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掩體「剋星」!國產助推滑翔鑽地飛彈曝,能鑽透30米厚土石層

2019-07-14     武器正能量

自從火藥成為武器,仿佛就變成了攻堅的利器,曾經的引以為豪的"金湯"再也不堅固了。但是一般炸藥或炸彈的威力也是有限的,對躲藏在足夠厚土石層下的工事或掩體也是無可奈何的,更別說經過鋼筋混凝土加固後了,尤其在原子彈剛剛出現的時代,"深挖洞"成了當時最有效的防禦措施。既然大地連核彈這樣恐怖的武器都能抵擋,那麼各國就開始為重要軍事設施與基地修築深入地下的庇護所了。

可是科技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大軍深知與美軍的差距,於是秉承"打不過就躲"的戰法,躲進了早已準備好的地下軍事設施中,等待習慣火力開路的美軍消耗完彈藥,再出來收拾美軍。可沒想到美軍給了他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嚇"----直接用GBU-28鑽地炸彈終結了伊拉克軍的幻想。這種名為"堡壘終結者"的鑽地彈成功地打擊了伊軍,也成功的吸引了全球軍方的注意。

鑽地武器又稱為深度侵徹武器,工作原理就是要求彈頭落地時不會被引爆,並且能繼續向地下前進,到達指定深度再引爆的武器。雖然穿甲彈或半穿甲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但離真正的鑽地還差得遠。西方很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最開始為了摧毀敵方飛機跑道、機堡、彈藥庫而研製出具有攻堅能力的炸彈。而美國為了打這場仗也已經準備了很久,鑽地武器就先後測試過十幾種型號,最後在戰爭前成功研製出能夠打擊地下60米深度的GBU-28。

對於伊軍的遭遇各國感同身受,若要避免災難降臨到自己國家,就必須了解並掌握住侵徹技術和智能引信技術。處於不太平的國際環境中,我國當然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對於這種大威力常規武器自然不會置之不理,研究從防護工程和侵徹技術這兩方面同時進行,即既要矛也要盾!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增強、材料工藝的提升,侵徹技術難題很快就被攻破了,如今我火箭軍及各軍種都配備了各種用途與威力的鑽地武器,發展速度之快足以讓潛在的敵人膽寒。

近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8種威力各異的鑽地武器,其中"天戈"雷射制導炸彈,引起的關注最高,這是一款技術成熟、適用性極強的軍工產品。它最早曾經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露過臉,號稱是我國首枚精確制導的鑽地炸彈。"天戈"彈重1噸,外形與關鍵的技術指標上與美製GBU-28鑽地炸彈相當,能夠鑽透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石層,可以預料這款武器將會成為我空軍鑽地武器的標配。

日相關部門發布了"天戈"雷射制導炸彈實彈測試過程的視頻,這是一種先進的"助推滑翔"打擊方式,飛彈發射後在發動機的助推下進入高速飛行模式,然後在某個飛行階段發動機與戰鬥部分離,戰鬥部滑翔進入大氣層,開始鎖定預定的突防攻擊目標,最後在雷射制導下精確擊中並鑽入摧毀地下目標。

由此可見,這款武器的飛行方式能夠明顯的降低自身的雷達反射面積,減少被敵方反導防空系統發現的機率,從而提高了突防的能力。雖然在性能上與俄制"匕首"飛彈類似,但是實際用途卻是一種鑽地武器。這款鑽地武器到底能夠能否以高超音速飛行,暫時還無從得知,但是從打擊後的現場評估結果來看,的確做到了飛得快、打得准、鑽得深、炸得狠的要求,讓「有心人」注意到這個視頻,那麼製作方的預期目的也就達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OADAWwBmyVoG_1Z0i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