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四步多,不知和誰學的,愛和小朋友比闊氣,比誰家有大電視、電冰箱。別人有什麼好玩具,他也一定要買。我們應該怎樣教育他?
比闊氣是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社會意識。嚮往美好的生活是人們共同的願望,問題是如何去獲得,在短時間內達不到時應如何去對待。我們提倡在通過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提高個人生活水平。家長應從小把這種意識灌輸給孩子。為此,提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運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
生活中經常湧現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針對孩子和人比闊氣的毛病可著重介紹人家是怎樣辛勤勞動才買來了大冰箱、大彩電的。根據報上的事跡刪繁就簡編成故事講給他聽,著重介紹人家是怎樣學習科學知識,克服困難,起五更、睡半夜才取得成績的。孩子思維具體形象,對具體的人和事容易理解,聽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改變認識。
二、運用文藝作品教育孩子。
國內外有很多優秀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使孩子們著迷。它們能教會孩子識別美與丑、善與惡、勤勞與懶惰、誠實與狡詐。中外很多名人的童年生活都與這些故事結下了不解之緣。高爾基童年時代,外祖母娓娓動聽的故事不但豐富了他的知識,也為他今後成為一名偉大的文學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和人家比什麼?
當孩子和人家比闊氣時,您要表示不高興,告訴他:黑白電視也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好孩子不和別人比這些,而要比誰的身體健壯,愛學習,有好習慣,長大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四、要注意周圍成人和小朋友對孩子的影響,要為孩子選擇朋友。
周圍環境的影響往往是孩子難於抵抗的。孩子和人比闊氣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周圍環境中必然有使他這樣想的因素。您要善於觀察和發現是誰使孩子的注意力轉向了這一方面?是小夥伴?是教師?是鄰居?或是家長自己?要針對情況考慮對策。比如是小夥伴,就要和夥伴的家長及老師聯繫共同幫助糾正,同時也可讓自己的孩子暫時少和這樣的夥伴接觸。
五、引導孩子節儉。
孩子看到人家有好玩具也要讓家長給買,是普遍的現象。好玩具對孩子的確有吸引力,何況兒童又有很強的模仿性,可以告訴孩子這樣的玩具很貴,需要很多錢。爸爸、媽媽的錢要存起來買大彩電、大冰箱。如果他堅持要買,您就讓他自己把吃零食的錢存起來,到一定時候再買給他,使孩子感受到任何東西都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從而學會抑制自己的某些願望,也促使他愛護已經得到的東西。對已有的東西感到滿足。
一些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以及幼兒教師一再證明,讓孩子自己動手製做玩具可收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比現成的、昂貴的玩具要大得多。從設計、製作到完成的整個過程中,孩子既要動腦又要動手,不僅發展孩子智力,還能發展創造性、堅持性、不怕困難等個性品質,製做成功後的喜悅又促進了申經系統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孩子有「來之不易」的體驗。凡是有這種體驗的人,對物質生活都不會奢求。四歲多的孩子還不能做太複雜的玩具,可以把空火柴盒粘成桌子,用紙做摺扇、風車。教育兒童的工作是很細緻複雜的。它的干擾因素太多,防不勝防。因此您還是要著眼於「積極預防」,使孩子自身產生「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