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隊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合格的掌舵者,但是同樣離不開能人將相的輔助。只不過通常站在舞台最中間的人,容易被打上聚光燈。所以提到阿里巴巴,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馬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馬雲背後有一個班子,他們各有神通,被人稱為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
至於為什麼這個團隊名叫十八羅漢呢?是因為在阿里巴巴剛剛創立的時候,只是一個「小作坊」,而原班人馬連上馬雲自己一直是十八個人。而馬雲又是一個武俠迷,阿里巴巴的內部高管全都有一個武俠花名,他自己就是「風清揚」,所以對於十八羅漢的這個稱號,馬雲本人也是非常認可。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也是走的走、散的散。有的人因為自己家庭問題無法奮鬥一線,有的人也是因為意見不統一被踢出團隊,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十八羅漢里排第二的孫彤宇,他曾經是淘寶網的副總裁,除了馬雲可以說他就是阿里巴巴的二把手了。他可是被馬雲「逼」出去的,但是讓馬雲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高科技公司,馬雲和他的團隊基本上都是一個「雜牌軍」,在摸爬滾打中前進,沒有一個專業的「行內人」。馬雲意識到這是不行的,一家好的公司需要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護航,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但是當時的阿里並沒有能吸引到行內大佬的力量,那既然招不來人才,就只能創造人才了。
所以馬雲決定,讓孫彤宇去出國深造回來繼續為阿里巴巴保駕護航。於是孫彤宇進入了英國的倫敦商學院,開始了自己的學習之路。或許是孫彤宇天資聰穎,他在倫敦商學院如魚得水還受到了很多導師的青睞。
不過可惜的是,人的野心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身處環境而改變,在接觸了很多專業知識和業內大佬之後,孫彤宇覺得自己不應該成為馬雲的二把手,而是應該自己發力,成就自己的江山。於是學成歸來之後,孫彤宇拒絕了馬雲的挽留,選擇了自己創業。
讓馬雲始料未及的是,孫彤宇從自己的左膀右臂突然變成了競爭對手,或許再選一次馬雲絕對不會讓孫彤宇去英國深造。2015年9月,拼多多出現了,孫彤宇看見了這個品牌的潛在價值,於是直接一擲千金成為了拼多多的初期投資人之一。如今短短几年,拼多多的市值就已經超過了400億美元,大有追趕阿里巴巴的意思。
不過失去了孫彤宇,馬雲也找到了另一個「丞相」,他就是張勇,作為一個半路出家進入阿里的人,張勇卻深得馬雲的心,如今馬雲卸任了阿里巴巴總裁,張勇就成為了阿里的最高領導人,對於孫彤宇和拼多多,相信張勇也會不落下風。
大家聽說過孫彤宇嗎?你覺得未來張勇能否守住阿里將拼多多斬於馬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