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罕見清代「花樓」,用碎瓷爛碗裝飾,卻美得獨一無二

2019-11-26     黃小黃走陝西

建築不僅是人們棲身的居所,有時也是美的呈現。在陝西茫茫秦嶺里,有一座罕見的清代「花樓」,這座樓在裝飾上別出心裁,千萬片碎瓷爛碗作為建築材料登上牆壁和屋檐,使它成為陝西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

這座古「花樓」便是陝西商洛市丹鳳縣龍駒寨船幫會館的古戲樓,地處丹江邊、鳳冠山麓,是丹鳳縣的必游景點之一。

印象中,陝西的傳統建築就像陝西人一樣,板板正正、簡潔厚重,而丹鳳船幫會館的古戲樓卻截然不同,洋溢著靈動的浪漫氣息,細膩精美,色彩淡雅。

丹鳳船幫會館歷史並不算久遠,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地處陝南丹江航道上有名的龍駒寨。舊時,在交通運輸主要依賴騾馬和船隻的年代,龍駒寨據稱是陝南最大的水陸碼頭,因而,這裡貿易興盛,客商雲集,會館林立,船幫會館也正是在龍駒寨商業鼎盛時期建立起來的。

在過去,會館的功能一般是綜合性的,既要能提供食宿洽談的場所,也要滿足商人們娛樂和信仰的需求,因此,大部分會館就像旅店、寺廟、戲院、茶館的結合體。

丹鳳船幫會館也是這樣,說是會館,大名卻叫「明王宮」,會館裡面還修了一座明王殿,供奉船工的保護神「平水明王」。

正對明王殿的大門處,就是一座精雕細琢的古戲樓,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花樓」。

花樓由正面大門、背面戲樓和兩邊山牆組成,進門的人先要從戲樓子底下通過,才能進入院子裡。

花樓很高大,高達27米,氣派堂堂,即使是現在,望過去也很讓人震撼,想像中,在清代低矮的土木結構鋪面房裡,花樓一定是鶴立雞群一般的存在。更別說,它還這麼花俏,一定更吸引人眼球了。

從正面望過去,花樓的「花」主要體現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石刻和磚雕上,工匠們在這裡盡情展現著自己的才藝,鏤刻、透雕,創作出「八仙過海」、「丹鳳朝陽」「封神人物」等畫面。珍禽異獸、奇花異卉、龍頭裝飾無處不在。

而青花碎瓷片也派上了用場,通過拼接鑲嵌的方式裝點著建築,成為分隔畫面的「畫框」、雕刻圖案上的「顏料」,一眼看過去,建築大片的灰色中跳躍著點點淡藍,十分純凈,清麗極了,和我們經常看到的大紅大綠的古建很不一樣。

進入院子,到了戲樓下,花樓的「花」又通過更加繁縟的木雕工藝展示出來。這裡是木匠展現畢生才華的天地。雕花的窗子就不說了,眼光往上看,屋檐下的橫樑、斗拱,沒有一處不是被雕花覆蓋的。

對古建沒有什麼研究的我們只能看到眼花繚亂的「花」,專家們卻能看出大禹耕田、文王訪賢、囊螢映雪、赤壁懷古的內容。

花樓最好玩的部位在屋脊上,這裡群龍盤躍,神仙騰雲駕霧,鴟吻鱗片閃耀。成千上萬片青花碎瓷片鑲嵌在龍身上和屋檐上,屋頂成了一片灰藍色。

更巧妙的是,許多片圓形小鏡子被派上用場,用作鴟吻的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爍爍的,不知道是誰的創意,想給他雙手點贊。

這座花樓和船幫會館其實是一座「眾籌」建築,修建會館的錢是500多名船工和搬運工人的船幫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積攢起來的,為了建起這座會館,不被其他幫會低看,500多名船工和搬運工商定,每運一件貨物從中提取兩個銅錢用來建會館,日積月累地終於建起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會館,在當時眾多會館裡鶴立雞群,大大地長了船幫的志氣。

丹鳳船幫會館現在對遊客是免費開放的,開放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周末為9:00-17:00。會館裡值得一看的還有丹鳳歷史文物展、龍駒寨水旱碼頭歷史展,丹鳳籍作家賈平凹有多處題字,如果去丹鳳的話,推薦一定要到這裡看看!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whKqW4BMH2_cNUgMv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