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只知道陝西有條沿黃自駕公路,卻不知道,在陝南,也有條沿漢江的316國道,掛在山壁上,貼水而行,風光美到極致。
漢江就在腳下
上周,黃小黃到了陝西南部的安康市,用了4天的時間遊覽安康最負盛名的兩個旅遊縣——旬陽和紫陽,其中,印象最深的卻是一條通村巴士線路。
這條線路位於旬陽縣境內,起自旬陽縣城,終點為千年古鎮——蜀河古鎮,是316國道的一段,全程54公里都緊挨著漢江行駛,宛如到了「小三峽」。
最美沿江巴士線路:旬陽縣城——蜀河古鎮
旬陽是陝西省東南部的一個縣,地處秦巴山區,距離湖北較近。洵河和漢江交匯處形成了縣城,漢江再往東流,就到了白河縣內,出了白河就到了湖北。
漢江
黃小黃此次到旬陽,一是因為聽說旬陽縣城地勢很奇特,站在高處眺望,可以看到縣城天然形成「太極」圖形,想親眼看看。第二就是為了蜀河古鎮了,早就聽說蜀河古鎮是漢江航道上一處保存完好的水陸碼頭,古風古韻的煞是吸引人。
旬陽縣城,這條河是洵河
相對來說,蜀河古鎮對我的吸引力更大,所以,乘坐火車到了旬陽之後,黃小黃沒有多做停留,便準備搭車前往蜀河古鎮。
蜀河古鎮距離縣城約五六十公里,原以為車不好坐,沒想到的是,從旬陽縣城到蜀河古鎮的車次非常多,而且還是村鎮巴士線,除了能到蜀河,還能到沿途的關口、沙溝等鄉鎮。費用也十分便宜,從旬陽到蜀河一個多小時車程,車費只需15元。
在縣汽車站坐到蜀河的車
更驚喜的是,沿途的風光非常之美,正如前文所說的,這完全可以說是一條原生態的沿江景觀線,316國道沿著漢江水一路向東,兩岸山巒起伏,車路就蜿蜒在半山腰上,漢江水始終在車窗外。
早晨的漢江
中午的漢江
黃小黃坐在靠窗的位置,聽著同車人婉轉悅耳的旬陽話,賞了一路好景,心情大好。
終點:千年「石頭城」——蜀河古鎮
蜀河古鎮所在的鄉鎮,叫「蜀河鎮」,蜀河古鎮是其中的一個景區,也是蜀河鎮的老城區。與寧強縣的青木川一樣,是陝西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從騾馬古道進西門
新老建築摻雜
到了蜀河鎮之後,黃小黃曾發了一條微頭條——「我到了一個『百年古鎮』」,馬上就有網友出來糾正我,說並不是「百年古鎮」,而是「千年古鎮」。的確,蜀河古鎮因為地處蜀河和漢江交匯處,在明清時商業極為繁盛,有「小漢口」之稱,但它的歷史遠不止幾百年。早在三國時期,蜀河港便已開埠。而「蜀河」一名,更是得自於西周時期的蜀國。
最繁華的中街
而今的蜀河古鎮,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布局和建築,整個古鎮建在蜀河與漢水交匯的河口,倚靠著山勢層層攀升,是一座立體的古鎮,而並不像一般古鎮一樣建在平地上。
這裡保留了很多老街巷,如凍綠碥巷、楊泗廟巷、碾子溝巷、干益巷、永安巷、興文巷等等,這些巷子大都是狹窄幽深的,高低起伏,巷子兩邊都是舊日民居,行走其間宛如迷宮一樣。
作為古鎮,蜀河古鎮最值得一看的除了過去的會館,如黃州館、回幫的清真寺、船幫的楊泗廟、柳家大院、電報局之外,最有意思的地方還在於它是用石頭築造而成的老城,不止路是石板鋪的,房屋也是石頭壘牆,甚至連屋頂也蓋著石板,取代了瓦片。
黃州會館
石頭鋪路,石頭壘牆
石板當瓦
雖然很多人都從古鎮搬走了,很多老房掛著鎖,但還是有不少本地居民住在老鎮上,門前挑竹杆晾著衣服,屋前一小片地種著菜,巷道里飄著誰家做豆豉的味道,滿滿的生活氣息,黃小黃在這裡住了一晚,呆了一天,早上起來去看煙霧繚繞的漢江,日出後在古鎮小巷漫步,簡直都不想走了。
冬季的蜀河古鎮正是旅遊淡季,來這裡的遊客很少,古鎮也因此更顯幽靜古樸,如果有時間,不妨挑一個好天氣,沿漢江而行,來蜀河看看。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