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重構經典劇集

2019-10-08     骨朵星番


文 | 南風

每隔一段時間,經典劇集便會掀起一輪全民回憶。昨天,關於「陳年老劇為什麼又火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情深深雨濛濛》《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經典劇集再次成為時下熱點劇。

網際網路語境下,這些經典劇集不斷被解構,被觀眾賦予全新的內涵,並且隨著時代和觀眾審美的變化,個中意義也日新月異。以《家有兒女》為例,最近幾年觀眾已經用不同視角進行了從三觀、經典懟人語錄,到以懸疑片視角看到細思極恐的情節等多種解讀,最新的一個角度是在討論劉星家到底有多有錢。

其中,對經典劇集解構最徹底也最先鋒的語言,是彈幕。

我們可以通過彈幕發現不同時間段觀眾重溫劇集的視角和解讀。本來《家有兒女》中劉星有一句很平常的台詞,是指著自己的頭髮說,「我想把這玩意兒染成綠的」,但是在綠色已經被定義為「原諒色」的今天,在這句台詞畫面上,網友們組團發起了綠色彈幕,場面煞是壯觀。

彈幕是最能直觀感受到網友腦洞的渠道,它總是能用最意想不到又最精準的一句話,對某個畫面進行另類解讀,從而獲得大眾層面的關注和認同。

隨著彈幕文化的普及,彈幕已經走出B站成為各大視頻平台上的主流語言。只要有經典的地方,就有彈幕,甚至因為彈幕的出現,經典劇集又有了更多名場面,使其更具經典價值。

1

在眾多經典劇集因為某個情節被另類解讀而重新引發討論的時候,《甄嬛傳》直接憑藉有趣的彈幕數次登上熱搜。這部劇和老劇相比,距今播出時間較短,正好趕上了視頻平台崛起的紅利,因此情節上較少被拿來做不同的討論,反而是針對某個畫面和情節的彈幕更令人意想不到。

《甄嬛傳》本身是一部題材正統的宮廷劇,劇情甚至有些沉重,甄嬛的一生也充滿戲劇性與悲劇色彩。

加上彈幕,一切都不一樣了。

華妃在彌留之際,仍然掙扎:「沒有皇上的聖旨,我絕不就死。」彈幕卻在替她著急:「華妃:快送我去隔壁歡樂頌劇組,我媽等我寄錢呢。

皇后在失勢前與皇上的最後談話,表明自己心意:「臣妾做不到啊」。結果彈幕直接以導遊身份提醒觀眾:「各位旅客注意了,這裡就是著名景點『臣妾做不到』。」

而在皇上的彌留之際,當甄嬛拿出丹藥喂服皇上時說:「皇上也該到了服用金丹的時候了。」此時彈幕一片狂歡:「麥麗素閃亮登場」;「叮,您的死了麼訂單已送達,請注意查收」;「皇上累了,該吃巧克力了」。甚至話題一轉討論起了這顆「藥」:「麥麗素這樣裝看起來特別高級」。

悲情氛圍經彈幕解讀後,《甄嬛傳》已經卸下淒涼色彩,有了幽默意義,當彈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趣後,《甄嬛傳》便又多了一層重溫價值,甚至到經典場面,看劇都不如看彈幕來的精彩。

安嬪罪行被揭發後自殺的最後一刻,彈幕給她的判詞是:「後宮著名歌手、刺繡大師、調香大師、冰嬉藝術家即將下線。」

甄嬛入宮與皇上初遇,甄嬛問:「尊駕如何稱呼?」,皇上讓她猜猜,彈幕代答:「我猜你是我孩子的四大爺。」

在粉絲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甄嬛傳》的彈幕也與時俱進有了不少飯圈用語。剪秋下毒想要置六阿哥於死地時,彈幕評論:「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彈幕的加持固然消解了《甄嬛傳》這類正統宮廷劇的深層意義,但又何嘗不是重新賦予了它時代色彩,使其不被淘汰,具有持久生命力呢?

2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定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它可以引發不同年齡和不同時代的人的熱烈討論,引申出更多維度的價值。《紅樓夢》和紅學便是如此,那些長盛不衰的陳年老劇也是如此。

《還珠格格》每年暑假都會被重播,這也是該劇時常被回憶的一個經典梗,但直到播出20多年後,在最近一兩年才重新「活」了起來。

在明星表情包最火的時候,周傑扮演的爾康憑藉鼻孔成了表情包界的扛把子,還有人給《還珠格格》的角色加了方臉特效,效果顯著,全員方臉的表情包至今仍在被人使用和傳播。

這之後,《還珠格格》里的人物角色和情節都被人從不同的新奇角度發現了從前看劇沒有注意到的內容。比如從爾康比別人更多的自我介紹和身體動作上,彈幕發現「爾康原來是個心機boy」;從紫薇給出的與眾不同的表現,網友們開始懷疑起了「紫薇的精神狀況」。

當有多位觀眾給出這些全新視角時,《還珠格格》也像《甄嬛傳》一樣,有了幽默價值。有網友直言:「小時候看沒感覺,現在看全是笑點。」

甚至觀眾們還會從懸疑角度,盤點出劇集裡「細思極恐」的情節,在彈幕里熱烈討論。

這一點尤以《情深深雨濛濛》反差最大。該劇本是一部經典瓊瑤偶像劇,借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講述依萍、書桓幾位年輕人的浪漫愛情。然而時至今日,畫風一轉,男主角何書桓成了「渣男」代表,女二號如萍從為愛卑微的清純學生成了「心機婊」。

而一直被忽略的杜飛,則成了「嘴下不饒人」的真相帝。這個視角甚至被蘇有朋用到了《創造營2019》中。他表演了一段Rap,提及該熱點:「寶藏杜飛,懟人可怕的很,Diss之王,我寶座榮登。」

有些劇之所以成為爆款,與它的時效性分不開,其內容質量並非上乘,這也註定在時間的長河裡,它們只能短暫的火一下。只有具備時看時新的價值,才能經久不衰。

3

現在回過頭總結,很多能在不同時間段引發全民討論的劇集,在題材和內容上都很大眾化,並不是口碑越好的越能成為經典,口碑高有時也意味著小眾。那些成為經典的劇,也並非在開播之初就是爆款,而是具有前瞻性,隨著時代發展漸漸被觀眾發現了其中價值。

彈幕文化的出現,便為這些劇集找到了當下最恰當的一種生存方式,彌補了曾經開播時口碑平庸或內容價值被主流人群忽略的遺憾。

像1998年播出的老版《還珠格格》,豆瓣評分只有8.3,《陳情令》在今天的評分已經達到8.2,但二者的時代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家有兒女》《武林外傳》播出時也並非收視爆表,它們均是情景喜劇,經常被當做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的首選,但這樣一點點積累下來,也在今天形成了不小的聲量。

曾經用經典劇集來消磨時間的那些小朋友們,在長大後選擇用它們下飯,看得多了,也咂摸出不同的味道來。於是他們選擇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常用的表達方式——彈幕,來發表新的觀點。

此時當他們再去看劇的時候,已經不是小時候那種「喜歡如萍戴的手環」「喜歡他們的衣服」等單一和常規的角度了,而是越來越「不正經」,視角更加平視。

他們希望能與一切看似遙不可及和高高在上的東西平等交流,和高口碑的小眾劇相比,這些國民度高的經典劇給了他們較低的交流門檻,和多重解讀的機會。

彈幕的出現解構了劇集的經典,反之,經典劇集也為彈幕和彈幕背後的人提供了有高「容忍度」的內容,它們的稀缺性,更讓自身的經典性無法替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3RMvm0BMH2_cNUgoy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