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農村婦女種軟籽石榴年入500萬,會種也會賣,賣到每斤13元

2019-11-08   鋤禾園

在四川涼山會理縣的拉紅村,有個叫顧發翠的人,她是一名很普通的農村婦女,今年36歲。她通過種植一種叫做「軟籽石榴」的農作物,創造了年收入500萬元的奇蹟,成為了當地的首富。這軟籽石榴,說白了就是口感不錯,還不用吐籽,這很符合懶人的吃法,所以軟籽石榴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每斤的價格市場價在8-13元,僅僅她自己的種植園種植的軟籽石榴就能達到年收入過百萬。

她是怎麼讓軟籽石榴的收入過500萬的呢?這是因為她開始和外地的老闆合作,擴大了種植面積,現在她已經擁有了2000畝的種植面積,為她增加了年收入400萬元。

這種石榴原產地並非我國,而是來自於突尼西亞,是1986年引進的我國,它們個頭大,籽小而軟,直接能夠咬碎。按照甜度標準來講,可以達到16度以上。雖然這石榴管理起來比普通石榴麻煩不少,投入也比一般石榴多5成,但是售價上來看,也比較可觀,一般能達到原有品種的2-4倍的價格。據顧發翠講,原來的軟籽石榴價格更高,最高打到過13元每斤。除了種植環節比較費力費錢外,這石榴倒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回報周期要比一般的水果短不少。

好的農產品人人喜歡,人人都想種。在河南省淅川縣老城鎮楊山村,從2016年開始,當地引進了一家專門發展軟籽石榴的農業企業,村民楊超峰因為自身原因,就把自己的12畝地流轉給了這家企業,自己則成了村裡的第一批產業工人。通過土地流轉,一年的流轉費用6000元,公司打工月工資3000元,加上軟籽石榴帶來的增收分紅,一年下來能掙4萬多,他講,這比以前傻傻的種地強多了。

其實在整個淅川縣,種植石榴的歷史已經有千年之久。如今,軟籽石榴在當地已經成為生態農業的新主導,還出現了平原丘陵地帶的軟籽石榴產業群。這裡臨近丹江口水庫,還有了有機認證,用的是原生態的有機肥,每一項都為淅川的石榴人掙足了實惠。

有了這些,石榴就會好賣?你想的太簡單了。這軟籽石榴會種,不見得就會賣。當地利用辦賞花節、農產品採摘、美食品鑑等一系列活動,圍繞軟籽石榴,擴寬銷路,使得當地2萬多貧困人口實現年人均增收2200元。

除了淅川縣,雲南省永勝縣則在電子商務渠道上發力,為了揚長避短,打破當地多山運輸難的難題,當地政府與某快遞公司總部簽署「百萬助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永勝當地軟籽石榴的新鮮採摘、產地直發。快遞企業將根據協議為農民提供百萬補貼,量身打造遞送方案,建設了專業的生鮮集散中心,包含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功能。最大儲存鮮果能力達500噸,並且引進專業的全自動洗果、選果設備,進行分揀、預冷和包裝。還從快遞費方面進行補貼,降低果農的物流成本。

數據表明,一斤賣六七塊錢的石榴,能讓當地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一天掙到100塊的收入,現在永勝縣蒲米村離,人均收入都在四五萬元,有些收入高的家庭可以高達七八萬元,和以前相比翻了一倍。

發展軟籽石榴的還有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他們的路走的比較奇特,他們和科研院所進行產業指導,發展軟籽石榴的種苗種植事業。今年,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軟籽石榴基地也在泗洪縣成立了。有了這一機構,當地開始對上千名果農進行專業培訓,不止如此,還組織了技術人員、果樹種植大戶外出進行調研和考察。從去年開始,連續兩次舉辦軟籽石榴產業高峰論壇暨全國軟籽石榴產業發展研討會,提高當地知名度。

現在,整個泗洪縣的軟籽石榴種植面積已有3.1萬畝,計劃到2020年能拓展到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