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跳槽怎麼才能降低風險?

2019-09-19     鏈鏈招聘

最近跟朋友聊起「人到中年,該如何在職場自處」的問題,大家都很感慨,他們要麼是過三奔四年紀,危機就在眼前,要麼就是過四奔五年紀,面對衰退心中惶恐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的社會變化飛速,再也沒有像過去那種在一家公司能待到退休的情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恰當的跳槽,應該是一次關乎成長的理智選擇,無關年齡。

對於職場中年人來說,選擇正確機會跳槽尤其必要。畢竟人到中年,已經不能再等。當下更新換代實在太快,或許年輕人可以等幾年成功,但中年之後,如果只靠等,那原來積累的競爭優勢可能很快就會完全消失。



那人過中年後,怎樣才能降低跳槽的風險,提高成功的機率呢?

01.找准跳槽時機是成功與否的基石

絕大多數的職場中年人,如果不是被逼無奈,都是不願意跳槽的,畢竟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盲目跳槽帶來的風險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只是,職場短短几十年時間,如果不抓住職場發展的上升期或者持平期,等到進入下降期時,人生就會變得更艱難。所以,選擇合適的跳槽時機尤為關鍵,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借力起跳,跳的更高更遠。

那如何才能把握好機會精準跳槽?

此處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那就是當你「站在未來視角看當下,自身價值是否一路走低」。

對於職場人,薪酬一部分是勞動所得,一部分體現為未來的價值,也可以叫「折現率」。未來越值錢(變動大),現在的薪水越高(折現率高),如果未來無法平穩增值(變動小),現在的薪水越低(折現率低)。這也解釋了很多公司寧願高薪招聘新人,也不願給老員工加薪。

畢竟很多混日子的老員工在未來創造出更多價值的可能性不大,他們多半會接著吃老本,公司當然不願意付高薪。而年輕的新員工從機率上看,在未來能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公司自然願意現在多支付一些工資給他們。

只是,應該如何判斷跳槽的時機正確與否?以下兩個方法供你參考:

方法一,學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闆,會給現在的自己加薪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考慮儘快跳槽,別再浪費生命了。

方法二,捫心自問,在目前崗位再干一兩年,然後出去找工作,我們能否拿到跟現在一樣的薪水?

如果你的答案是未必,那就意味著目前的工作正讓我們走在貶值的道路上,建議你儘快換工作。

02.沒有「防護網」的跳槽太危險!

人到中年,如果想在工作上有所變動,所面臨的風險相較於年輕人必然會更多。

所以,在變動工作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很關鍵。只有充分了解自己、了解目標公司,利用資源不斷推進,才有可能確保跳槽成功。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建立相應的「防護網」很有必要。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可以建立以下三類:

a.「家庭防護網」,指的是無論怎樣家人都會支持我們。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坦誠地對家人說出心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之前有個朋友,三十多歲時被裁員,不敢跟家裡說失業的事,每天仍然按時出門,找個公園坐著投簡歷,連續在公園坐了幾個月。其中的壓力和經歷的折磨,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能理解。

b.「行業防護網」,指的是在行業之中有影響力和朋友,無論是找新機會,還是跳槽失敗,他們都願意出手相助。

此處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平時對別人好一些。「不行春風,莫望秋雨」的道理往往只有在倒霉的時候才能深刻體會。

c.興趣防護網,此處專指可以「變現」的興趣。

我有位做HR的朋友,平時很喜歡寫東西。當年各種新媒體平台興起時他就自己運營了幾個帳號。最近聊天問起近況時,他說:「辭職專門寫文章了,公司不景氣,歲數大了換工作也很難,還不如寫字賺錢,自己還感興趣!」

所以,人到中年,除了工作之外,培養幾個小愛好,除了減輕精神壓力之外,在危機時刻說不定還能養活自己和家人。

人生有如夜裡在山中趕路,誰還沒個踩空的時候,跳槽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建好以上三重防護網,即便跳槽失敗也有機會再次站起來。

此外我還有個小建議,在順利的時候賺錢,在困難的時候長本事。人在逆境中更容易看到問題,也有更多機會反思,繼而找到突破口。

03.中年人求職也需要寫好簡歷,這並不可笑!

之前網上某些求職指導磚家說過一個觀點,「年過35歲求職還用簡歷,太失敗了」,對於這點我非常不贊同。

估計這些人都沒到中年,等面臨困境時,也許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多渠道並進」的意思。中年人求職,人脈要用,網上求職這條路也要走,所以準備一份精彩的簡歷對中年人而言更重要。

求職路上,無論是新人,還是工作多年後,一份優質的簡歷在一段求職經歷中是一個好的開端,這點毋庸置疑。那一份優質的簡歷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a.一頁紙。

無論是電子簡歷還是紙質簡歷,最好不要超過一頁,因為多了根本沒人看。如果你覺得自己經歷太多?恐怕只是簡歷不夠簡潔清晰。我在做HR時,就見過工作超過20年的人能把簡歷壓縮進一頁紙里。

b.帶線索。

簡歷中要著重強調自己過去的從業經歷與要應聘的職位之間的相關性,儘量用數據量化。比如完成了10個項目,其中3個任職項目經理,而不是寫成完成了很多項目之類的描述。

c.突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除非是真正的行業知名人士,面試之前沒有人關心你的姓名,對方只關心你有什麼「特點」,能幫他解決哪些問題。所以,要把這些「特點」寫在簡歷中的顯眼處。

其實也有很多人覺得,「工作N年後,還有必要寫簡歷嗎?既然靠人脈可以找到工作,還要簡歷做什麼?」

我要說的是,能這麼認為的人,要麼是工作還沒到十年以上,要麼就是還沒開始認真思考關於「跳槽」的事。在我看來,無論工作多久,只要依然在求職,就有必要寫簡歷,原因如下:

a.簡歷相當於複雜版個人名片,方便對方能更好的了解我們的能力和過往。

b.簡歷是一種態度,無論你通過什麼方式求職,HR都希望拿到你的簡歷,都希望了解你。

c.簡歷是對我們自己過往的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是增加了價值,還是讓我們減分,都能通過簡歷一目了解。

此外,對於準備簡歷,我有個小提示,最好有兩份簡歷,一份足本,是給自己看的,用來審視自己的過往;一份剪輯版,用來投遞。

其實,「跳槽」這事無關年齡,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作為中年人,更需要考慮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哪裡有合適的機會等因素,之後再做出慎重選擇。與其恐慌焦慮,倒不如多學些「招數」,可以更好地在博弈中取勝。

整體而言,人到中年的跳槽是「一個複雜系統」。出發之前,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安排好防護網,再準備一份簡歷。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s-vR20BJleJMoPMNC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