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還是一個「情」

2019-07-03     眉山東坡文化

蘇軾率性而為,狂放不羈,這讓他吃盡了苦頭,他一生宦海浮沉,一路被貶,卻一路高歌,抒發著內心最真摯的「情」意。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初涉仕途,就碰上了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

他發表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直接上書神宗,指出變法的某些弊端。結果被得勢的新黨排擠,外放為杭州通判,開啟了一生顛沛流離的生活。

那年初夏,蘇軾在赴任途中,低落的情緒溢於言表,遂做了一首清麗的《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一身才氣的他,深感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無處施展自己的抱負,這是對文人最大的屈辱。遠離政治漩渦的他,無異於一種精神上的解脫,有了兒女情長的牽掛。

愛情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據說,這首詩是他為小妾朝雲所作。朝雲原是錢塘一名妓,後欽佩蘇軾為人和才學,選擇一生追隨。

三年之後,他北調山東密州。在正月的一個夜晚,蘇軾回顧這十年來的人生坎坷,因反對新法,心情壓抑,悲憤至極。

夜裡夢見髮妻王弗的音容笑貌,生前兩人琴瑟和鳴,恩愛至極。想不到今朝陰陽兩隔,已整整十年,怎能不叫我肝腸寸斷,欲語淚先流。

於是就有這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用了十年都捨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後孤單相吊的寂寞。

世間有如此深情的男子,王弗也該笑慰九泉了。後來,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以照顧姐姐膝下的幼子蘇邁。

家國情

這年冬天,在一次狩獵中,人到中年的他,策馬揚鞭,縱情馳騁,一時豪興,噴涌而出,《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蘇軾首次嘗試填豪放風格的詞,抒發了詞人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即便到了不惑之年,報國立功的情節依然熾烈。

兄弟情

次年的中秋,他邀請了幾多好友一起在府上暢飲,歡度團圓佳節。眾人喝的不省人事,次日醒來,想起同在外地做官的弟弟蘇轍,兄弟情深,便揮毫潑墨,一氣呵成那首傳世名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RECOMMEND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麥大人 東坡文化網記者 熊莉 圖片源於網絡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AvkXmwBUcHTFCnf9q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