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程夢
2018年一部《生活對我下手了》的火熱出圈,引爆了豎屏劇的「理論化」風口。
一時間,「豎屏劇將成為網絡電影、短視頻之後的又一個風口」「豎屏劇將成內容領域新趨勢」「豎屏內容成視頻網站下一個競爭戰場」等言論開始頻頻出現。長視頻第一梯隊的優愛騰也都紛紛入局推出自己的豎屏劇和准入門檻,那一段時間裡豎屏劇市場熱鬧非凡。
然而一年過去了,所謂的豎屏劇「風口」始終也未被吹起來。在那之後,各家視頻平台推出的豎屏劇作品,也再未能有一部達到當初《生活對我下手了》的聲量。
來勢洶洶的豎屏劇,並未能如行業預期的那樣迎來爆髮式增長,反而越來越淡出大眾視線。
其實,豎屏劇這種雷聲大、雨點下的發展軌跡或許是一種必然。作為長視頻平台為從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搶回更多用戶碎片化時間而找尋的新突破口,初時吸引著眾人入局,但慢慢的有人開始懷疑,豎屏劇目前並沒有太大的生長空間。
豎屏內容≠豎屏劇
據QuestMobile在2018年底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7年上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長視頻總使用時長從6980億分鐘增加到了7617億分鐘,短視頻用戶總使用時長則從1272億分鐘猛增至7267億分鐘。短視頻的蓬勃發展,讓一些學者和業內人士都在驚呼「豎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到來。
一方面短視頻發展電商之路實行用戶在娛樂中消費購物。另一方面為留住用戶,短視頻平台也開始嘗試一些精品化的娛樂內容,綜藝、劇集都有出現,這也是豎屏劇出現的契機。
隨著短視頻平台依靠碎片化越來越擠占用戶的時間,長視頻流量天花板漸顯,各大視頻網站打響搶占短視頻市場的戰役,而豎屏劇則是他們主要的瞄準點。
去年10月愛奇藝的悅享會上,創始人、CEO龔宇也表示:「豎屏內容一定會變成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並且從草根型的內容主導變成專業型的內容主導一定是趨勢。」
之後愛奇藝緊接著推出《生活對我下手了》《導演對我下手了》《倒霉俠劉背實》《天天校園》等近20部豎屏作品,上線了「豎屏控劇場」,囊括內容數量多達30多款。為搶占「風口」,甚至還針對豎屏短視頻給出了更有吸引力的付費分帳模式,想要通過平台僅分的三成利吸引視頻的製作方。
與此同時,騰訊方面也採取了行動,連同旗下yoo視頻推出的《我的男友力姐姐》《我的二貨男友》《公主病的剋星》等傾向女性群體的豎屏劇。
但是當關於短劇、微劇、豎屏劇的話題甚囂塵上過後,一部部上線的豎屏劇卻沒能再引發任何聲響。
當前的豎屏劇市場中,除了《生活對我下手了》外,觀眾很難再立刻回憶出一部有水花的作品來,時至今日,豎屏劇這也越來越少被提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上面龔宇的判斷其實並沒有錯,豎屏內容是會成為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但是或者很多人可能忽略的一點——豎屏內容與豎屏劇其實並不是同一概念。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上絕大多數都是豎屏內容,除了是豎屏播放,內容也多樣,一條短視頻內容可以只是一張圖片、一個動作、一段語音,一個鏡頭……信息組成可以只是遊記的美景、日常的一瞬間,一個感悟……內容沒有局限,包含眾多讓用戶在短時間內可以快速瀏覽各種類容,快選更換。
對於用戶來說,短視頻上的豎屏內容更像是一個「信息流」。
而目前出現的豎屏劇類型,無論是「劇情」類,還是「段子」類,亦或是有橫屏劇幕後或者番位衍生而來的,在不少人的心中它其實還是和劇有關。雖然每集時間也不長從1-5分鐘不等,一些甚至只有幾十秒,也可以上下滑活動換集,但對於用戶而言還是在看系列劇集,只是縮短了已。
翻看「信息流」可以沒有任何心理建設,隨時想起發生在隨時隨地。而選擇這部「劇」追下去則必須有一個先天的心裡因素,感興趣或者喜歡。
豎屏劇存在明顯的「基因缺陷」
一度盛傳的長視頻變短、短視頻變長,長短視頻之間取長補短會是視頻內容領域的一大趨勢的說法,也是支撐一眾長視頻平台入局「豎屏劇」的一大論據。然而如今來看,這一說法也未必準確。
在長視頻平台上,豎屏劇存在明顯的「基因缺陷」。由短視頻上移植而來的豎屏劇既想保有短視頻平台上內容的短、平、快的特點,又想做到兼容長視頻平台上內容生態形式,其實很難。以至於,對於豎屏劇至今都未有一個很好的定位。
為保有短視頻上的趣味性,目前已有的大多數豎屏劇均未跳出「段子劇」的範疇,題材範圍也很窄,幾乎都是喜劇、惡搞。在融合長視頻內容生態上,又出現一些橫屏劇幕後花絮的衍生版。在三大視頻平台上搜索短劇、微劇、豎屏劇等,出現的內容繁雜,甚至還有一些採訪花絮。
且作為一項新崛起的物種,豎屏目前在拍攝和製作上確實存在點難度,就有豎屏劇製作過程中剪輯撂挑子走人的事情。
愛奇藝豎屏劇 《幕之所及》主創團隊向貓影文娛(ID:maoyingtv)透露:「《幕之所及》的製作過程中就經歷過剪輯思路不對,給硬生生剪成了段子,然後剪輯師不打招呼就跑路,只能導演來收尾。」
此外,在從平台的角度來看,長視頻與短視頻上的用戶使用習慣就存在差異。傳統的橫屏視頻更符合人眼觀影習慣,可以承擔起複雜的人物關係,有豐富的空間層次感、縱深感;因此更偏向於短視頻上直播式、沉浸式的生活化鏡頭,人物關係也相對更簡單化的豎屏劇在一眾橫屏內容生態的平台上未必會有優勢,更別說為平台引來戶流量。
一位已經有了兩部豎屏劇作品的導演也表示:「現在網友對短劇的付費認可度還不是特別高,豎屏劇的收費能力還不行。」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郄垚告訴貓影文娛(ID:maoyingtv):「短劇收費期才一個月的收費期,而且是從第一集上線開始算起,對於片方單靠點擊量回收成本比較困難,因此視頻網站可以允許部分優質短劇項目進行商務、植入方面的合作。」
但是單豎屏劇本身內容的商業角度上,可發揮的空間也十分有限。橫屏劇中運營已經十分成熟的廣告植入、內容營銷等商業模式在豎屏劇相對會束手束腳很多。單集只有1-5分鐘市場的橫屏劇在時長上就限制了廣告和冠名的植入空間,畢竟5分鐘的視頻中總要有內容來吸引觀眾,否則就完全成為了一個廣告片。對於平台的付費會員轉化上,豎屏劇也未能像一些爆款橫屏劇那樣具有較高的觀眾粘性帶動轉化。
所以目前來看,長視頻平台如果是像通過豎屏劇來搶回被短視頻擠占的用戶時間的這條路看來可能是有點走不通。
「豎屏未來可能更偏向商業而不是內容」
但這也並不能表示豎屏劇是一個「雞肋」產物。
《生活對我下手了》的「出圈」以及去年勾畫互動旗下IP《其實是第一次》在抖音上單集超過2000萬的播放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斬獲近40萬粉絲與4000多萬的播放,此外一些古風、校園、都市等類型的情景劇也都有著超高的播放量。
豎屏劇還是有著很大的潛在用戶市場空間,因此也吸引著一部分人堅持在豎屏劇市場上開墾著。題材從喜劇、反轉劇到懸疑劇、科幻奇幻劇,形式從一集一個故事,到三到四集一個故事或者豎屏電視劇等都有嘗試。但目前來看,距離豎屏劇的蓬勃發展還存在一定距離。
對於豎屏劇的發展,郄垚表示:「短劇前景可觀,未來一定會有好的發展、機會和結果。但短期內回收能力還不穩定,如果項目好,招商能力強,與企業進行商務合作對於短劇是比較好的投資和回報方式,但不能把短劇當成電視劇去製作。」
也有豎屏劇從業者表示:「豎屏未來可能更偏向商業而不是內容。」
現在看來,豎屏劇這個2019年下半開始暗淡的「風口」,還是有人在努力耕耘著,而未來豎屏劇究竟走向如何,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風口,還需要假以時日,靜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