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名校長紛紛辭職加入教培行業?

2019-08-24     校長盟

大批名校長辭職進入民辦

近兩年來,民辦教育的崛起,公辦學校從管理層、師資到生源,都在不斷流失,這是趨勢,是機遇,也是危機。或許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將會加速向美國的模式邁進——私立學校提供更高級的教育資源和培養更多人才,公立教育慢慢地淪為只為底層人民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保證。

已知加盟民辦學校的校長有:

泡桐樹小學原校長楊昭濤加盟天立教育集團

棕北中學原校長陳澤芳出任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

鹽道街小學校長文莉投奔嘉祥外國語附小

成都市文翁實驗中學校長季應朗入主西雅美途國際學校

同輝(國際)學校原校長李勇與他人聯合創辦民辦教育機構

成都七中副校長陳剛領軍天府七中

七中育才原校長張軍擔任嘉祥校長

石室中學書記楊斌主政金蘋果錦城一中

師大附中校長曾成彬統領三原外國語

近日消息!成都三所知名小學、幼兒園校長、園長辭去公職,加盟名辦學校,在圈內引起不小震動——

被家長們稱作金牛區最強小學、成都新五朵金花之一的石筍街小學校長賴敏辭職。

機關第二幼兒園園長賀芳辭職。

知名教育專家、草堂小學校長藍繼紅辭職。

從下學期開始,兩所小學、一所幼兒園就將換「掌門人」。

名校長藍繼紅與她的草堂小學

在成都教育圈,藍繼紅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小學校長兼教育專家。僅據公開資料顯示,藍繼紅擁有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成都市教育專家、成都市「十大教壇明星」、成都市十大傑出青年等眾多榮譽稱號。

草堂小學在藍繼紅接手之前,是一個各種條件都很一般的普通小學,而藍繼紅的出現,讓這所學校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脫穎而出。藍校長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尊重學校的歷史,建立獨特的管理體系,獨特的課程體系和兒童教育觀,形成學校可持續的教學特色

草小的孩子們經常說「藍校長是我們的大玩具」,藍繼紅也能夠叫出大部分學校孩子的名字,這是藍繼紅最驕傲的事情。

從草堂小學官網中藍繼紅的校長寄語,可以看出藍繼紅的教育情懷非常詩意。她說:「教育是美的藝術,以美相約,以愛期盼,以水潤澤,以慢守候。守候詩意教育,用詩歌和想像呵護孩子夢幻般的童年,用詩歌的氣韻輕輕叩擊孩子的心智之門,用詩歌的芬芳為孩子塗抹一層溫暖而美好的生命底色。

這種情懷在她掌舵下的草堂小學也有直接體現:她一手鑄煉了草堂小學詩意教育的學校品牌,整個草堂小學的校園文化都是以詩歌為主,特色非常鮮明。

十年前,初任草堂小學校長的她,常走進杜甫草堂找靈感。她見到草堂博物館副館長王飛在拍蘭草,把鏡頭放得很低很低,然後斜斜地往上拍。藍繼紅問,你幹嘛那麼低地去拍它,不可以把花搬過來嗎?對方的回答讓她終生難忘:那些東西都不能隨便動,因為我們只是草堂的過客,不可以去隨便打擾它們,只能自己趴在地上,去表現它的美。

王飛講的是攝影,藍繼紅聽的是教育。她意識到,自己也是草堂小學的過客,必須要以過客的心態跟它好好相處:尊重,敬畏,喚醒美,表達美,留下美……

十多年的積澱,草堂小學的人與物、詩歌與環境渾然一體,被時光打磨出了一種令人心動的光,連外人進入,都不得不被它的能量所感染。這也是藍校長十多年來的心血。

藍繼紅理想的學生,將深植中華文明底蘊,擁有中國人的價值觀,又能夠工作與生活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能承受任何膚色任何領域人才的競爭與合作,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獲得幸福的生活,能在任何時空情境下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就是我想給予孩子的一個值得嚮往的朝向,如同生命中的光亮,引導孩子們在生命的河流中漫溯,向著世界出發。

藍繼紅有幾個基本原則。不去詬病中國教育,但是要通過重構來完善。教育不是拿來罵的,教育是一種科學。我們會因生活重塑教育,因未來重構教育,因兒童重立教育。

其實,小孩是有獨立文化的人群,但是當孩子進入學校,那成人一定會把自己塑造為教育者,孩子就一定是受教育者,其實這是成人的設想,藍繼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得到改變。

為何藍繼紅等公名校長會辭職加入民辦?

說到藍繼紅此次辭職。實際上,這件事在不少教育圈人士看來,其實也很平常。畢竟,近些年來,公辦學校知名校長流動到民辦教育行業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公立名校校長接連出走,可能不僅僅是私立教育集團「高薪挖人」那麼簡單。

據知情人士透露,賴敏校長宣布離職時,表明此舉只是希望做自己的「理想教育」,藍繼紅校長更是直接表明:「待遇是我最不在乎的一點。說實話,找過我的私立學校太多太多,給出的待遇也很高。如果是為了高薪,我也不會在體制內呆30年。」

從一些從公立學校跳槽到私立學校的老師反饋的信息看,除了更高的薪酬,私立學校相對比較自由的管理模式,相對開放的風氣,對新教育方法嘗試和重視也是促使他們離開體制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在私立學校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和實踐自己的教育方法,去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有老師曾經舉例表示「偶然接觸了兒童心理學,知道怎麼去組建課堂展開教學之後,才發現我以前的很多做法是錯的。同時,我發現在學校裡面我的做法沒有人理解,我的做法推行不下去,只好出來。」

「現在,我親手構建課堂,天天跟我喜歡的導師打交道,天天看見學員們學習而且受用……我的工作成就感,職業理想感,還有收入都讓我滿意,我一秒鐘也不想回到體制內了」。

拋開公辦校校長們做出辭職選擇的個人原因,針對這一現象,也有一位不願具名的民辦校校長曾跟團長道出了他的分析。

首先,民辦學校的老師、校長也開始買社保,跟公辦學校一樣,大家退休了都在社保局領工資,從社會保障的角度來講,跟以前的差別不大了。

其次,更多的原因可能還是沒有「歸宿感」。因為有政策規定,義務教育段公辦學校在同一學校連續任職滿3屆(每屆任期3年)的校級幹部、任教滿9年的教師,原則上應當交流輪崗,這就使得不少校長感覺很難在同一所學校持續推進自己的辦學理念,實現自己的辦學理想。

此外,公辦學校有很多檢查、年度考核、接待等等,讓不少學校管理層感覺分散了精力,民辦學校則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學校管理層可以更專注於教育本身。

再次,有專家認為,長期在傳統體制內學校的校長,可能會有一些職業倦怠感,想換一種工作方式,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也有從公辦辭職到民辦的校長表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其實各有優勢,如公辦學校國家投入的資源更多一些,教師培訓體系也更完善,而民辦學校校長的辦學自主權更大。

整體上來說,這種人才的流動,其實可以視作公立學校與民辦教育之間的「交流」,「公辦學校可以從中看到民辦教育的靈活制度,民辦教育則吸納公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身上那種厚重的積澱」,所以,從整個教育層面來看,無論對公立學校還是民辦教育其實都是有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9XXzWwBJleJMoPMom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