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網課後,藤條賣斷了貨,小孩待家裡媽才發現怎麼這麼欠揍

2020-04-05   亦君說書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因為疫情不得不停課,讓孩子在家上網課,全世界的家長們才發現,所謂跟所愛的人日夜相處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

被張文宏醫生戲稱為「武當派」的新加坡,此前一直班照上,學照上,現在終於也摒不住了,先是總理宣布4月1日起,能遠程辦公的全都遠程辦公,同時學生每周停課一天,在家上網課;接著4月3日又一次改口,宣布4月8日周三開始,全體學生停課一個月,在家學習。

然後魔幻的事情發生了,新加坡的小孩就在家上了一天課,藤條居然斷貨了!

新加坡是一個支持體罰的國家,不但成年人犯罪保留鞭刑,就連6-19歲的小朋友不聽話,老師都有權打屁屁。(僅限於男生)。

不過為了安全著想,人家打人用的藤條是有規定的:規格統一,粗細一致,目測只能打出皮外傷,絕對打不出內傷。

藤條這玩意一般新加坡有小孩的人家都會備一點。可是沒想到,網課試課才一天,這玩意居然就賣斷貨了!人均打斷1根啊!

這個媽說,本來準備去買個幾根藤條的,結果發現自從上周家長在家辦公,藤條就賣光光了,她只搶到最後一根賣相不好的彎藤條回來。雜貨店大叔說這是他們上周最暢銷的商品了。

然後這媽就Laugh die me(笑死我了,神奇的新加坡英語),說天下做父母的都一樣啊都一樣。

另一位媽媽說:上周我在公司附近買藤條,也沒找到。店員阿姨說:「小妹,你為啥一買就買4根啊?」這個寶媽一聽別人喊她小妹雖然心花怒放,仍然保持矜持地說:因為我家崽總是偷偷把藤條扔掉,氣死我了!

阿姨說:(藤條賣光光),全新加坡的爹媽都想把娃打死嗎?

她回道:大概啦,要是不這樣,我就要吐血吐到死啦!

媽先die還是娃先die,這是個問題……

5毛一根的藤條保守估計能漲到5塊

新加坡人真是太天真了!才上一天網課,就各種不淡定,很嚴肅地跟你們講,停課一個月,你們那個長藤條的植物,遲早被薅得毛都不剩。

新加坡家長還是太過雞血了,看看英國家長,人家就淡定多了。學習什麼的,先往後稍稍,父母回個血才是最重要的。

英國一個老爸為了能睡一覺,讓三個娃畫自己的睡顏,簡直太機智了有沒有?!

既防止孩子作妖,又美滋滋地睡了一覺,還能順便讓娃進行一點有意義的活動(有嗎?)怎麼會有這麼聰明的爹。不過別高興地太早,這種活動多來個幾次,這個爹八成就會發現孩子們用來畫畫的,除了紙,還可以是老爹的臉。

話說回來,在家上網這事又有誰能比得上中國家長資深(魔都父母在線哭暈)。

根據我的總結,小孩上網課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硬體軟體都搞不定,需要父母隨時隨地作為網管進行支援。這一階段父母主要頭疼的是小孩保持5分鐘一次的頻率叫媽,基本上爹媽除了伺候小主上網課,別的啥也幹不了。

第二階段:大概一個星期以後,設備方面已經沒有大礙,小孩的作息和作業又成了問題。每天光是把孩子從被窩裡撈起來,就費了勁兒了。

離了學校才發現真香。上學的時候,每天穿好衣服、吃好早飯再出門,大人孩子都有儀式感。這在家上課,娃穿著睡衣,一邊吃飯一邊聽課都是常事。寫作業也要三催四請,尤其是老師布置給全班,但不要求拍照上傳的作業,一不留神小孩就能給賴掉。

這一階段你會發現跟上一階段倒過來了。之前是小孩每五分鐘喊一次媽,喊得你一個頭兩個大,之後換當媽的每隔5分鐘就要念一次經:「快去寫作業」!「手機不要拿太近」!「上課呢,有沒有好好聽?怎麼躺在沙發上聽課?」「老師互動呢,你怎麼不舉手?」「上課了哎,你還在搞啥呢?」

從第二階段開始,父母要一根藤條的願望就十分迫切了。當然藤條這種舶來品,消耗起來太快,咱們土產的雞毛撣子、掃帚柄,甚至衣架和痒痒爬都是極好的:順手、好用、還不容易壞。當然實在怒火攻心還可以先用「鐵砂掌」頂著,雖然傷敵一千自損五百,勝在掌掌到肉,消愁解氣。

第三階段:親子摩擦不斷加劇,小孩無論在挑戰父母的招式上還是嘲諷技能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網課上了一個多月,小孩開始作妖了。本來為了上網課給他們註冊了微信號,結果某天拿起手機一看,班裡同學加了一圈,就那麼二十來個小孩,拉了快10個群。什麼男生群,女生群,作業交流群。不好好上課,成天盡整這些玩意。

我隨便點進去一看,也不知道該說他們天真好呢,還是呆萌好呢,聊天是不怎麼聊的,基本就是斗圖,一言不合就是斗圖,偶爾發發遊戲小程序,同一撥人,建了好幾個群,也不知道是為啥。

這一階段小孩嘴巴也越來越「老」,讓他往東偏要往西,父母說啥都「一言九頂」。

群里真有媽媽被氣出心臟病的。什麼宅在家裡歲月靜好都是騙人的,小孩愈大,氣人的本事就越強。7、8歲狗都嫌年紀,你隨便跟他說句啥,他都能用三字真言——「憑什麼」來回你。

再大一點,到了青春期,又開始叛逆了,還嘴的花樣就更多了,個別有文化的小孩,懟起父母還能引經據典,不帶重樣的。

這時候父母才曉得,學校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學習,而是讓父母喘口氣。免得朝夕相對,相看兩生厭。

小孩宅家裡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噪音。大部分的小孩都是噪音製造機,如果再加上憤怒的老母親,那就更熱鬧了。

我們這棟樓耳測有三家上網課的娃,每天都會聽到不同音色的哭聲,雖然不曾謀面,但我對另兩家孩子的哭鬧聲已經爛熟於心,只要娃一開嚎我就能認出來,是鄰居沒錯了。想來別人亦如是。

相比較而言,在家跳個繩,拍個球,上個體育課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畢竟都是有規律的聲響,勉強可以當白噪音,聽久了還催眠。

不過說實話,一棟樓里有個一兩家學齡童,對沒有小孩的鄰居,確實是種折磨。比如某在家辦公的妹子在微博上吐槽,她一天的生活被隔壁媽媽的怒吼聲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哎,老母親也不想的,網課上一年,起碼折壽十年。

又是新的一周,調整好心態,降壓藥該吃就吃,保心丸該買就買,大家各自珍重。

最後聽說很多地方暑假延期,周末取消雙休了,所以其實網課也不用太過較真...對吧?

作為上海老母親,眼看開學還沒個音訊,我已經躺倒放棄了,從一開始的天天盼開學,到現在愛開不開,開不開隨意吧。畢竟網課再怎麼樣也是有期徒刑,那幾個宅家期間懷了二胎的朋友,嗯,祝福你們!逃~

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台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