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輕人惜命,真的太難了?

2019-12-04     三聯生活周刊

每年年末,都是年輕人的「大型打臉現場」。我們一邊復盤今年立下的Flag,又一邊蠢蠢欲動地為新年制定計劃,到頭來發現,每年想要實施卻總是中途放棄的計劃永遠是那麼幾個:不熬夜、好好吃飯、堅持去健身房……


玩笑歸玩笑,早已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實行著自己的健康計劃。一邊瘋狂熬夜直呼「我太難了」,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為健康投入。這似乎是屬於年輕人的健康悖論。


我有個還不滿30歲的朋友,最近開始「戒肉」了。對此,他表示不是被50塊錢一斤的排骨勸退,而是被「高尿酸」的體檢報告壓倒。在口舌之欲與健康之間,他堅定選擇了後者,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像我這位朋友一樣,不少人開始愈發在意身體健康,他們對自身健康的負責態度也不僅僅停留在一日三餐上。比如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膳食營養補充劑成為一個爆紅的品類,超十家品牌的成交額較去年雙十一上漲超過100%。比如奪得天貓、京東雙平台該品類銷售量冠軍的品牌——湯臣倍健(含子品牌健力多)在天貓平台的總交易額近1.6億元。

消費的變化預示著生活趨勢的變化,膳食營養補充劑的熱銷,反映了如今中國的健康熱潮。根據CBNData《2018國民健康跨境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以天貓平台為例,近三年國民健康產品消費金額穩步提升,其中80後、90後是消費主力,而且95後消費增速遙遙領先,隱隱有迎頭趕上之勢。

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從揮霍青春,到享受青春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年輕人」與「健康」是兩個南轅北轍的詞彙。健康似乎永遠存在於媽媽們的嘮叨中,而年輕人是宅家、熬夜、不好好吃飯的。


十幾年前,CLUB MIX等一眾夜店在工體附近方興未艾,眨眼間國貿三期又在不遠處拔地而起。可以徹夜狂歡的娛樂和可以徹夜奮鬥的工作,讓那時的年輕人對這些撲面而來的新娛樂、新機會充滿好奇和熱情,並將青春和健康都看做可以肆意揮霍的資本。


在剛剛播出的一集《奇葩說》中,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談到,他在年輕時是位漫畫家,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夜以繼日的工作,甚至會把辦公室的窗戶塗黑,為理想不舍晝夜,用彭磊自己的話說:「畫漫畫是他見過最辛苦的工作。」可無論當年的夢想如今是否實現,後來的事實卻是殘酷的。舊日的不少同事因為年輕時對健康的肆意透支,甚至在40歲左右就英年早逝。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擔心每年的健康體檢,甚至開始焦慮起來。畢竟,體檢報告是屬於每個人的阿克琉斯之踵——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身上藏著多少病灶。




這不是聳人聽聞,「健康危機」潛伏在每位年輕人身邊。社科院《人才發展報告》指出,2018年有76%的白領處於生活壓力所造成的亞健康狀態,而7成人存在過勞死的危險。而在具體的病症中,1.6億中國人血脂異常,2.7億中國人高血壓,而2型糖尿病患者也達到8000萬以上。所以真的不要以為自己永遠會像18歲一樣生龍活虎,身體拉響警報的那一刻,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遙遠。所以,健康真不是鬧著玩的。如果你去微博上搜索相關新聞,就不難發現年輕人的健康狀態正處於一個令人驚訝的境地:《高血壓病逐漸「年輕化」》,《更多年輕人得抑鬱症》,《中風年輕化正成為一種趨勢?》,《年紀輕輕就要植髮、種牙,年輕人的身體怎麼了?》。


但幸運的是,對於這屆一出生就處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比「前輩們」更快地適應了奮不顧身的工作與拼盡全力的玩耍。但他們不再盲目地奮鬥或享樂,而是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生活。


據《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顯示,當把身體健康與財富、工作進度、享受生活進行比較時 ,93%的公眾認為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幸福家庭」、「心理健康」和「享受生活」分列二三四位。年輕人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擁有財富」和「滿意的工作」。這與此前中國人「拿命換錢」的生活態度形成巨大反差。


如今的年輕人一天的大致生活是這樣的:一邊吃外賣、一邊開電話會;在電腦前坐一天,只有上廁所的時候才能刷刷微信運動;哪怕到家想早點洗洗睡,甲方仍然會適時發來問候,「親愛的睡了嗎?反饋來了。」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在辦公桌上擺滿了瓶瓶罐罐,吃著各種各樣的膳食營養補充劑,成為他們工作時間固定的「摸魚時間」。


儘管現在的年輕人能在CLUB里蹦一晚上迪,但即使在最野的場子裡,從來都是人手一個保溫杯;儘管現在的年輕人為了風度在最寒冷的冬日也要露出腳脖子,但褲管中卻隱藏著厚厚的保暖褲;儘管現在的年輕人們常常晚睡,但他們晚睡或許只是為了能在健身房裡多舉一會鐵……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這樣的自律是「偉光正」的主旋律;然而,一邊熬夜一邊養生,才是鏡頭真相。


健康,需要找對方法


相較於憑一己之力,為家庭奮鬥帶去榮光的70後、80後,90後對身體與健康的覺醒來得更早。觀念的轉變永遠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實現健康,需要找對方法。


如果你了解年輕人的生活,或正在處於忙碌的奮鬥階段,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當代年輕人,會選擇膳食營養補充劑作為自己的「健康支持」。


比如長期吃高油高鹽食品,吃外賣等習慣導致的膳食營養結構不良,雖然我們的餐桌結構一直在升級,但並非每次「餐桌升級」都是朝著健康營養的方向發展;辦公室久坐導致日照時間太少,維生素D缺乏;面對電腦時間太長導致的用眼疲勞;高壓力環境下引起的焦慮、難以入睡;經常熬夜等不良習慣導致免疫力下降……如何全面、適度地補充自身所需的營養物質,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根據《中國成年居民營養素攝入狀況的評價(2012年)》,我國成年居民的維生素B₁和維生素B₂攝入不足的比例超過了80%;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大城市人群(20歲以上)中,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占0.67%,嚴重缺乏者達到21%。這說明,目前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或者說對營養成分的攝入與分配並不完全合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而且各類食物需達到均衡標準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這樣的均衡飲食實屬不易。就像我的營養師朋友所言:懂營養學又如何?知行合一,太難了!何況食品在儲存、加工和烹制時常常容易造成維生素不同程度的損失……而膳食營養補充劑正好可以填補這一塊「營養空白」。


膳食營養補充劑指以維生素、礦物質及動植物提取物等為主要原料,通過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生物活性物質,達到提高機體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風險的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它是西方國家慣常使用的日常膳食輔助手段,雖然在國內尚未形成固定認知,但首先被年輕人接受和大量使用。據歐睿數據2017顯示,美國膳食營養補充劑滲透率達50%,日本滲透率達40%,中國僅為20%。




近年來,通過全面的科學健康知識普及,我們能看到這屆年輕人身上具備的健康素質和科學素質。他們不再將健康簡單歸類為「有病去醫院,沒病使勁造」的二元對立式結論。他們更願意用「治未病」的科學眼光來接納膳食營養補充劑。


當然,膳食營養補充劑也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它是「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在使用的時候,也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或者醫生,經過膳食、營養狀況指標和體徵等來評估缺什麼,進而合理進行膳食調整或營養素補充,預防營養缺乏,增強身體機能。最低限度你也要詳細查閱資料後,根據自身所需進行科學營養補充。

年輕人也在改變著膳食營養補充劑


消費者品質消費觀念的「升級」,年輕人越來越「挑剔」的目光,甚至越來越「奇葩」的需求,將推動整個行業變得更加規範和專業。


根據中消協2018年發布的《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有51.7%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質量」,其次有45.5%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安全」。此外,選擇「健康」「價格合理」和「誠信」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31.3%、28.0%和26.9%。


對於要吃進肚子裡的東西,要求再高也是值得的。在這一點上,作為全球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的領先企業,湯臣倍健做出了一個示範:2012年湯臣倍健建立透明工廠,將生產過程100%透明化,消費者可隨時進行參觀。並建立了「全球原料追溯系統」,方便消費者查詢了解每款產品的前世今生。



湯臣倍健原料產地遍及世界各地23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巴西、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五個原料專供基地,匯聚世界各地的營養精粹。全球原料可追溯,生產過程全透明,以嚴苛要求打造讓人放心的高品質產品。



簡單來說,每瓶湯臣倍健生產售出的膳食營養補充劑,都有跡可循,有據可依。而對於20-30歲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百分百透明的信息更值得信賴。


年輕人與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關係就像一對彼此督促前進的夥伴。當代年輕人不是離不開膳食營養補充劑,只是找到了一種更好的生活狀態。我們既希望自己身體保持長久的活力與健康,能一直以年輕人的身份自居,也願意花費精力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健康計劃、挑選最高品質的健康食品,為自己的健康付出最大的努力。


健康作伴,一邊努力奮進,一邊快意青春,這也許就是當下的年輕人。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湯臣倍健)


策劃:三聯.CREATIVE

監製:李雨旋

作者:額爾登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王昊天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EQ20G4BMH2_cNUgJmPC.html



















野生動物世界

2020-04-15

唐茶穿越指南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