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多公里,70000多張圖片!你不一定看得懂

2019-10-12     貴州畫報

一年之內,

去了50多次,

來回230多公里,

總計10000多公里行程,

50多次不停地拍攝,

大概有7萬多張圖片……

今天,

一組能讓視覺與心靈碰撞的展覽,

《皮膚之下》個人攝影展在貴陽開展~

對於這次展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紀實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委員會主任盧現藝耗時一年拍攝完成。作者盧現藝術頗有感觸。他說,每個人都有一個點,一個人生的拐點。這個拐點來自於1998年他在黔南福泉講課,被帶去一個煤礦渣場進行創作,當看到這個煤礦渣場時,長期被壓抑的心臟忽然「砰砰」地激烈跳動起來,那一刻,他就知道,那是他所需要的。當時拍了一些照片回來,看過之後久久不能釋懷,總在想,它為什麼會釋放壓抑很久的情感,為什麼在拍攝的過程中會得到一種心靈呼應呢?

為了尋求這個答案,盧現藝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拍攝,我從沒有消散過我的激情。總感覺有種力量在呼喚我,凌晨5點就起來,自己做個蛋炒飯,帶點水果和水,馬上驅車趕到目的地,從拍第一張照片開始,到最後一張結束,是從早上7點到下午5點,我沒有感覺到一絲疲憊,反而是激動,有一天甚至拍了200G的內容」盧現藝說。

盧現藝認為,每次拍攝都是情感和激情的強烈碰撞。這讓他回歸到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中。而它們在他眼裡卻是心與心的碰撞,是激情與攝影的表達。是一種快樂、痛苦、激情並存的感覺。

來看看藝術家們怎麼評價這組作品

《皮膚之下》是一組極為耐看的作品,不同介質的展示,不同尺寸的表達,都讓人感受大寫意下的細膩與精緻。作品仿佛帶我閃穿越視覺的黑洞,來到陌生的世界,尋找自己的靈魂家園——楊安迪(策展人·攝影家)

在我看來,為大地皮膚重建一種平面的廣域現象,是這個系列圖片中最令人感到的驚異的設想——張健健(文藝批評家)

盧現藝具備著真正藝術大家的思想、胸懷,有著對藝術不歸的感受,有著那種對藝術誓死不歸的情懷——伍新鳳(貴州天海美術館館長)

這組作品讓我感動的就是有自己的面貌,有自己的個性,對搞藝術的人來說就是追求的終極目標,這些在他身上都展現出來了——肖時安(雕塑家)

盧現藝,

一個在社會上很陌生,

在攝影界很出名的名字,

他到底是誰,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

盧現藝

1988年,攝影作品「戴面具的少女」獲「艱巨歷程」全國攝影公開賽最佳探索獎;

1994年,攝影作品「生命」獲首屆中國藝術攝影展覽銀牌獎;

1998年,攝影作品「影子」獲第九屆全國人像攝影藝術展覽金牌獎;

1998年,攝影作品「苗女素描」獲98中國貴州「高原明珠」攝影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1999年,獲第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提名獎;

2003年,攝影作品「寨老 歌師 祭師(組照)」獲2002年「愛普生杯」中國人像攝影年度大賽藝術人像大獎;

2004年,攝影作品「山之肖像」獲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金牌獎;

2005年,獲貴州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7年,獲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8年,獲2007年貴州十大影響力人物;

2015年,「尋找祖靈之路」獲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

2019年,第九屆全國人像十傑評委。

展出時間:10月12日-18日

展出地點:貴陽天海美術館

(貴陽市烏當區高新區陽晨總部基地A區19號)

一起入群,一起交流~~

本刊記者/廖迅 本期編輯/張國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34HxG0BMH2_cNUgq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