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4-6分鐘
有了孩子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世界性謎題」:孩子為什麼都喜歡貼貼紙?
維尼1歲半左右時,無意間從書堆里翻出一本貼紙書,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時間,貼紙就成了她最最珍視的寶貝。
家裡牆上、地上、窗戶上,柜子上,只要是空白的平面,基本都被各種各樣的貼紙占領了!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從自己的涼鞋上撕下了一張「維尼的傑作」)
上了幼兒園,老師經常會給孩子發獎勵貼紙。
貼紙就是孩子世界的「硬通貨」。
花花綠綠的票子人家不認,只認獎勵積分的各種各樣的貼紙。
我給維尼入手了0-3歲階段的貼紙遊戲書,她都是如獲至寶,玩到忘我的境地!
回想我們80後小時候,貼紙雖然沒有現在的樣式多,但是也堪稱經典了!
我小時候也準備過一個貼紙本,裡邊貼滿了宮崎駿的龍貓貼紙,還有聖鬥士星矢、溫碧霞、周慧敏。
每次貼的時候還要布置一下整個頁面的布局,大有現在的年輕女孩玩「手帳」的意味!
不過,後來那個本子被我爸發現了,我被一頓暴打,我爸說貼貼紙分散注意力,生生掐斷了我對貼紙的愛好。
當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發現孩子對貼紙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刻意地控制孩子對貼紙的愛好,將孩子的審美天賦和動手能力扼殺在搖籃里,無疑是在「坑娃」啊!
仔細分析下來,孩子喜歡貼貼紙的原因大致如下:
1、滿足手的敏感期,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孩子隨著生長發育,他對事物的認知也逐漸豐富。
1歲左右,孩子從大肌肉運動階段逐漸過渡為手指的精細運動,小手更加靈活。
加之0-2歲階段,孩子從口的敏感期向手的敏感期過渡,這個時候孩子也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身邊的玩具、小物件「搞破壞」。
貼紙正是孩子滿足手的敏感期的得心應手的工具。
2、本身色彩艷麗豐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市面上的貼紙都做得花花綠綠的,艷麗的色彩本身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這就跟我們成年人喜歡好看的手機壁紙、喜歡顏色舒服的電腦桌面一樣。
還有的貼紙上有各種深入孩子心的主題圖案,例如小馬寶莉、汪汪隊等等。
當孩子喜歡某一部動畫片,必定會因這部動畫片而尋找它的周邊產品,貼紙自然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3、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貼紙的遊戲方式是通過撕下來——貼上去的方式,讓孩子獲得手的滿足。
同時,把這張貼紙貼在哪、怎麼貼得好看,是孩子直發地動腦筋思考的問題。
還有一些益智遊戲貼紙書,書中設置的貼紙拼圖、影子貼圖等,需要孩子開動腦筋、觀察、比對、思考才能貼正確的,一旦孩子完成了這些任務,他會從動手到動腦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當他因這個過程過得了父母的讚揚時,成就感也得到了滿足。
真別小看了這小小的貼紙,利用它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事半功倍:
一、訓練孩子的手指精細運動
不少媽媽發現,孩子在上了小學以後,手部力量不足,寫字歪歪扭扭、一些非常細緻的活兒總是做得「笨手笨腳」。
這除了跟過早地讓孩子拿筆寫字有關之外,還和早期沒有逐步建立孩子的手指靈活度訓練有很大關係。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一書中說:
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童年期鍛鍊用手非常重要。我們常看到很多成年人,不會用手或者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按鍵,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不會栓繩索。這都和他們童年期這方面的發展收到阻礙有關。
整個0-3歲階段,孩子手指靈活度發育迅猛又關鍵。
依照上圖的提示,孩子在4-9個月這短短的5個月內,就能夠完成「用手掌抓握」——「用手指捏拿」的發育過程。
孩子撕下貼紙的過程,是訓練手指尖捏拿的過程,當孩子把貼紙貼在一個對應的框框里時,是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的過程。
因此,千萬別阻礙孩子們貼貼紙,他們的小手會越練習越靈活!
二、培養孩子的邊界意識
初期,孩子貼貼紙會貼得到處都是。
在3歲左右,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在某一個區域貼貼紙,或者在某一個框框內貼。
培養孩子的邊界意識,也藉此機會給他立規矩:儘量貼到邊界以內。
維尼3歲的時候,最喜歡的貼紙書是《小瓢蟲趣味貼紙遊戲書》。
書里除了可以自由發揮貼圖以外,還有貼紙拼圖、影子貼圖、邏輯遊戲等需要動腦思考後再貼的遊戲內容。
尤其是貼拼圖,孩子總是力爭自己能夠把貼紙貼到邊線以內,也同步訓練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三、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貼貼紙時,大部分孩子是安安靜靜的。
他們擺弄著手裡的貼紙,專注地貼、撕下、再貼,反反覆復,這個過程其實是在不斷地練習和學習。
父母千萬不要破壞了這難得的安靜,因為這是保護他們專注力最佳時期。
在貼完小瓢蟲那一套書之後,我和維尼一起玩《360個兒童創意思維百科活動書》。
這套書里有更多的貼紙,還有根據設定目標去尋找對應貼紙的遊戲環節。
找東西,是一項提升孩子專注力的非常棒的訓練。
由於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反覆閱讀一本書」,他們貼貼紙的時候也喜歡反覆地貼,貼得不滿意了撕下來再重新貼。
不要小看孩子喜歡反覆帖、反覆讀的行為,這是他們在不斷加深印象,反覆學習的過程。
有時候維尼會因為貼紙被撕壞了而哭,我花了不少耐心安撫好了之後,搜羅了一套可以反覆貼的靜電貼紙書——《神奇的全景貼紙塗色書》。
因為貼紙是靜電貼,貼壞了還可以摘下來,滿足了孩子反覆玩的需求。
四、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貼貼紙能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這個一點都不誇張!
貼紙本身就跟繪本一樣,有很多繪畫風格。
孩子在玩不同畫風的貼紙時,他會有所喜好和偏重。
有時候我們給孩子一堆貼紙,讓他們往空白的本子上貼,孩子會從「亂貼」慢慢地變成「設計貼」。
你會發現,讀小學甚至再大點的孩子,喜歡在日記中配以手繪的圖畫和各種各樣的貼紙,與文字結合,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手帳」。
別說是孩子,就連成年人,都對那些充滿了文藝氣息,能夠起到減壓作用的手帳情有獨鍾,每一頁手帳的設計,都力爭做到像一張藝術品。
而初期,就是孩子們貼貼紙的啟蒙。
所以,別再阻攔孩子貼貼紙啦!
好處太多,唯有聰明的父母們正確加以引導、保護和培養,說不定,現在貼貼紙的孩子,今後真的變成了一位「藝術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