牛了,這產量有點出乎小李的意料,10000隻蝸牛居然產了40萬隻小蝸牛,初次創業搞養殖就大豐收,這讓小李再次肯定自己當初的決定。
蝸牛多了後,每天吃的也多,3畝田也不夠用了,這時候小李就打電話找了一些商販過來收購,很快小李就回本了,另外還賺了不少錢,再過了一個月,小李一共賣出了30萬隻蝸牛,小李計算了一下,去掉各種開銷和成本,凈賺了40萬,這在當地算是發大財了。
當地的農民看到小李養殖蝸牛賺大錢了,都過來討教經驗,很多村民都放棄了稻穀種植,直接跟著小李學起了養殖蝸牛,小李把自己學到的養殖技術告訴了村民,然後把自己的蝸牛也賣一些給他們了,很多村民在小李的指導下,做的也不錯。
後來這些村民乾脆聽小李的,小李負責指導他們的蝸牛養殖工作,另外在到處找銷售渠道,賣給小商販價格太低,小李就去周邊的酒店餐館上門推銷,先是免費送一些給餐館,沒想到這些蝸牛一上餐桌,就被顧客吃了個底朝天。
銷路打開後,小李就成了村裡面的領導了,負責指導大夥做事,做好分工指導工作,然後對外聯絡商機,在小李的帶領下,村民也跟著發財了,比起種植水稻,這個可賺錢了,大夥也是對小李感恩戴德的。
總結: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生活中並不是缺少賺錢的機會,而是看你有沒有眼光,有沒有膽量去做,是選擇一種在家種植水稻拿低保來維持生活,還是大膽創新,敢於嘗試,靠眼光加上勤勞來致富,這是一個值得農村人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