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想你了。」馬小芬說。
「我也想媽媽……」她11歲的兒子毅毅對著視頻說。
正月十五這一天,惠州市惠東縣巽寮管委會文化站站長馬小芬沒有陪在兩個兒子身邊。
她和孩子其實相隔不遠:9.3公里,車程13分鐘。可是,他們已有4天沒見面。
此時,馬小芬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在惠東巽寮灣的隔離點,她與另兩個遠道而來的孩子過著元宵節。
遊客鄔先生從武漢到巽寮灣度假,一家六口有四人確診為新冠肺炎,留下兩個幼童無人照顧。身為基層幹部的馬小芬,把自己的孩子安置到爺爺奶奶家,挑起了「臨時媽媽」的重任。
武漢、惠州,相隔千里。一根網線、兩個家庭、四個孩子,與他們共同的「媽媽」一起過了個特別的元宵節。
媽媽不在身邊的節日
今年元宵節,巽寮的上空依舊是圓月高掛,但比往年安靜了很多。
在當地密切接觸者隔離點,馬小芬帶著8歲的萍萍(化名)和4歲的安安(化名)在這裡已度過3天。
「安安今天有點不太一樣,不願意吃飯,幾天沒拉粑粑。」馬小芬很擔心,不斷和在定點收治醫院治療的孩子媽媽聯絡。
馬小芬說,一整天她都在忙活,直到晚上才意識到今天是元宵節。
給孩子喂完飯、洗完澡,馬小芬和兩個孩子在床上玩起了「搓湯圓」的遊戲。三個人把紙巾搓成「湯圓」,比賽誰的「湯圓」最圓。
對馬小芬來說,帶起娃來駕輕就熟,畢竟她自己也有兩個小孩。這一天,大兒子毅毅和小兒子陽陽沒有媽媽馬小芬的陪伴。他們在巽寮的欖涌村,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節。
往年元宵節,馬小芬會帶著兒子回外公家,吃上一碗外婆親手做的湯圓。今年,孩子獨自留在爺爺家,吃著奶奶煮的湯圓。
毅毅11歲,陽陽8歲,兩個孩子年紀尚小,但他們知道這個節日有點特別:媽媽不在身邊。
當天晚上,馬小芬母子三人在微信視頻中「團圓」,表達對彼此的想念。
「挺可惜的,這個元宵節我們不可以見面。」毅毅說。
「沒關係,(疫情)很快會過去的。」馬小芬說。
「我只是換了個崗位。」
「為什麼要放下自己的孩子,冒著危險,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呢?」
最近幾天,馬小芬不斷被媒體和兒子問到這個問題。她的回答很樸素:「疫情來了,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基層工作人員肯定要在一線,我只是換了個崗位。」
她說,這是出於「一種責任心」。
鄔先生一家在巽寮入住的酒店,是她疫情防控的包干區。馬小芬管理這家人所在的樓層,跟他們打過幾次交道。
根據官方公開的信息,鄔先生2月4日被確診新冠肺炎。當天,他的家人被單獨隔離觀察,同層樓的旅客和片區工作人員也進行了核酸檢測。
那時,面對這場蔓延全國的疫情,馬小芬第一次感到害怕。除了擔心自己的身體,她更擔心自己的兩個孩子:「我不能再跟孩子一起住了。」當晚,她就打定主意,把孩子送去爺爺奶奶家照顧。
2月5日上午,鄔先生另外3名家人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也被送往定點收治醫院隔離治療。只留下了年紀尚小的萍萍和安安,誰來照顧她們呢?
一籌莫展之際,馬小芬(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扛起了這個擔子。「我接觸過確診患者,也不能再接觸自己的孩子,剛好可以照顧這兩個孩子。」
從包干區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馬小芬就「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凡事都做好最壞的打算,是從2013年開始的。那一年,她的丈夫去世了。他本來是一名退伍軍人,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卻不幸因公殉職。這些年來,馬小芬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
雖然馬小芬也有些擔心和害怕,但她並不恐懼:「孩子核酸檢測是陰性,關鍵是我要做好科學防護。」為了孩子的安全,馬小芬每次值完班回家前,都會先洗澡,再換一套乾淨衣服。
小兒子陽陽年紀小,對疫情並不上心;毅毅比較成熟,多少會有些擔心。馬小芬告訴記者,毅毅在得知她去照顧隔離女童後,不斷問家人:「為什麼有危險,媽媽還要去?」馬小芬堅信,孩子終究會理解媽媽的選擇。
來源: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cbFKHABgx9BqZZIV3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