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後,學醫的學生會變多還是變少,他們的答案讓人想不到

2020-02-09   亦君說書

今年因為新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平時默默無聞的醫務工作者們突然站到了聚光燈之下。無論在人們的口中,還是央視策劃的元宵專題節目,白衣天使們突然成了英雄,他們的工作成了「戰鬥」,發熱門診成了「一線」。

在這和平的年代裡,醫生護士們的地位向軍人看齊。老百姓們打從心底里感激他們,讚美他們,甚至心疼他們。那麼,經此一役,醫務工作的地位到底有沒有上升呢?或者說得直白一點,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類志願的學子的人數會上升還是下降呢?

說到底,高考志願是父母和兒女的一場博弈,那麼讓我們分別站在父母和兒女的角度來看看到底醫務工作的吸引力是增加了,還是下降了呢?

父母:

這次疫情,我們看到很多醫生護士從年三十起到正月十五,一天都沒休息過。沒有時間吃飯,也不敢喝水,為了節約防護服,還穿上了紙尿褲。女醫護人員把一頭秀髮剪成了板寸。

這固然令人敬佩,可也讓人心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點捨不得。

醫生這個職業有事就要衝在前面,無論是十七年前的非典還是現在NCP,都是醫生護士沖在前面,冒著風險,流著汗水。

可是醫生平均工資卻並沒有很高,更有一些不講理的患者,動不動就醫鬧,就在不久以前才發生了楊文、陶勇醫生那樣的慘事。讓孩子去做醫生,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曾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的馮唐棄醫從文,他曾寫過一封致希波克拉底(西醫之父,古希臘醫師)的信,袒露了為何放棄學醫的真實原因。

他說:

和過去一樣,醫學生繼續窮困,繼續請不起美麗的護士小姐吃宵夜。和過去相比,小大夫更加窮困。房價比過去高五倍到十倍,原來在北京三環邊上買個二三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騎車上下班。現在在「泛北京」的河北燕郊買個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太遠,騎車上下班不可能,懷孕了,擠地鐵和公交怕早產,想買個QQ車代步,北京市車輛限購令出台了。


和過去不一樣,除了窮困,醫生開始有生命之憂了,個別享受不到基本服務的病人開始動手了。

這恐怕也是父母阻止孩子填報學醫志願的最大阻力了。誰不想孩子活少一點,賺多一些,人生輕鬆一點呢?

孩子:

再來看看孩子們的想法,根據知乎上一部分孩子的答案,一批孩子就此立下了學醫的志願。

他們中有的人說:這次疫情讓我意識到「救人比賺錢重要」。我希望自己在如這次疫情一般危急的時候(當然希望不再出現這種情況!!)能戰在第一線,以醫者或是醫藥研究者等身份。

也有的學生變得熱血沸騰,他們說,學醫雖然救不了國,但學醫可以救民啊。何況學文需要有天賦,學醫卻只要下苦功。

也有的學生說:覺得拋頭顱灑熱血在無國界的戰場上是一種使命。

聽了這些年輕人的話,你會覺得很激動,這就是年輕人啊,永遠年輕,永遠熱血沸騰。這些即將進入高考戰場的年輕人和此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一樣熱血,一樣可愛。

雖然父母的顧慮都是對的,但年輕人不管不顧的衝動一樣值得尊重。這場選擇志願的博弈,我但願年輕人能贏,只有產生更多的醫生、護士,才有未來的國泰民安。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真心希望能打消父母的顧慮。白大褂本應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中國人一向講究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們不能總讓醫護人員受委屈。

疫情過去,希望國家能重視醫護人員的待遇問題,用更好的制度保護我們的白衣天使們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