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藝術 | 宋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2020-04-29   宗雅印象

【名稱】瀟湘奇觀圖

【年代】宋

【作者】米友仁

【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材質】紙本

【尺寸】289.5cm x 19.8cm

今天咱們要講一個挺有意思的畫家,米友仁,他是宋朝畫家米芾的兒子。可能大家對這兩個人不是特別熟悉,不過有一個成語大家一定都知道,巧取豪奪,這個成語故事的主任公就是米友仁,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弄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有人把他這種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由此可知米友仁的繪畫技法十分精湛。今天咱們欣賞一幅他的代表作《瀟湘奇觀圖》,瀟湘奇觀」並非湘江山水的再現,而是借鎮江山水抒發對瀟湘景色的懷念。

作品簡介:

《瀟湘奇觀圖》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灕水墨畫江上雲山、雲霧變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樹木並未作具體細緻的描寫,追求的是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特殊韻致。

作者在自識中寫道:「先公居鎮江四十年....作庵於城之東,高岡上以海岳命名,卷乃庵上所見山....餘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登臨佳勝處,則複寫其真趣」由此可知此「瀟湘奇觀」並非湘江山水的再現,而是借鎮江山水抒發對瀟湘景色的懷念。

此圖是米友仁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灕水墨畫江上雲山、雲霧變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樹木並未作具體細緻的描寫,追求的是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特殊韻致。圖開卷便是濃雲翻卷,遠山坡腳隱約可見,隨著雲氣的遊動變化,山形逐漸顯露,重疊起伏地展開,遠處峰巒終於出現在團團白雲中。中段主峰聳起,宛如鎮江一帶尖峰起伏之狀。林木疏密,表現遠近與層次,此段山水清晰,顯露了真實。但末段一轉,山色又隱入淡遠之間,處處體現造化生機。該圖中作者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勾法,給人一種樹為「無根樹」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畫的形象和表現方式。這更讓觀者明白,原來「奇觀」之「奇」,在於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於心源和手法之奇!

本幅題識:「餘墨戲氣韻頗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暉書。」又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看山愁步山巑岏,看水愛聽水潺湲。山水情似未浹洽,與浹洽之雲漫漫。元氣回合絕模擬,妙境恍惚思躋攀。真有子矣米海岳,那能混之高房山。乾隆御題。」鈐「幾暇怡情」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另鈐有吳希元、朱輝、梁清標、安岐鑑藏印及清內府藏印計22方。尾紙有董其昌題跋:「米元暉山水卷皆為元高尚書所混。即余收《瀟湘白雲長圖》,宋元名公題詠甚富,沈石田以晚年始覯為恨,余猶疑題詠雖真,似珠櫝耳。神物或已飛去。不若此卷之元氣淋漓,布境特妙也。丙子(崇禎九年,1636年)六月三日,其昌題。」之後有馮銓、龔心釗二跋。鈐有吳國遜、劉珍、朱輝、馮銓、梁清標、安岐等鑑藏印15方。

宋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作者簡介:

米友仁(1074年-1153年),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晚號懶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南宋畫家,系北宋畫家米芾長子,世稱"小米"。書法繪畫皆承家學,故與父米芾並稱"大小米"。深得宋高宗的賞識, 他承繼並發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雲山"的特殊表現方式,就是以表現雨後山水的煙雨濛濛、變幻空靈而見稱。早年以書畫知名,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備受高宗優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鑑定法書。但對鑑別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

想了解更多中國書畫的作品,敬請在VX中搜索公眾號:宗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