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能預測到地下震動,而且還能預測風暴、泥石流和法水,當人類還無動於衷的時候,動物已經早早預感到災難的臨近。無論海洋生物、飛禽還是走獸,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有感受大地、空氣和水體生細微震動變化的能力,都有感受周圍環境物理和化學變化的能力。
提到鱉,人們並不陌生。鱉又名「甲魚」,是一種水生甲殼動物。它的肉質鮮美,鱉甲可供藥用。
這種人們熟悉的動物,卻有一種奇異的本領,它能預告洪水來到的時間和水位的高低。
這些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甲魚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對自然條件會做出一定的反應和選擇。蛋化的20天後,小甲魚從蛋殼裡鑽出來,蛋窩離未來的水面近,它們才能很快爬向水裡。如果窩選得過高,小甲魚在半途中就會幹死;過低了,蛋窩會被水淹沒沖走,得不到孵化。
因此,甲魚的產蛋時間、地點,都必須同洪水到達的地點、時間相配合,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繁衍後代。不然,就要絕種甲魚真稱得上是洪水「預報員」。
無獨有偶,有一種鳥,叫翠鳥,也能預報水位高低。
翠鳥頭大身體小,藍黑色的體色,頸部綴有白斑,雙翼翠綠,嘴長而尖直,棲息在我國東南部近水的蘆葦叢或矮樹枝上。
春夏季節,是翠鳥繁殖期,它就在傍水地方築巢,巢選得有高有低。有時,在河堤斜坡上,翠鳥向里挖出一個30厘米深的洞穴,在裡面產蛋,每次四五枚,7天以後就孵出小鳥。有趣的是,許多在同一個時期築的鳥巢基本上也在一條水平線上。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每次洪水總漲到巢下50厘米的地方。
1960年,淮河流域曾發過一次特大洪水,淹沒了千里沃野。在汛期前,有個老農民發現翠鳥的反常行為,把巢築到茅坑的土圍牆上,這預示著洪水將要來到。
果然不出所料,洪水漲到離土牆頂四五十厘米地方。
這個老農由於事前做了防災準備,才沒有弄得家破人亡。翠鳥為什麼築巢總是在離水位線不遠的地方?它是怎麼預料到洪峰水平線高低的呢?還是個不解的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1_KXMBfGB4SiUwLd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