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類方藥成果有如浩瀚銀河,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而「牛黃清心丸」就是這條大河中璀璨的一顆,從宋代開始就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
牛黃清心丸始於宋代,最早出處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我國第一部由官方編寫的成藥標準),算起來,牛黃清心丸已經有將近千年的歷史,歷經千年而不衰,可見其臨床的實用性。其主要成分為:牛黃、黃芩、川芎、當歸、山藥、甘草等,整體藥性寒涼,主治清心化痰,鎮靜祛風。用於痰熱上擾引起的胸中鬱熱、驚悸虛煩、頭暈目眩、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痰涎壅盛等。而其治療的典型徵象為急火攻心導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
看到這,再結合「牛黃清心丸」的名字,大家應該注意到,我們著重的就是一個「心」字。那麼,牛黃清心丸真的可以去心火、治心煩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中醫說「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作為人體的最高統帥,主管著人的神志。若是心火亢盛,燔灼津液,會出現胸中鬱悶不舒,驚悸虛煩;心火上炎頭目,會出現頭目眩暈;若心火與上亢的肝陽相結,中於經絡,則會出現我們所知的中風的症狀。牛黃清心丸清的就是心火。
中藥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君藥就是在一副方藥對主要症狀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牛黃清心丸中的牛黃在此方中為君藥,藥性苦涼,歸心、肝經,善於清心、肝大熱,功效為涼肝息風,清心豁痰解毒;黃芩瀉心肺火,除煩熱,也可以增加牛黃清心火解毒的功效;川芎活血行氣,疏散鬱結;方中也有雄黃、硃砂等金石類藥物,以鎮心安神、劫痰解毒,以上藥物相配伍,清熱瀉火,豁痰解毒,則心火自去,煩熱自除。
「是藥三分毒」,牛黃清心丸雖重可治病,輕可養生,但其成分含有硃砂、雄黃等藥物,不可長期服用,以免產生毒副作用。且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是其證才用其藥,牛黃清心丸只適用於中風陽閉證或後遺症,而不能用於所有類型的中風。此外,特殊患者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若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