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即使夏天也手腳發涼,四個穴位生髮陽氣

2019-07-28     東坡醫生

《素問·厥論》中說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根據中醫基礎理論可知人體中的陽氣起到溫煦作用,可以推動全身中的血液運行到四肢臟腑,從而可以保證人體體溫的恆定,使全身的皮膚溫暖。由取象比類的思想,人體中的陽氣就像是自然界中的太陽,當太陽的光輝充足,則會照耀大地, 自然界的植物會得到生長所需要的溫度和能量,能夠茁壯成長。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但是當人體中的陽氣不夠時,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推動血液運行全身,身體失去血液的充養,那麼體溫則會下降,身體會感到寒冷,全身會發涼。又因為手腳為四肢的末端,當血液運行無力時,手腳這些部位血液較難到達,所以如果是體內的陽氣不足,手腳冰涼的情況比較多見。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的毛病,尤其是冬天比較明顯。首先從外界環境來看,冬天陽光較弱,自然界的氣溫普遍較低,由天人合一可知,機體的變化會和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所以冬天人體內的陽氣就會伏藏起來,所以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冬天儘管穿的非常多,但是手腳冰涼的情況仍然不會緩解。

但是陽氣不足引起的手腳冰涼的情況除了在冬天明顯之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甚至在夏天比較炎熱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夏天雖然外界環境的溫度比較高,但是身體內的陽氣不足,沒有充足的力量溫暖身體,血液的運行變得緩慢,所以夏天也會出現手腳發涼的情況。

此外,由於陽氣不足引起的手腳發涼與性別也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手腳發涼的情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我們在形容男性時,會說他們有「陽剛之氣」,這個俗稱的「陽剛之氣」即是中醫學中所說的陽氣,由此可見,男性體內的陽氣通常比較旺盛。但是對於女性而言,我們都知道女子是以血為本,血與女性的月經周期,妊娠分娩,衰老等都有非常重要的聯繫,而血在性質上又屬於陰,所以女性體內的陰氣比較重,體內的陰氣和陽氣是相對的,當陰氣重時陽氣就會相對不足,所以女性更容易體寒。

對於由於陽氣不足引起的手腳發涼的治療我們應該溫補陽氣,補益氣血。除了可以選用一些藥物治療外,艾灸對於由於陽氣不足引起的手腳冰涼有非常好的效果,一些常用的穴位有:

1.命門穴

取穴時採用俯臥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肚臍相平的區域就是本穴

命門穴可以溫補腎陽,腎陽又是一身陽氣的根本,所以該穴常用於治療手腳發涼,此外還常用於早泄,遺精等男性病。配合腎俞和關元穴療效更好,擱物艾灸40分鐘即可。

2.陽池穴

位置:該穴位於腕背橫紋中,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央處

這個穴位有生髮陽氣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手腳發涼,此外該穴位配合胃脘下俞、脾俞、太溪等穴位可以治療糖尿病。擱物艾灸40分鐘即可。

3.大椎穴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這個穴位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可用於治療手腳發涼。此外可以配合列缺、風門、曲池等穴位治療感冒。擱物艾灸30分鐘即可。

4.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這個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這個穴位可以溫補脾胃,從而有助於治療手腳發涼。此外該穴配合中脘穴、內關穴可以治療胃痛,配合脾俞、氣海、腎俞等穴位治療虛證腹瀉。擱物艾灸30分鐘即可。

以上穴位對於治療陽氣不足引起的手腳發涼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上,應當避免一切寒涼之食,如海鮮,涼菜等,即使是在夏天也應該吃熱食,一年四季應當做好保暖,特別是夏天在空調房中也要多穿衣服。並且應當加強體育鍛鍊,以增強人體的陽氣,從而緩解手腳發涼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cYWwBUcHTFCnfOW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