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宇宙文明,都是殘酷生存保留下來的那點善意,是宇宙荒漠中的溫暖綠洲,是走向永恆死亡的淺歌輕唱。
——江雨讀書
劉慈欣的《三體》,有一個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理論,用以解釋費米悖論,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暗森林法則」。
但是,也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黑暗森林法則,不過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翻版,毫無新意。
真的是這樣嗎?
從字面上看,社會達爾文主義說的是強者生存,弱者被淘汰;
而《三體》中,也有強者文明對弱者文明的打擊,三體人進攻地球,歌者文明降維打擊太陽系和三體星系等等。
但是,這種理解,只是看到了問題的表面。
如果《三體》說的只是強文明徵服弱文明,那麼,它和地球上的征服史有什麼區別?
只是換了一個場景而已。
如果只是把戰場換到太空,坦克變成飛船,用更宏大的背景說一個關於叢林法則的故事,《三體》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擁躉。
那麼,「黑暗森林法則」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我們仔細看一下。
赫胥黎
首先,我們要明白,社會達爾文主義並不是達爾文的觀點。
達爾文的進化論,更確切說是演化論,在初提出之時,是有不少缺漏的,後經生物學家的補充,逐漸成為一個科學理論。
為什麼稱之為演化論呢?
就是因為面對生存,物種為適應環境而演化,這種演化,既可能是由簡單到複雜,也可能是由複雜到簡單。
這個理論,在三體人身上體現的很明顯。
三體人既有非常先進的科技,可以製造出強作用力結構的水滴,彈指間就消滅了人類最強大的艦隊。
但是,由於殘酷的生存環境,身體又有不少簡單生物的特徵,比如靠自身份裂產生下一代。
《三體》第三部中也提到過,有些生命為了生存,主動二維化了。這比最簡單的三維生物還要簡單。
所以,演化是生命在環境中尋找出路,並不必然從簡單走向複雜。
這部電影有句著名台詞:生命總會尋找出路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不遺餘力宣揚早期進化論的赫胥黎。
中國最早的《天演論》,實際上翻譯的是赫胥黎的版本,所以中國人對社會達爾文主義印象非常深刻。
那時,正值百年沉淪,強的族群戰勝弱的族群,來自很多中國人的切身感受,也是中國努力進步的強勁動力。
但是,把基於全面觀察、嚴格實驗、小心求證的自然科學,類比到社會發展中,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我們可以看到,二戰爆發,包括現在很多的隔離制度,以及歧視偏見,都是來自這一理論學說。
劉慈欣在小說中講的很清楚: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要了解這個,還要了解兩個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猜疑鏈,用最簡單的話來講,在動輒千萬億光年尺度的宇宙中,哪怕用光速傳播,信息傳遞也太慢了。假如有ab兩個星球,a星球即使也善意,在這個善意到達之前,b星球也會產生無數想法,其中必然有惡意的。而a星球,不能把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猜測b星球的善意上,只能判斷對方可能是惡意。
惡意相互疊加,對每個星球來說,最安全的選擇,就是先開第一槍。
技術爆炸的概念很好理解,以人類為例,從出現到進入農業時代,是幾萬年;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是幾千年;而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是幾百年;那麼,從信息時代進入智能時代呢?有可能幾十年。
你在幾百光年外發現比你弱小的多的敵人,趕過來征服,但等你到達時,有可能科技已經遠遠超過了你。
只要認識到這一點,每個星球文明都不敢賭。他們只能在知道有其他生命存在時,選擇消滅之。
這是黑暗森林法則。
社會達爾文主義,解決的是一個星球空間內,如何競爭圖存的問題。
黑暗森林法則,解決的是一個宇宙空間內,生命如何生存的問題。
社會達爾文主義,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有失偏頗的理論,並在實際中被拋棄或者修正。
黑暗森林法則,則是基於基本現實前提的推導,是小說中的理論真實。
我們不能只看到黑暗森林的殘酷性,看不到它的文明性。
與這個法則一起出現的,還有三句話。
這三句話,是對人類文明的總結,也是對宇宙文明的判斷。
所有的文明,都是在殘酷中生存下來的那點善意,是宇宙荒漠中的溫暖綠洲,是走向永恆死亡的淺歌輕唱。
第一句,不要傲慢。
這句話告訴人類,在地球上居於食物鏈的頂端,不代表就是宇宙的高級生物。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偶然性。對看不懂的事物,不要輕視,而是保持開放性。
第二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人類發展的過程,沒有那麼溫文爾雅,伴隨的是地球環境的變化和其他物種的滅亡,這幾萬年來一直如此。
面對宇宙層面的競爭,絕對不能像現代社會人類之間的關係那樣,你講平等、和平,別的生物卻不會。
生存危機之下,一切都可能發生。
第三句,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每個文明,都不會長久占據時間。
三體世界的文明,往往在最想不到的時候被爆發的太陽消滅。
地球上的文明,也有諸多消失了、湮滅了。
文明,只是標識歲月的錨點。
歲月或許永生,文明總會死亡。
或許,這就是《三體》第三部名字的含義,死神永生。
如果你了解文明在漫長歲月中的地位,就不會傲慢,也不會「聖母」。
文明也好,人性也好,總要在該溫柔的時候溫柔,在該野蠻的時候野蠻。
有趣、有料、有態度——江雨讀書,致力於每一篇文章都讓你開腦洞、有收穫。
歡迎關注、點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