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巷裡藏了多少老宅? 民國西花園建築不一般

2020-04-14   揚州網

楠木雕花罩槅

「平園」石額

百年廣玉蘭

平園大門

儀門磚雕

琉璃花牆

在「老揚州」的印象中,南河下花園巷「私家老宅」數量多,其中有著「西花園」美譽的平園更是名聲在外,常常有遊客慕名前往參觀。磚雕門樓、楠木槅扇、琉璃花窗、白礬石園門……昨日,記者走進位於南河下26號(723研究所院內)的平園,為你揭開鹽商「豪宅」的神秘面紗。

民國「西花園」

保存完好堪稱「一絕」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平園門前,牆壁上一塊「市級文保單位」牌子顯得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地寫著對平園整體結構布局的介紹,由民國初年鹽商周覲臣所建。

記者看到,平園大門為水磨青磚門樓,正對大門有福祠殘跡。一進儀門,地上鋪有一塊大型壽字地磚。門內是長方形天井,沿南牆朝北設置門房兩間,與二道門相對。磨磚雕花儀門,典雅大方,門內首進為廳屋,廳後為住宅,西構圓形門,門額上嵌「平園」楷書刻石。門內院落,以一道花牆將平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院落築平房數間,北部花牆間,設置數面琉璃花窗,圖案精緻,色調雅潔。花牆正中開闢一道園門,迎面門額嵌「惕息」二字,背面門額刻「小苑風和」四字。在東西兩側角門上也有兩塊石額,一塊是「朝暉凈廓」,一塊是「夕照明村」,角門的背面還有兩塊石額,一塊是「蔬圃」,一塊是「寄塵」。其中「蔬圃」「寄塵」兩塊石額在此前關於平園的介紹中均未提及。

今年62歲的陳齊居住在平園內北部住宅,在他家的庭院內,擺放了50多盆盆景,為平園增添了一份勃勃生機。在陳齊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一個房間,內部的一面楠木槅扇顯得尤為耀眼,雖然刷上了白色油漆,仔細觀察,仍然保存著原來的風貌。

陳齊父子都有深厚美術功底,由於平園內假山不存,他們自己精心設計,於庭院西南角堆疊黃石假山一區,山上植枇杷一株,山邊倚牆培數本綠竹,山下甃曲型魚池,池中飼養數尾錦鯉,盡得仁者觀魚之樂,魚池以東以黑白卵石鋪地,卵石中置石桌石凳,石桌石凳西南緊靠園門不起眼處,植金銀花一叢,甚是遒勁。

東側宅以火巷與中路住宅相連,東路建筑前有一院,兩面圍以矮牆,民國風味濃厚,後有連續三進院落,各以側門與火巷相通,三進院落結構一致。其中,第一進院落南牆有綠色琉璃花窗,西牆嵌綠色琉璃竹節花窗。

揚州文史愛好者謝文逸說,在花園巷內,晚清至民國遺存下來的「私家老宅」當中,除何園以外,平園保存完好度堪稱「一絕」,尤其是楠木槅扇尤為珍貴。

鼎盛時曾建養鶴樓

「老宅子」建成24年易主

「據周家大太太(周覲臣之妻)說,周在鹽務衙門任職,平園於民國十六年建成。」謝文逸告訴記者,揚州金融史專家華夢漁曾在平園居住過,他曾撰文回憶平園往事。

據華夢漁先生回憶,周家鼎盛時,雇用婢僕十餘人,有花匠、梳頭媽、廚房、門房、養鶴工人、清潔工、貼身侍女等,天井外建有養鶴樓。正廳連同東側房間租給住戶,每個房間租金一斗至二斗米之間。正廳西側有木製條扇,刻有詩句「因病得閒原是福」。 周覲臣逝世後,周家失去了頂樑柱,二侄都不善經營,家道日漸中落。解放後,周家出租房屋聊資補貼。1951年抗美援朝傷病員從前線回國療養,軍隊醫院看中平園。經人介紹,與周家洽談售房事宜,周家賣房後離開。

陳齊告訴記者,他上世紀70年代入住平園,其間曾有周氏後人從台灣回來探訪故居。也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周家還有後人居住在城區荷花池。

揚州學者朱江的《揚州園林品賞錄》記載,泰州書畫鑑賞家蔣重山亦曾在平園居住過。

兩棵百年廣玉蘭

或與「淮軍請賞」有關

在平園的南部,種有兩棵百年廣玉蘭,冠華如蓋,花香沁人。陳齊手指廣玉蘭樹根介紹說,「你看,樹根已經與房屋連為一體,早已成了平園的一部分。」在古樹的下方,掛有揚州市綠化委員會頒發的「揚州市古樹名木」名牌,「編號:揚城030,保護等級:一級」。

謝文逸告訴記者,這兩棵廣玉蘭相傳還有一段故事。廣玉蘭樹原產於美洲,清朝時是一種極其名貴的樹種。相傳,在中法戰爭中,淮軍將士奮勇當先、克敵制勝,淮軍大將劉銘傳率軍在台灣浴血奮戰,打退了當時號稱世界一流強國的法國。聽說打了勝仗,慈禧大喜,戰後論功行賞,要對淮軍將領賞賜高官和金銀珠寶。

當年美國特使帶了廣玉蘭樹來中國,淮軍所在的江淮地區適合廣玉蘭生長。李鴻章心想,廣玉蘭越長越茂盛,淮軍看到就能想起朝廷的恩典,於是「請賞」每位將領兩棵廣玉蘭樹。

「比對史料和樹齡,根據廣玉蘭傳入國內的時間來看,平園兩棵廣玉蘭的年齡在160年左右,到不了300多年。」謝文逸說,周氏購買建園前,這處住宅的主人已無從考證,此地當時有不少淮軍聚居。根據廣玉蘭判斷,很有可能是前任主人種植,周家購買後就留了下來。記者 陳晨 攝影 王乃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