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臨時加班,時間大約在晚上八點左右,在小區遇到了一個媽媽正在拉扯一個男孩,遠處還有幾個孩子在玩耍。看男孩那個不情願的樣子,就是在樓下沒有玩夠,不想回家。媽媽一直在跟孩子說著什麼,但孩子無動於衷,媽媽只能硬拉著孩子回家。
看到這個媽媽的行為,我不禁偷笑,誰家孩子誰知道,作為一個有機會就想跑出來玩的孩子,什麼都是次要的,只有玩是主要的,再加上其他小伙們們還在外面玩耍,但是媽媽又要自己回家,心中多麼的不舍,我想小朋友內心很「崩潰」。
孩子天生屬於自由,他們喜歡這種戶外要大於室內,戶外才是他們發泄全身精力的場所,哪怕再晚,只要可以玩,時間都可以忽略。
如果從孩子整體發展來看,爸爸媽媽肯定贊成孩子戶外活動,但從孩子所需睡眠和正常休息來說,爸爸媽媽還是傾向於孩子需要按照正常生長規律休息,定時的玩耍定時的休息,保證各方面的均衡,有助於孩子身體的發育和成長。
面臨著孩子瘋玩不回家的情況,很多家長都有各自的絕招,基本可以歸納為這幾類:
- 物質哄騙
孩子最近特別喜歡什麼動畫片啊什麼玩具啊等等這一類型的物質產品,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回家,實行哄騙的方式,先把孩子騙回家再說,至於是不是實現,那另當別論。
- 言行威脅
孩子懼怕的一些東西,比如鬼怪,比如怪獸等等,或者說一些嚇唬孩子的話,將孩子嚇回家。這個方法也就適用於小孩子,大一些的孩子會進行反駁,比如世界上沒有鬼怪之類的,就不能很好地使用。
- 暴力強迫
像文章一開頭,這個媽媽一見商量不通,那只能採取暴力方式,強迫的拉孩子回家,但同樣的也只適合於一些小孩子,太大了,我估計家長追都追不到,更別說拉回家了。
- 隨他而去
很多家長常說,孩子那麼累幹嘛,就放養就好,孩子願意玩那就玩,反正也無所謂,這樣的情況下去,家長會因為陪伴精力不足,導致親子關係受損。
這些方法並非獨立使用,很多情況之下,父母是多重聯合,但是效果並不是一定有,因為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不友好性。作為孩子,他們是一個獨立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如果家長用這種不適合的方式,不僅僅會損傷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產生不信任與不安全感。
孩子想要自由,家長可以給予自由,但是自由的角度需要思考一下,這些是有一定的底線原則,只有在規則之內,才能夠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間。面對家中喜歡瘋跑瘋玩不想回家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妨可以這樣做。
1.定時約定
孩子們並沒有家長認為的那麼不懂事,他們只是太喜歡玩耍而已,所以對於時間的考慮不會很妥帖,並且在沒有家長監督的情況下更是想要怎麼玩就怎麼玩,會忘記回家的事情,特別是一群玩得很好的小朋友在一起。
孩子們的這種情況類似於我們成年人之間的聚會,我們聚會時候,玩嗨了,是不是也會忘記時間,也會想著反正也沒有人管我們,想多晚就多晚,但是孩子卻要受到我們的限制,他們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的鄰居比較忙,他家孩子今年要上小學,沒有辦法陪孩子玩,但是怎麼控制孩子和知道孩子在哪裡呢,他們就給孩子買了定位手錶,這樣一個是可以查看孩子的具體位置,還能夠告知孩子定時回家,比如定時九點,孩子一看時間自然回家,如果忘記家長還能打電話喊一聲。
很多家長可能感覺孩子能夠遵守嘛,他們都自我控制很差,我只想說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但也同樣有自己的智慧,他們可以分辨那些必須要做,那些可以不做。如果孩子真的沒有按時回來,不妨多給孩子幾次機會適應。
2.身教大於言傳
孩子在外面玩耍,如果是小孩子,大人們一般都會順便跟在身邊,當然只是遠遠地看著孩子,也不需要進行任何干涉,只是在他們需要忘記危險的時候注意提醒即可,家長也不用如此操心的一步不離的跟著孩子,孩子都嫌累。
到了時間,孩子們玩的意猶未盡,但是必須回家,他們一般都會進行耍賴的行為。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不用如獅子吼一樣,大聲喊著回家了之類的話,因為喊了以後,他們反而跑的更快,他們會把這個當做一場新的遊戲玩。
需要回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只需要輕輕地告訴孩子,現在已經很晚了,回家的時間到了,我們需要回家了,不管孩子的回答是什麼,不用理,家長前面走,孩子一般就會跟上,當然家長也要走的稍微慢一點,不要把孩子真的丟下,等孩子追上來,再用別的話題吸引孩子一起開心的回家。
3.聯合其他家長
人是群居生物,孩子們更是喜歡扎堆玩耍,如果定時定點的下樓玩耍的時候,基本遇到的也是同一撥的小朋友,或者在同一個地方一般情況也會是同一群的孩子,小孩子喜歡追逐大孩子,大孩子不喜歡與小不點玩耍,這都是一種通性。
隨著時間推移,家長會很快找到孩子玩耍的規律,不妨與幾個家長互加好友,方便互相之間聯繫,同樣也可以一起搞定孩子回家的問題,畢竟沒有那種孩子玩到半夜都不管的父母,誰都希望自家孩子健健康康。
父母們之間的聯合,要比一個家長的單打獨鬥容易的多,孩子們不回家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其他孩子不回家而只有自己回家,心裡感覺不公平,還會埋怨家長為什麼讓自己回家,現在大家一起聯合,就很有效的避免了他們集體之間的不公平,小朋友們都回家了,孩子們自然也就無話可說,只有乖乖回家的份了。
孩子喜歡玩耍不回家屬於正常現象,他們對於自我行為的控制並沒有家長的那麼嚴格,家長也不要用一些比較重的語氣責罵孩子,以免引起孩子的心理畏懼,避免出去玩不敢跟家長說的情況。
世界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也希望有一個很美好的玩耍空間,不妨各退一步,一切安好。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