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3天發了7次火,還打了1次孩子,如何克服居家辦公焦慮

2020-02-10     凌晨四點半的阿波羅

01

居家辦公3天,發了7次火,還打了1次孩子,我怎麼這麼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公司迫於疫情的發展,都採取了讓員工居家辦公的方式。在辦公環境改變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H是一家公司的文案策劃,這幾天也收到公司的通知要居家辦公。本以為不用去公司了,就不用來回花1個多小時的時間坐地鐵,可以多陪陪孩子,但是,宅在家裡辦了3天工,突然發現自己性情大變了。

為什麼呢?因為她發現自己在家裡辦公變得特別容易焦慮,動不動就跟老公火,對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樣和藹可親,甚至有一次沒忍住還打了孩子一次。

她自己粗略的算了一下,居家辦公的3天裡,一共沖老公發了7次火,莫名其妙的打了1次孩子,自己無緣無故關上電腦的次數就數不勝數了。

她非常奇怪,為什麼以前性情溫和的自己,怎麼開始居家辦公以後,反而變得如何容易焦慮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居家辦公的情緒焦慮這個話題。

02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焦慮情緒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緒》一書中給出了焦慮情緒的概念:焦慮情緒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

其中含有著急、挂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

有人並無客觀原因而長期處於焦慮狀態,常常無緣無故害怕大禍臨頭,擔心患有不可救藥的嚴重疾病,以致出現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症狀。這種異常焦慮,屬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審判過程中以及服刑改造過程中都會伴有焦慮情況出現,嚴重者也可造成情緒、情感障礙。

同時,作者指出,大腦的某些狀況會直接引起焦慮體驗或加重焦慮情緒,這些狀況包括以下三種。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缺乏或失調。杏仁核(am ygdala)和藍斑(locusceruleus)等腦結構過度活躍。

情緒焦慮的我們一般會有如下幾種表現:

精神上:思維無法集中、將未發生的小機率災難事件放大、患得患失……

軀體上:坐立不安,心悸、腹痛、耳鳴、幻聽……

神經上:身體抽搐、尿急尿頻、偶爾口吃……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扮演的單身媽媽就是一個特別容易焦慮的典型。

陶虹扮演的媽媽,既是金牌講師,也是單身母親,雙倍的壓力讓這個角色的行為和動機都顯得偏執,也讓她幾乎時刻處於焦慮之中。

女兒高三學習生活的一切細節,都必須牢牢掌握在她的手中,出現一點偏差她都會陷入焦慮。

她每天都在設想女兒高考失敗的情節,都在幻想可能出現的意外,甚至有時候還會無緣無故的擔心自己身體出現大問題,孩子沒人撫養等等。

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女兒寫下了自己的心愿,但是她非要讓女兒改成「高考七百分」,如果不改就又陷入爭吵;

女兒從第一名下降到第二名,媽媽嚴厲地數落道:「這次考成這樣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呢?」仿佛第二名就已經萬劫不復。

這都是她內心焦慮的外在體現。

03

那麼,產生這種莫名焦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主要是我們大腦裡面的「杏仁核」在發揮作用。

「杏仁核」是我們大腦的情緒反應中心,是我們24小時全天無休的監視系統,密切監督著我們的安危,並掌管著大腦中超過千億的神經元。這個器官,幫著處於原始狀態的人類成功躲過的各種災難:早期人類的生存面臨各項威脅,比如飢餓的老虎和陰險狡詐的毒蛇等,焦慮的大腦,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即便是輕微的風吹草東,也會讓我們躲得遠遠的。

然而當下的生活中,「杏仁核」這樣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武器,卻經常讓我們小題大做。

如今,我們周圍的危險,可能是領導的一頓訓斥,可能是同事的一句抱怨,或者是早高峰的一次堵車。但對於「杏仁核」來說,這些並不是以好壞來形容的,而是決定生死存亡的瞬間。

「杏仁核」不會冒險,也不會區分真實與想像,一旦他發現問題,你的情緒只能聽命行事。

這也就不可避免的讓我們產生了莫名的焦慮。

約瑟夫·李竇在《腦中有情——奧妙的理性與感性》中有過一段關於我們大腦的的描述,非常形象:

人類天生為了應付過去老祖宗的遭遇危機而做準備,這些準備有時候會讓我們陷入麻煩,因為這會害我們對於現代世界裡的事務產生出莫名的恐懼感。

所以,我們了解了「杏仁核」的工作原理以後,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我們會莫名的焦慮,主要是我們自我保護的預警系統在發揮作用,這種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保護,不過在當下不經常面臨生存的危機的我們看來,是一種莫名的焦慮罷了。

03

那麼,我們在居家辦公的過程中,如何克服焦慮情緒呢?

在這裡,給你三種方法:

第一: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強「鈍感力」,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勞動

居家辦公的過程中,我們之所以特別容易焦慮,甚至孩子的一點頑皮就容易讓自己勃然大怒,陷入焦慮,主要是由於自己的情緒敏感值較低造成的,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要增強自己的「鈍感力」,較少不必要的情緒勞動。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書《鈍感力》,在書中,他告誡人們,千萬不要對日常生活過於敏感,培養遲鈍的能力也是一種獲得幸福的有效手段。

缺乏「鈍感力」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容易焦慮的印象,他們經常覺得生活特別的喪,一點小事就能觸發崩潰的開關。

對此,美國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說: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外,還有一項非常艱辛的的勞動,情緒勞動。剛開始,情緒勞動只針對對面部表情要求比較高的職業,比如教師要付出耐心的情緒,空姐要付出微笑的情緒,法官要付出冷靜的情緒勞動。後來,霍克希爾德教授又把情緒勞動的範圍擴大了,不管任何職業,只要涉及情緒波動,都需要付出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由兩方面的落差決定。一方面是你真實的情緒,另一方面是你表現出來的情緒,當兩者的落差較大時,你付出的情緒勞動就大,反之就付出的情緒勞動就小。

所以,我們要儘量的增加的自己的鈍感力,儘量減少由於情緒落差所帶來的情緒勞動。

熱劇《慶餘年》中的王啟年就是一個「鈍感力」特彆強的人,這也就早就了他樂天派的性格。

一次,范閒因為被長公主陷害而陷入惱怒,正好碰到王啟年過來給自己送情報,無緣無故的就對王啟年發起了火,說他財迷等等,甚至還要動手打他,但是王啟年絲毫不惱怒,不僅仍然把情報送給了范閒,還將肖恩的一些情況詳細的告訴范閒,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范閒佩服的說,還是王啟年你厲害,我就做不到你這樣「樂天派」,王啟年開玩笑的說,我又不傻,不能你發火我就惱怒吧,這樣我老婆會不高興的,哈哈。

居家辦公的我們,很有可能遇到旁邊孩子吵鬧、父母過度關心、甚至是老闆發無名火的情況,我們這時候就要適時的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強內心的「鈍感力」,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勞動,緩解由此引發的焦慮情緒。

第二:有意識的設置自己的「心理方案」,不斷給自己創造「心流體驗」,用積極β波、α波、θ波來對抗可能產生的焦慮

居家辦公的過程中,我們之所以焦慮,有時候是因為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或者工作不能讓我們產生足夠的興奮度而導致的,這時候,你或許可是試著給自己製造「新流體驗」。

心流的概念,最初源自Csikszentmihalyi 於1960年代觀察藝術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他觀察到當這些人在從事他們的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全神貫注的投入工作,經常忘記時間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些人參與他們的個別活動都是出於共同的樂趣,這些樂趣是來自於活動的過程,而且外在的報酬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Csikszentmihalyi 認為是一種最佳的體驗。

著名腦科學研究學家羅爾·克肖在《反焦慮思維》一書中,提出利用心流體驗來對抗焦慮的方法。

他說,心流對消除焦慮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讓你保持理想狀態,刺激身體和精神上的癒合過程。你越經常進入心流狀態,你越能朝氣蓬勃地生活,消除焦慮的最佳途徑就是試著將心流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

在心流過程中,大腦產生所有的腦波——β波、α波、θ波、δ波和γ波,而你的意識則會關閉所有的判斷。α波可以鎮定你的神經系統;β波讓你進入警覺的放鬆狀態,如打網球的狀態;θ波會阻斷你內在的自我批評、猶豫不決或負面的思想。你甚至感覺不那麼疼痛了,因為在那種狀態里,大腦會釋放天然的止痛藥,這樣,你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焦慮。

居家辦公過程中,你一定要想辦法創造自己的心流體驗,讓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愛上自己的工作。比如,每天最難投入工作的那段時間就做你認為你最喜歡的工作,來平復你的心情,或者完成工作以後立即發到領導那裡,有領導的表揚來給你帶來成就感,以此來對抗所產生的的焦慮情緒。


第三:通過有「計劃」的呼吸來緩解已經到來的焦慮,通過完善自己的焦慮「內存」來對抗可能發生的焦慮

有「計劃」的呼吸

有計劃的調整呼吸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手段。

冷靜且有「計劃」的呼吸,可以影響我們的血壓,釋放身體里的荷爾蒙,調節血液的「酸鹼值」,通過身體的一系列的改變來影響我們的情緒。

你可以這樣做:

清晨或者是焦慮的時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有計劃的呼吸。找個地方,閉上雙眼,然後想像一下你的呼吸路徑,並跟著這條路徑走,從丹田中上來,從嘴巴中呼去。

你可以想像自己躺在寧靜的沙灘上,陽光溫暖了你的全身,或者你可以想像躺在舒服的床上,或者是你想去的任何地方,然後像剛才那樣呼吸。

你的大腦會因為特定的模式而活躍起來,因此,你連續幾天或者幾星期選擇相同的地方,一旦你再進行呼吸練習時,大腦就會自動的想像出你的情景。

完善自己的焦慮「內存」

當你身邊的人,或者自己踩了焦慮的雷區時,請極力抗拒你的衝動,不要一味地說「一切會沒事」,這種話沒有一點說服力。反之,你可以成為他們的記憶庫,這更能有效地表達善意,同時也更有建設性的替代說法,完全可以取代「我早就跟你說過了」這種話。

你可這樣問:「上一次你處在這樣的情境時,你還記得發生了什麼嗎?」如果他們不記得,你就提醒他們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圓滿的事情。這不是不是緩解他們的焦慮,而是通過展現你的同理心幫助他們把問題聚焦在終點上,到那時,一切都會圓滿。

當他們聽到你說「我總是為了最糟糕的情況做準備,但後來我真希望我沒有在這件事上浪費這麼多時間」。你這麼說,他們內心的焦慮會有效得到減緩。

這樣做,他們不用深入挖掘恐懼,而是將注意力轉向另一個關注點,藉此替自己省下繞下一趟遠路的旅程。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居家辦公的焦慮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說了什麼是焦慮情緒,然後分析了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最後給出了緩解居家焦慮問題的三個方法:
第一: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強「鈍感力」,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勞動

第二:有意識的設置自己的「心理方案」,不斷給自己創造「心流體驗」,用積極β波、α波、θ波來對抗可能產生的焦慮

第三:通過有「計劃」的呼吸來緩解已經到來的焦慮,通過完善自己的焦慮「內存」來對抗可能發生的焦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roONHAB3uTiws8KfY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