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試玉(362)|嘉賓【盧冷夫 馮仲平 王震宇 李偉亮】

2023-11-11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每周試玉(362)|嘉賓【盧冷夫 馮仲平 王震宇 李偉亮】

前 言

周刊所載,玉耶石耶,評以試之,故名「每周試玉」。《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潤光華,申發將利於欣賞;玉瑕微疵,點到或益於成器。詩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廣益,是所望也。評者公心,詩家平心,讀者賞心,編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豈不快哉!

本期小樓《每周試玉》欄目,邀請嘉賓在【小樓周刊(367):2023年第45期】中,自選數首點評並刊出。(有自願參加小樓【每周試玉】欄目者,請先關注公眾號,由下期嘉賓從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後面留言,自選數首點評並在小樓所有平台刊出。小樓各類點評作品會選用在《中華詩教》紙刊上固定的【小樓薦詩】欄目組刊出。如有異議的詩友請留言跟小編聯繫。)

秋 收

劉大偉(吉林)

收割至遲暮,田間笑語甜。

驀然抬望眼,新月也揮鐮。

馮仲平:《秋收》一詩,語言平實,格調輕鬆,意境優美。前兩句以轉喻的方式展開,為起承之勢,描繪出秋收的繁忙與喜悅。「驀然抬望眼」,轉出新意,結句截斷眾流,出人意表,從田間地頭直衝九霄。「新月揮鐮」,赫然在目,新穎警策,令人驚嘆!

李江湖:秋收之喜悅,於人則「笑語甜」,於月則「也揮鐮」,物與我同一情緒。瞬間場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老屋蜘蛛

段思境(河北)

執著殘檐下,依然日日忙。

唯憑那張網,挽住舊時光。

盧冷夫:首二句有些重複,不過無妨,因後面足夠精彩和發人深省。曾有一首題為《生活》的新詩,全詩就一字:「網」。此作由蛛網過渡到人生,不露聲色,屬空靈縹緲之筆。像網一樣糾結的心情裡面,應有些無奈和不甘吧。

李江湖評:用語平實,未覺驚艷,但妙在題目下的准,由蜘蛛而得出留戀老屋,由結網而得出守護舊時光,切題切景,點逗鄉愁,便增寄託。又,「執著」二字好。

登晏鏡嶺

李家榮(廣東)

絕頂歌還嘯,吟鞋靸便停。

海從胸次出,天向眼中青。

日月身何往,乾坤我一經。

孰知鷗鳥健,分浪試秋翎。

盧冷夫:詩寫悠然獨行、超然物外之境,字裡行間時呈行化機之妙,章法嫻熟,構思巧妙,韻味十足。

王震宇:中二聯縱橫闊大,頗見胸襟。結句亦健動,第二句旁逸斜出,亦具奇趣。

中岩寺前觀岷江

安全東(四川)

岸闊江平煙樹微,寺鐘浴日亦光輝。

白雲在天天在水,只解開花不解飛。

盧冷夫:前二句層次分明,順序鋪墊。轉句較新穎,雖是客觀現實,然從詩的角度理解才有味道。「開花」指心情,此時應有所悟,因「最美的藍天在水裡」,大凡物與物、人與物各有其樂,何必強求,「不解」也罷。

與老鄰居淮海中路小聚

楊逸明(上海)

梧桐樹下又徐行,最熟悉街今陌生。

母校樓成商廈聳,童年友共茗杯傾。

別來經歷談方健,老去襟懷氣已平。

情性我儕都未改,欣看風貌變申城。

盧冷夫:如平常敘事般交待小聚過程,詞句乾淨,更見性情。詩中幾處頓挫都恰到好處地烘託了主題。不愧老手,在句法和節奏上作適當變換(省略或倒裝),詩便有了新意味,耐讀耐品。

鷓鴣天·晚來散步

劉強(安徽)

為口奔忙半似顛,眼中幾日少波瀾。尋來野徑能容我,賺得幽棲不費錢。

燈初上,雨微寒,何須殘照與憑欄?閒時有個無人處,獨占秋風一片安。

盧冷夫:上片說勞生,下片表心態。而最應學習的,是作者的好心態,不爭不比,隨遇而安,著實讓人佩服。

宿南山

趙建德(浙江)

四圍山疊翠,一望徑如繩。

唯恐賓歸晚,煙村柿掛燈。

馮仲平:詩人頗擅摹寫,南山拔地而起,四圍疊翠環繞,大處落墨,空間開闊。「一望徑如繩」句,最為生動形象,堪稱神來之筆。三四句採用擬人手法,賦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詩人設身處地,擬作主客交流,移情於客觀外物,情感往返流動,充滿輕靈活潑之趣。

即閒有寄

劉元大(湖北)

閒眺清窗外,雲端掠白鳧。

天穹幽若水,山影淡如無。

掩卷餘三味,吟風只半壺。

門中誰勸酒?樹上兩春烏。

馮仲平:首聯兩句之間,按皎然《詩式》所言為「百葉芙蓉、菡萏照水例」,按葉夢得《石林詩話》解雲門禪語為「隨波逐浪句」,按雅各布森觀點為隱喻,頷聯、頸聯與首聯同,均為處於選擇軸上的隱喻關係;而頷聯與頸聯之間,則是典型的承轉關係。詩人獨飲無友,故有「樹上兩春烏」,結句翻新出奇,亦收「截斷眾流」之功。

友人邀賞香山紅葉不赴賦此以解

楊計然(上海)

京中來雅意,邀我上西山。

遙想秋多美,獨憂人不閒。

白雲空寂寂,紅葉自斑斑。

也厭塵囂路,相違咫尺間。

馮仲平:此詩語言樸素流暢,語氣親切自然,思路委曲婉轉,情感起伏跌宕,從頭到尾富於變化。雖「雅意」難卻,奈「塵囂」間隔;雖心生嚮往,卻委婉謝絕。兩位老友娓娓對談,推心置腹,無客套敷衍,結構行雲流水;而「白雲空跡寂,紅葉自斑斑」異峰突起,想像之詞,嚮往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高高舉起之後,尾聯輕輕放下,給人無限遐思餘地。

晚 秋

郭蕙(河南)

秋色調勻細細添,橙黃青碧滿詩奩。

西風催促情懷烈,一筆題紅十萬簽。

馮仲平:古人多感,傷春悲秋;詩人多情,別樣思致,將「橙黃青碧」之多彩秋色,化為滿奩浪漫詩篇。詩人舉重若輕,起筆輕柔俊俏如詠絮薛箋,揮灑濃郁才情似陸海潘江。「西風催促」,緊鑼密鼓;「情懷」激烈,如椽揮舞。「一筆題紅十萬簽」,何等氣力,何其矯健,何其壯美,何其驚艷!

白 露

王十二(安徽)

長江一道劃天空,萬疊雲山雁影中。

風物不教秋色淺,蘆花露白蓼花紅。

馮仲平:起勢高遠,境界宏闊。唐代皎然《詩式》強調詩的取境,主張體勢高逸雄奇:「高手述作,如登衡、巫,睹三湘、鄢、郢山川之盛,縈迴盤礴,千變萬態。」《白露》一詩,頗合皎然之論。「長江一道」「萬疊雲山」,氣魄之大,極地摩天。前兩句塑形,後兩句染色,「蘆花露白蓼花紅」,儼然濃墨重彩之風景畫耳。

晚秋遣興

崔廣禮(黑龍江)

樂向煙波遣俗身,春花秋月總相親。

風為雅友云為侶,山作蓬廬水作鄰。

白首聽笙應有跡,清溪洗耳可無塵。

餘生漫得詩書伴,執守心中這點真。

馮仲平:「煙波」「花月」,脫俗離塵;風雲、山水,君子所樂。「聽笙」「洗耳」,摒除煩擾;「詩書」為伴,「執守」本真。品讀清詞麗句,如行山陰道上;仰觀景行行止,頓生追隨之心。棄假人之淵藪,守純真之童心;明吾心之宇宙,格萬物而致良知。范仲淹曰:「微斯人,吾誰與歸!」

飯 勺

凌大鑫(遼寧)

纖細腰身未必輕,錚錚鐵骨亦晶瑩。

敢盛十萬繁星起,偏入三千弱水行。

勺穩堪稱天下穩,心平可使碗中平。

高高懸掛無依靠,蕩蕩悠悠到耄齡。

馮仲平: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司馬遷論屈原云:「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王逸論《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詩之興觀群怨,其時義大矣哉!「纖細腰身」,寫其形也;「錚錚鐵骨」,喻其性也。王國維《人間詞話》云:「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吾以此許凌大鑫《飯勺》詩:「勺穩堪稱天下穩,心平可使碗中平。」《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此詩有焉!若夫子聞之,亦必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釣魚(新韻)

張東凱(黑龍江)

一綸集百欲,甩釣似揮戈。

道是修心性,心湖屢泛波。

王震宇:立意深細。

長街晚步

李景慧(山東)

蟲消風冷寂寥燈,時淺時深踩葉行。

非是今宵淘氣甚,只緣腳底愛秋聲。

王震宇:偶踏落葉,亦感秋聲。詩人之心,深可會哉!

只 為

廖國華(湖北)

無官身暫輕,有死歸何急。

只為一人哀,採光天下菊。

王震宇:斯人之逝,天下頗騷動。吾意非其人之足尚也,逆而反也。詩人亦多有作,存一時之跡也。

所 見

王建強(河北)

霾重深秋夜,無風木葉稀。

微燈黃似桔,弱弱一蟲飛。

王震宇:建強先生之詩,欲造平淡真實之境。竊以為平淡真實,亦須藉筆力之斡旋,此小關節如不經意處所以為尤難也。

記一位老父親的聊天

楊春光(黑龍江)

打工兒未歸,小院須留守。

生怕我孤單,幫添一條狗。

李江湖:結句翻出,以詼諧說惆悵,妙。

小 販

賈建明(四川)

鋪開白菜綠沙河,葉上圓珠聚酒窩。

叫賣聲中夕陽下,稱些去不小哥哥。

李江湖:三四句情景如在目前,描摹的細,有聲有色。

晚秋日隨一希上師登海棠山

王聰穎(遼寧)

迎風攜手走來艱,煙鎖層台霧鎖山。

野徑逢人欺杖短,疏籬遇我許腰彎。

堪行腳底皆頑石,能刻龕中即佛顏。

一枕禪房霜露冷,許偷今夕片時閒。

李江湖:二聯工巧,頗有生活,尤以「野徑逢人欺杖短」佼佼特出。

本期嘉賓簡介

嘉賓排名以年長為先

盧冷夫 籍貫江西,1964年出生於遼寧,現居北京。原總參某部退休幹部,大校軍銜。現為《中華詩詞》編輯部主任,解放軍紅葉詩社副社長、《紅葉》執行主編。

馮仲平 文學博士,廣西演藝職業學院教授。

王震宇 1975年生。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師從孔凡章先生。著有《遼西三家詩》(合著)《獨笑樓詩存》《劍南詩選》。《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

李江湖 本名李偉亮,別署挹風齋主人。中國詩歌網詩詞編輯。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b259fbfe53bc776e4ceaee690b01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