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沒做完的作品集,就是能上名校

2020-03-30   康石石

今年的申請,和往年格外不一樣,很多同學為了趕上第一批申請,拿著自覺不完美或是項目不夠的作品集提交了,結果拿到了名校offer。

聽到的同學覺得很不可思議,沒有做完的作品集也可以進名校?!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偷懶了。

康石石提醒還抱有這種幻想的同學們,其實並不是沒有做完,只是我們和名校考官對完整作品集的理解和定義不同。我們總以為要畫的很完美,成品要出精緻的圖稿,做出5個項目才算完整作品集,但是康石石不止一次的說過,名校想要的不是畫師,也不是軟體達人,他們更想看到的是獨具特色的創意和可發展的潛力,是否具備設計師或是藝術家的素養。

如果查看院校官網同學們會看到,對於作品集的要求和建議,從來不是單一的,也沒有數量的具體要求,多是最多幾個,或是最多幾張。所以,到底做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申請名校,我們來從這些案例的特點談談。

一. 這些作品集通常直觀易懂

完美是追求,但是對於藝術設計來說,表達觀點,服務目標人群,清晰明了的目的和直觀的展現才是最重要的。


在某種角度上來說,藝術設計是沒有終點的,都是在不斷發展和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推陳出新。所以,沒有標準答案說何為完美,只不過是自己的把控,比如之前康石石也談到,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服務設計的調研圖面,最重要的是能夠直接了當的通過數據展現設計問題,可以用圖面將設計意圖表達清楚的,還可以省去在作品集頁面中使用文字補充說明的時間。

尤其是設計,重要的是傳達設計意圖,讓受眾理解並引導思考或是可使用。比如產品設計,服務於人,很多同學想要為自己的產品增加各種功能,期望能實現全能,結果導致過於繁瑣和多功能,不利於操作,反而成為雞肋的物品。

第一代谷歌眼鏡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雖然在2012年一經推出就引爆了全世界的討論,但是繁瑣的操作和過多的功能讓這款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評價,且使用上沒有考慮用戶體驗,多數用戶買回家後成為擺設,以致最後谷歌不得不停止了該項目的大眾推廣。



四個月完成3個項目的漢藝國際學員Y同學們作品集來看,其中耗費時間最長的項目是關於水循環的警示,她認為人類沒有水循環就無法生活,很多日常的行為都會影響著整個的環境,但平時我們無法直觀的感覺到這些。而這個作品是通過VR呈現,讓人們直觀的體會水循環的重要性。


水循環項目最終作品集呈現,部分展示


雖然是VR項目,但是在作品集的體現中,她沒有使用酷炫的特效,也沒有繁複的設計圖,簡單的排版加上抓住重點的文字說明,搭配設計簡潔的圖,讓她順利拿到紐約大學的IDM M.S. offer,同時還獲得了每年7000美金的獎學金。


能看出來,名校更看重的是可以看得懂的作品,可以理解的設計,可以一目了然的作品集。同學們往往把自己代入了所謂完美的怪圈,反而脫離了設計的本質。

二. 思維過程的邏輯性和批判性

很多在國內學藝術設計的學生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設計方法和思維的練習,大多是直接做效果圖,前期缺乏整理和分析,少了思維的過程,這使得最終的成品看起來很飄,要不就是缺乏實用性,要不就是沒有意義。


康石石的很多學生也在創作中,陷入了調研的巨大洪流,反而難以梳理思路,導致最終轉化反而過不去了。往往剛開始做還好,調研進行的很順利,然後到最後轉化就不知道怎麼做了…


仔細觀察那些沒有做完就申請名校的學生作品,他們的每一個項目的過程非常條理,細節豐富,每一步的進行都有依有據,並通過實驗和測試才得到最終效果。

在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的教學中,老師們都會一步一步講解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實用方法,包括如何將過程梳理並轉化成視覺化的成品,通過分析具體的案例,讓每個學生都能更有代入感的理解和學習。


康石石的同事,Amanda老師上課時幫學生梳理邏輯


對於建築室內景觀這類項目龐大,調研量厚重的設計專業來說,邏輯的梳理尤為重要,否則難以實現最後轉化的呈現,甚至到具體的承載方式和物體的選擇上都會出現困難。


來看看漢藝國際申到皇藝、AA、布萊頓室內設計的Y同學是怎麼處理的。Y同學申請皇藝時只提交了3個項目,雖然只有三個,但是每一個項目的過程和邏輯都非常完美,最終效果也很理想。

Y同學作品集


其中,Y同學的一個關於寵物空間的設計從調研到創作過程都非常的龐大,項目來源於針對寵物的服務,她發現社會上的寵物服務中心大部分關注的是寵物醫療和美容,很少有關注寵物服務的設計。她的設計就關注了即將死亡和生病的寵物服務,為它們設計了一個多功能空間,可以陪伴,喂食,交流,實時關注狀態和紀念的空間設計。整個項目從主題誕生到調研最後出成品的過程,都體現在作品集中,邏輯清晰,圖文易懂,既關注了少數群體,又展現了紮實的專業素質。


再來看申請到皇藝服務設計的X同學作品,她當時做了一個關於「扁腦殼」的項目,前期調研的時候發現北方有把頭睡扁的風俗,因為清朝時期人們需要留辮子,然後後腦勺扁平就成為了一種審美趨勢,這種審美一直延續至今。

X同學作品


這個作品不僅對這種審美畸形的風俗進行批判,而且還對整形、審美和廣告之間的關係提出了質疑。X同學這項結合了中國文化,又利用動畫形式提出了她對人與社會間存在的問題的批判性作品,這對強調社會參與感以及批判性的皇藝來說非常契合服務設計專業的理念。

這樣的思維過程和邏輯性才讓最終的成品變得更容易理解,更直觀的感受,更能引發觀者的思考。所以X同學不負所望的拿到了皇藝服務設計的offer。

X同學作品


三. 選題具有落地性、創新性和豐富性


康石石亦曾分享過一篇文章《世界名校不喜歡你的作品集強行深刻》,強調的就是主題的選擇,我們不需要去強行為自己加負擔和責任,力所能及的展現對全球性問題的思考確實是名校這幾年的重點,但是作為設計師和藝術家,理應是包容開放的,是具有創意的,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很多學生整個作品集5個項目都在探討深刻的主題,為自己增加了負擔不說,還有點吃力不討好。


康石石在觀察了大量的學生選題後發現,很多選題高度重合,關於死亡、人權、老人、健康、兒童、災難、環境保護等等,這些主題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沒有實際體驗和考察的情況下,憑想像出來的事情錯誤的去預判問題所在如同空中樓閣,缺乏新穎的立意和角度,更少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事實的探究。

這些主題不是不可以做,而是需要真正的發自內心的觸動,如果連你自己都打動不了,考官又如何與你的作品共情。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學員LULU同學的一個項目來源就是自己。她根據自身的情況(右耳聽覺不是很靈敏)聯想到社會上的殘障人士,其實社會上很多人都會對這類人士有著或多或少的不一樣的感情,有時候同情和安慰也是一種「歧視」。


LULU同學作品集部分展示


這個作品就是以她自身的角度和感受去創作完成。雖然她在作品集中加入了未完成的項目,但是靠著真情實感和觸動人心的作品成功打動了皇藝考官,最後拿到了插畫專業的offer。


當然,好的作品集不僅僅只是深刻,像拿到皇藝視覺傳達設計offer的Wubba同學,每一個項目都是學科的交叉嘗試,插畫、動畫、可視化、裝置、書籍、展覽、攝影等等,都有涉獵,所以最後拿到皇藝的實驗性傳達方向的offer,也是蠻符合的。她的作品既有關注死亡的葬禮項目,又有從身邊發現現代人紓解壓力的真實感受項目,用多種專業領域的表達最後成功申請名校。

Wubba同學作品展示


最後,康石石也要提醒同學們,不是說不完整的作品集就可以申請名校,而是要知道藝術設計的本質,和藝術設計本身所具有的可進化性。每個人的作品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可以改進和提升的空間,所以,名校看的是作品的可延續和深入研究的潛力,以及創作者本身的可培養性。


如S同學的作品中直接點出是一個未完成的項目,主題是關於種族文化差異和平等的探討,通過將事實視覺化、符號化,轉化為穿戴式的作品,旨在引導觀者思考,希望可以站在更加平等的角度去看待文化差異。但同時她也在最後提及作品的可完善和改進的提升空間,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更深刻的思考,想必這也是能打動牛津考官,最後獲得純藝BA offer的原因之一。


這些沒做完的作品集,就是能上名校

S同學作品集部分展示


所以在對待每一個項目的創作時,不是每一個點都抓,一口吃個大胖子,結果既不均衡也不突出。而是找到適合自己也適合作品的方式去努力,全神貫注的抓住重點去創作,在自己能發揮並展現的能力範圍內達到最好。那麼,這本「沒做完」的作品集才是能進入名校的最佳選擇。

更多藝術留學&保研或世界名校作品集創作建議,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諮詢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