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洛《唐詩分類品賞》七品(6)|藝術篇·其他

2019-07-29     小樓聽雨詩軒


編者按:《唐詩分類品賞》乃詩詞鑑賞名家李元洛先生所著。他以現代人的立場、觀點與眼光,選取與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無一相同之唐詩337首,分成自然、社會、人生、藝術四大篇章,下設28個小類,有名家名篇,非名家佳作,也有不少未進入過古今任何選本之遺珠。是新選與新編、美文與美詩、詩教與詩藝、古典與現代四美並具的當代最佳唐詩品賞選本。出版後即好評如潮,現徵得出版方中華書局授權,選發7篇以饗讀者。

鍾陵寒食日與同年裴顏李先輩鄭校書郊外閒遊

曹松

寒食鍾陵香騎隨,同年相命楚江湄。

雲間影過鞦韆女,地上聲喧蹴鞠兒。

何處寄煙歸草色,誰家送火在花枝?

銀瓶冷酒皆傾盡,半臥垂楊自不知。

文|李元洛

中國現代的足球水平,雖然名副其實地處於「第三世界」,屢戰屢敗而屢敗屢戰,但足球運動在我國卻有遠比西方悠久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而且從我國傳往世界。英國當今雖堪稱足球強國,但它的現代足球肇始於1863年,僅從歷史而言,它與中華相較,可謂是小溪流與大長江。

足球運動,遠古稱為「蹴鞠」,又雲「蹋鞠」。古文字學家考證殷墟甲骨文,認為遠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先民祈雨時就曾一邊跳舞一邊踢球。班固《漢書 · 枚乘傳》顏師古註:「蹴,足蹴之也。鞠,以韋(皮)為之,中實以物,蹴蹋為戲樂也。」此一國粹在戰國時期就已相當流行,從《戰國策 · 齊策》與《史記 · 蘇秦列傳》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兩千多年前齊國都城臨淄上演足球比賽的大熱場景。

唐詩,是唐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何況足球由前代的實心球至唐已進化為空心氣球,蹴鞠已遍及民間與軍中,女同胞也熱心參加,也正是於此時傳往國外。唐詩對之焉有不反映、不表現之理?「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鞦韆」(《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貴為帝王,又多才多藝,他提到蹴鞠應是最高領導帶頭示範;「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寒食城東即事》),王維雖是名山水詩人,但足球也飛進了他的詩篇里;「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清明二首》),杜甫老夫子暮年流落湖南,在長沙賦詩時竟然還回憶起他見過的足球賽事;「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寒食後北樓作》),從韋應物的詩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刀槍劍戟,而且有健兒們的足球戰事,飛奔身影。

鍾陵,即鐘山,即江蘇南京中山門外之紫金山,晚唐曹松的詩中代指南京。曹詩人和他以前同科中舉的朋友春日郊遊,為後人留下了一幅「雲間影過鞦韆女,地上聲喧蹴鞠兒」的風情畫與風俗畫。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經歷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時至曹松生活的晚唐已行將落幕,但民間的足球賽事卻仍照常舉行。曹松此詩,記錄的就是落幕式中的一場文體表演節目,讓千年後的我們如在現場,臨風觀賞。

摘自李元洛著《唐詩分類品賞》,中華書局2019年1月出版


作者/李元洛 編輯/章雪芳 審核/吳艷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I1QmwB8g2yegND7e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