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孩子的「殺手」,就藏在每個人的家附近!

2020-07-15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傷害孩子的「殺手」,就藏在每個人的家附近!

來源 | 年糕媽媽成長營(ID:ngmmjy)

欣源有話說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很難受……

咱們可以了解一下,危險防不勝防,尤其是孩子們一起撒歡兒追逐打鬧,相互「比試」的時候。

事情發生,還常常投訴無門……器材旁往往有提示啊!

如果是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兒導致受傷,找到肇事者,扯因果關係,責任劃分,兩邊兒也常常扯不清楚……麻煩又麻煩。憋屈又憋屈。心疼,悔恨,自責,責怪他人,家人互相責怪,糾結……內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跟肇事方、小區管理者、警察、律師、醫務人員頻繁交涉,頻繁請假照顧受傷的小朋友,卻又要努力賺錢治病……繁瑣又繁瑣,身累心更累!

看看這事兒可多了,網上隨便搜搜,扯皮的事大把:

千萬不要抱僥倖心理啊!想想萬一出事,得多麻煩,咱們真得仔細考察。

(跟大家提醒下啊:注意又注意!萬一事情發生, 第一時間喊警察!不要破壞現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感謝糕媽提醒大家,整理分享哦!在這兒,欣源主要想跟大伙兒補充分享一下,孩子太小, 說教聽不懂,打罵沒用(搞不明白邏輯),怎樣給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做 安全教育

孩子們都喜歡玩健身器材,我們也喜歡在一旁拍照……看孩子愛玩兒,也總是不忍阻止孩子的探索慾望。

我們管孩子的邊界在哪裡?方法如何呢?

怎樣向孩子傳遞危險,讓他既不會放飛自我,又不會畏首畏尾?

不要簡單粗暴,把孩子扯走了事哦(「危險」啥意思?聽不懂,聯繫不起來!孩子極有可能在後邊兒拖著大人手哭一路……)。這可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機會!既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也給他傳遞了危險邊界的概念。

看這些文章,深入了解具體危險點在哪裡,自己上手先操作一下,再演示給孩子看!這樣有利有據,幫孩子「 可視化理解」(百聞不如一見哦),最好能找更有趣的玩耍方式替代,孩子往往也不會太鬧了。

這麼看來,扯走了事,多可惜啊!而且孩子沒能理解,大哭大鬧半天,咱們並沒有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倘若讓孩子理解了,他會思考判斷,下回自己嘗試做決策,也會在意媽媽的意見。可以說,搞懂一次,一勞永逸哦。

1.可視化理解,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是看這圖文,甚至視頻!尤其視頻,視覺衝擊太大了。見仁見智吧。日本人在這一點是放飛自我的,柯南都是兒童節目, 也會讓孩子把自己養的動物親手殺了吃……讓孩子知道這世界真實的模樣。

我個人覺得還是悠著點兒的好,這也是一個媽媽本能的直覺呢。誰都希望孩子的世界美好一些。

2.那可視化理解怎麼做?拿 草,或手套,布娃娃,衣服角等替代物演示就好啦!

比如,怕孩子玩刀子玩剪子切到手,不用真的給孩子看剁手視頻啊……平常切菜切肉,就是很好的替代物。孩子看在眼裡,咱們簡單提一提「手指會受傷 ,還是容易理解的呢。

前陣子,一則視頻讓糕媽看的心裡一驚——

一名廣東佛山的四歲男童,跟著媽媽一起下樓遛彎。在小區樓下健身器材區域玩的時候,媽媽看了會兒手機,孩子出事了。

@南方衛視

當時,這名男童是反向坐在健身設施中間,當他身體前趴時,手柄順勢倒下。而他放在設施上的小手瞬間被夾住了。

經送醫院檢查後,孩子左手無名指第一指節骨頭已經粉碎,需要截肢

@南方衛視

得知結果,媽媽後悔不已。哎,誰能想到呢?簡簡單單下樓遛個彎,就在平時大家都在玩的健身區域,居然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

無獨有偶。

現場玩「開汽車」遊戲,孩子「小雞雞」被夾住!

10月6日下午3點40分,冉屯路與秦嶺路交叉口東側路南的冉秋苑。

這是一個臨冉屯路的小遊園,站在路邊就能聽到孩子哭聲、叫聲傳出來。

遊園廁所南邊圍了一堆人,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孩子趴在一個方向盤形狀的健身器上,和孩子一起哭的,還有孩子的媽媽。當時,她把孩子放到方向盤上玩「開汽車」遊戲。

這個健身器叫著肩關節康復器。

順著孩子開襠褲可以看到,「小雞雞」夾在方向盤轉動軸套與軸中間的夾縫中,因為夾住後方向盤轉動過,「小雞雞」被拉得很長。

孩子哭鬧著,媽媽牛女士也哭得稀里嘩啦。

桐柏路幾名巡防隊員不讓人靠近這裡,他們已打了119和120。

解危:消防隊員用秀珍工具解決問題:

很快,中原區消防大隊派消防隊員趕到現場。

他們帶著大型切割器和擴張鉗、消防剪,趕到後發現,帶的東西派不上用場,因為這個地方無法下切割刀,一旦切割,可能二次傷害孩子,風險太大。

他們拿出小刀和小鉗子,蹲在方向盤下。

三位隊員仰臉小心地撬著,一道道汗水從他們臉上掉下來。

大約20分鐘後,一名隊員說了聲「好了」。孩子突然不哭了,「小雞雞」獲釋了。圍觀的人一陣歡呼:「消防隊員真有辦法。」

孩子的「小雞雞」被夾得紅紅的,腫起來了。牛女士抱著孩子,上了120急救車。

市民聲音:街頭健身器多次弄傷孩子

看到前前後後這一幕的王先生說,這個遊園中的健身器已經不是第一次傷害孩子了。

「前些時,幾個小男孩在南邊一個筒狀的健身器邊玩兒,一個男孩的胳膊夾進筒內的夾縫內,哭了好久,胳膊都腫了。」

王先生建議,有轉動軸的健身器,應在活動軸外面裝一個鐵罩,能降低許多風險。

部門聲音:「這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

這個遊園的責任部門是中原綠化所,一名工作人員說,遊園內的健身器,是由教育體育局安裝的,是惠民工程的一項。

聽說這起事故後,這名工作人員認為:「健身器上寫得很明白,孩子在健身器上玩兒,應由家長帶著。這個被夾的小男孩才9個月大,孩子是被母親抱著放置到方向盤上『開汽車』的,如果孩子自己爬到這個健身器上,最少也要8歲左右,那他絕對不會穿開襠褲。孩子媽媽把孩子放在方向盤上時,應該向下看一看。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

昨日下午,孩子媽媽牛女士在電話中說,孩子轉到兒童醫院後,「小雞雞」一直腫著。「大夫檢查後說讓觀察,我怕將來影響他的生育,也怕腫著影響他排尿。我們昨天晚上就回家了,大夫說,在家觀察一段後,我們再去複診。」

「健身器吃人」的案例,不是第一次了:

2020年4月,湖南湘潭某小區,一名2歲女童趴在腳踏式健身器材上,一隻手伸到了下面,意外被健身器材給劃傷,一共縫了8針。

2018年2月,湖北武漢一名8歲女童在玩太極推揉器時,雙腿夾在推揉器的鋼管支撐上,整個人斜掛在中間的立柱上,一動不動,不幸身亡。

2015年6月,新疆一名5歲男孩跟著其他兩名小孩從盪椅上跳下。這時盪椅已經失去平衡劇烈搖晃起來,男孩一時躲避不及,頭部被卡在盪椅與地面之間,造成顱腦損傷當場死亡。

這些慘劇,不免讓人唏噓。為什麼看似安全的健身器材,卻成了傷害孩子的「殺手」?

因為, 健身器材根本不是兒童遊樂設備!

一般健身器材區域,都會樹立一塊警告牌,上面寫的非常清楚:

12周歲以下兒童應在成年人監護下進行鍛鍊。

放任孩子獨自在健身器材區玩耍,本就是非常危險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就算有大人在旁看護,這些器材對小寶寶來說,也絕不是安全玩具。今天糕媽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下,健身器材為何對寶寶不友好——

健身器材操作不當,有多危險?

糕媽盤點了下發現,目前小區里的健身器材種類,主要有這些:

雙人漫步機、划船機、扭腰器、單人腹肌板、太空休閒椅、太極推揉器等。

每一種健身器材的背後,隱藏著多大的安全隱患呢?

雙人漫步機

雙人漫步機的高度是符合大人身高的。因此從腳踏到扶手的距離,基本都是固定的,大概在90厘米左右,大人使用時,可以非常輕鬆把手搭在扶手上。這個高度對小朋友來說,就沒那麼友好,妥妥地高了。

1. 太高的扶手孩子容易脫手,摔出器械外。

2. 如果孩子正好站在晃動的漫步機前後方,可能會被腳踏砸到。

3. 笨重的腳踏來回晃蕩,可能會卡住或者撞到小孩的身體部位。

划船機

划船機拉槳需要非常大的臂力,並且要求能穩穩放下。小朋友根本無法推動,而且小朋友的手臂和腿都不夠長,無法以正確姿勢夠到划船機的手柄。

但是他們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這樣就可能會造成危險——

划船機座椅和手柄能上下搖動,手指等身體部位可能會被夾住。比如上面那個四歲男孩,就是手指被夾住,導致截肢。再看一下這個看著都覺得痛的動圖。

另外,划船機落下時巨大的衝力,小孩如果拉不住,可能會砸傷圍觀的孩子,或者傷到自己。

而且,把手和腳踏位置對小孩來說太遠,坐上去拉不到,可能會有摔落風險。

扭腰機

看似都是圓角的扭腰器,小孩子操作不當的話也不安全。

扭腰器的底盤非常靈活,使用時需要拉住扶手,進行旋轉。

但是扭腰器的扶手高度,並不適合身高較矮的孩子。

有些孩子可「聰明」了。既然身高矮,咱就坐在底盤上玩! 左右轉動非常容易崴腳。

當然,有些小孩會選擇站著玩, 沒拉穩扶手會摔出去,磕到或者摔傷。

單人腹肌板

這個器械是用來鍛鍊腹肌,所以正確的使用方式是:

然而,很多孩子卻是用來攀爬玩耍,因為槓桿之間的縫隙並不大,手腳等被夾住的風險就很大了。

有些孩子甚至用它來當作滑梯,從上滑下。一不小心,屁屁就被硌疼了。旁邊扶著的小手,也很容易卡進縫隙中,而滑下去的重力會讓來不及伸出的小手被強行扭轉。

太空休閒椅

這種類似鞦韆的設備,會讓孩子們特別青睞。當然,因為並不是專門的兒童鞦韆,所以危險也不知不覺降臨。

1. 沒有安全帶,飛得太高孩子容易摔出去,甚至倒栽蔥。

2. 鏈條結構的繩索會讓孩子的手指卡住。

太極推揉器

兩個並排的大圓盤看起來很有趣,不少小朋友會去摸摸碰碰。

一不注意,手就被卡住了。

如果圓盤轉速過快,靠近時身上皮膚可能會被劃傷,而且人都可能會被卷進轉盤中卡住,引起更大的事故。這就是妥妥的教訓——

街頭調查  健身器材好多已殘廢

昨天下午,晚報記者調查了部分裝有健身器材的小區和遊園。

伏牛路與伊河路交叉口一個小區,一個蹺蹺板的一個扶手已經不見了。小區保安稱,這些健身器歸物業公司管,沒聽說物業修過。「沒有專業工具和專業配件。」

五一公園裡的體育中心,前些時,這裡健身器材一半受損,雖然維修過,但是,還是有一架漫步機的一條腿被扔在一側。

晚報記者調查了9個小區和遊園,沒有一處的健身器械完好無損,不是丟零件,就是壞在那裡無人問津。

一家社區的負責人告訴晚報記者,市區內的健身器材,有兩種安裝途徑:一種是小區自己裝的,為的是提升小區的品位,一般由小區出資。另一種是公益的,如公共遊園和大型公園裡的器材,不少是體彩部門捐建的,由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安裝,一般隔幾年更換一次,但維護這一塊一直存在政策空白。

「就拿小區的物業公司來說吧,雖然有水電工和維修工,但健身器材太專業,一旦壞了一個零件,只能換一套,我們物業公司沒有這個財力啊。」

「這兩類身份不同的健身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安裝後一旦損壞,很難找到有人維修。造成資源的浪費不說,更怕傷了市民。健身器使用率高,算是易壞品,維修更顯得重要。這些意外事故的發生,希望促使相關部門重視維修健身器這個工作。」

帶娃在小區,到底該怎麼玩?

健身器材的隱藏危險實在是太大了,看著都讓人害怕。所以娃在小區玩耍,最好不要去健身器材區域。

帶娃在小區里玩耍,怎樣才能玩的既安全又開心呢?

首先,我們一定要儘量避開有車經過的區域。

選擇花園或散步道等小區規劃好的活動場地,才能讓寶寶撒開丫子跑。

1-1.5 歲

這個階段正是學步期,所以帶娃一起在小區里散步溜達就很開心了。

牽著他的小手,學學步,邊走邊和他認識那些花草,摸一摸,聞一聞。或者看看天上的小鳥、雲朵,就很有趣了。

或者推著玩具車,跟別的小朋友互相交換著玩。

1.5 歲- 2 歲

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已經走得很穩啦!所以媽媽們可以一起帶娃在小區花園裡跑跑、跳跳、爬台階,或者一起玩「你扔我接」的傳球遊戲,能讓寶寶好好耗電。

另外,寶寶還可以玩很多車。 扭扭車、滑板車,三輪車……都能讓娃玩上好久。

2 歲- 3 歲

這個階段可玩的東西就很多了。

寶寶的認知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春天可以跟寶寶一起去找美麗的花,秋天可以一起撿形狀不同的樹葉,小區里的每一處花草,都是認知的好地方。

而且他們逐漸有了社交意識,跟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情商和社交能力,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培養。而且他們還喜歡和更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玩,跟他們一起玩跳格子、轉圈圈、躲貓貓……

另外, 駕馭平衡車、滑板車的能力,在這個年紀都會大大得到提升。別忘了帶上頭盔哦!

最後要跟大家強調的就是,不論在哪裡玩,大人的視線一定一定都不要離開孩子,哪怕一秒鐘。很多意外和傷害,都是大人及時發現就能避免的。

作者 | 年糕媽媽成長營

來源 | 年糕媽媽成長營(ID:ngmmjy) 年糕媽媽的官方教育平台,關注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探討你關心的幼兒園教育、性格養成、智力發展。關注我,抓住孩子的黃金髮展期。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PRvVHMBfGB4SiUwDk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