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柱,也稱 BOSS 柱,是塑膠產品中常見的結構,也是成型中遇到問題最多的結構之一。螺絲柱常見的成型缺陷主要有開裂、滑牙、根部斷裂、縮水、發白、流痕等,嚴重影響塑膠產品的外觀和使用。本文將從塑料材料、結構設計、模具設計和成型工藝的角度出發,分析這些缺陷產生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
圖 1 是螺絲柱的典型結構,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困惑的是螺絲柱的尺寸如何確定。螺絲柱的尺寸主要是由螺釘公稱直徑 M 和材料種類決定的。
其中外徑 D=M×外徑係數;內徑 d=M ×內徑係數;螺紋深度 H=M×螺紋深度係數。成型螺絲柱的材料不同,具體的尺寸係數也有所不同,具體可參考圖 2。
螺絲柱內徑的入口處可設計一個凹台,凹台的作用是減小攻螺絲時的初始應力。凹台的直徑 D1=M+約 0.2mm;深度 h=(0.3~0.5)×D1。有時為了設計簡單化,將凹台改成倒角,如圖 3,同樣也可以起到減小初始應力的作用,倒角的大小一般為(1~1.5)×45°。
在內徑、外徑和凹台的根部,應採用圓角過渡。因為注塑成型過程中,尖角處會產生很高的內應力。過渡圓角越大,產生的應力集中越小,如圖 4 所示,當 90°轉角的過渡圓角小於壁厚的 25%時,該處就會有較高的應力集中;在允許的情況下,推薦過渡圓角的半徑大於壁厚的 50%以上。
螺絲柱高度應儘可能矮。當螺絲柱高度大於其外徑的兩倍時,一般需要添加加強筋以增加強度。螺絲柱不能太靠近外壁,否則會造成製件的壁厚不均,從而導致縮水。當靠近外壁時,可採用加強筋與外壁相連,如圖 5 所示。
有時會在螺絲柱上作火山口。所謂的火山口就是將螺絲柱的外圓柱面的孔緣和銷同步向上延伸,如圖 6 和圖 7 所示。此時螺絲柱根部的塑膠不再那麼集中,冷卻充分,對防止縮痕有很好的效果。
攻螺絲時,螺絲柱可能會產生開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和解決:
1) 材料太脆,材料發生降解,韌性不夠
材料中摻入過多比例的水口,可能會導致材料過脆;材料的斷裂伸長率過低,也容易導致螺絲柱開裂。一般來說,對於玻纖含量超過40%的材料,不推薦在螺絲柱上攻螺絲。成型溫度過高時,或者烘乾不夠材料中含有水分,引起材料發生降解,也會使得其強度變差,導致螺絲柱的開裂。
2)內徑過小,壁厚不足
如果螺絲柱的內徑比螺釘的內徑還小,那產生開裂的可能性將會非常大。如果螺絲柱的外徑過小,即壁厚過小,也會導致螺絲柱的強度不夠,引起開裂。因此,螺絲柱設計時要選擇合適的內外徑,可參考圖 1 和圖 2 的推薦進行設計,必要時使用加強筋補強。
圖 8 是 09 年 6 月在深圳德澤發生的充電器插頭螺絲柱開裂,客戶之前採用的是 PC/ABS,切換成我司的 PC。從圖 2 來看,PC 的內徑係數要比 PC/ABS 大 0.5,也就是說,對於客戶使用的 M2.6 的螺釘,PC 對應的螺孔內徑是 2.21mm,而 PC/ABS 對應的只有 2.08mm,切換成 PC 以後,需要的螺孔內徑增大,原來的內徑顯得偏小,因此攻螺絲的時候容易產生開裂。
3)內應力過大
製件上殘餘的內應力過大,也會導致螺絲柱的開裂。在結構設計上,螺絲柱的根部、銷的頂部應採用圓角過渡,防止應力集中。在注塑工藝上,對製件內應力影響較大的參數主要有熔膠溫度、模具溫度、保壓壓力、保壓時間和注塑速率等。
一般來說,要獲得較小的內應力,可採用較高的熔膠溫度和模具溫度,較小的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較慢的注塑速率,其中模溫對內應力的影響最為顯著。成型中螺絲柱中要嵌入銅螺紋時,最好使用較高的模溫,以使得模具的熱量在較短時間內能傳遞給銅螺母,或者先對銅螺紋進行預熱,以消除成型時由於低溫帶來的內應力使製件開裂。
圖 9 帶銅螺母的螺絲柱開裂,就是由於成型時模溫較低,也沒有對銅螺母預熱所致。
4)環境應力開裂
螺絲柱接觸酸、油等有機溶劑時,如果材料本身不能耐這類有機溶劑,有可能引起環境應力開裂。這種接觸可能來自模具表面,也可能來自搬運和裝配過程。
09 年 4 月,步步高電磁爐螺絲柱在打螺絲 1~2 周后開裂,如圖 10,開裂的螺絲柱是隨機的,裂紋方向不固定,即不全是熔接線位置,觀察已經裂開的斷面,內表面光滑而沒有紋路,外表面有放射性紋路,推斷開裂是由內部開始的,可能是來自經過防鏽、去污、潤滑等處理螺釘表面的化學溶劑導致螺絲柱環境應力開裂。
5)減小攻螺絲時的初始應力
根據前述提到的,在螺絲柱內徑的入口處增設凹台或倒角,減小攻螺絲時的初始應力,可以減少螺絲柱的開裂。
與螺絲柱開裂對應的是滑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材料過韌,剛性不夠,容易導致滑牙;
2)螺絲柱內徑過大,螺釘咬住的肉厚較薄,也容易導致滑牙。09 年 7 月,博世外協廠深圳祥星,電動工具螺絲柱滑牙,使用的螺釘是 M3.5,根據圖 2 的參考係數,理論內徑是2.625mm,而客戶螺絲柱的設計內徑是 3.0±0.05mm,如圖 11 所示,內徑偏大導致滑牙。
3)扭矩過大。圖 12 是不同規格螺釘的參考扭矩。扭矩過大時,螺絲柱內側無法承受扭力,而外側部分強度足夠沒有損壞,從而導致滑牙。
圖 13 是螺絲柱根部斷裂的情況。應力集中可導致螺絲柱根部斷裂。螺絲柱根部和銷的頂部由於存在尖角,成型時容易導致應力集中,在不產生縮水的情況下,這些地方應採用較大的圓角過渡。
成型溫度過高,或者材料中水分過多,材料中成型時發生降解,導致其強度下降,也可能導致根部斷裂。此外,水口摻入的比例也不能過大。
螺絲柱的銷過長且強度不足時,由於受到塑膠熔體的衝擊,可能產生變形偏移,如圖 14所示,填充結束後,銷要復位回彈,這樣螺絲柱根部會受到反覆衝擊,根部容易斷裂。這種情況下,螺絲柱背後的縮痕會向下游移動(稍回彈時,下游壓力小),也有形成熔接線的可能。
螺絲柱背後經常會遇到縮水問題。
常見的解決方案是加火山口,如圖 6 和圖 7 所示。
火山口之所以能防止縮水,是因為它能使得螺絲柱根部的等效壁厚(內切圓直徑 2R)變小,如圖 15 所示,當根部的等效壁厚與製件壁厚 T 相差不大時,製件就不容易產生縮水。
螺絲柱太靠近側壁時,由於局部壁厚增大,也容易導致縮水,如圖 16 所示。可參照圖 5,採用加強筋的方式使螺絲柱與側壁相連,避免縮水。
模具設計時,在螺絲柱附近設置澆口,也可以防止縮水。離澆口越近,保壓越充分,補縮作用越強,縮水越不明顯。
圖 17 是螺絲柱根部發白,其原因是在冷卻不足的情況下,塑膠在玻璃化轉變溫度附近拉伸到微裂狀態(開模時銷拔出,銷的頂部形成真空,塑膠在被吸入時受力)。
解決方法是延長冷卻時間,使得螺絲柱根部充分冷卻後再脫模。加火山口的設計,使得螺絲柱根部壁厚更薄,更容易冷卻,也可以消除發白。
圖 18 是攻螺絲後,螺絲柱主體有發白,其原因可能是使用的扭矩過大,螺絲柱的壁厚過薄,可參考圖 12 選擇標準扭矩,並增大外徑以增加螺絲柱的強度。
當銷伸出太長時,前述提到容易偏心導致根部斷裂。如果銷的剛度足夠,不易產生偏心,有可能在螺柱的表面產生其它缺陷。09 年 1 月,在東莞富威,偉創力電子鼓的上鼓面在試料時出現流痕,如圖 19 所示,
調節料溫、模溫、射速、保壓均無改善。剖開螺絲柱發現銷伸入表面約 1.2mm,占製件平均壁厚(3.0mm)的 40%,熔體通過該處時,由於通道突然變窄,料流變得紊亂,使得流動下游出現流痕。
類似的案例還有螺絲柱背後出現發白現象。09 年 2 月,廈門博豐的高光 ABS 製件在部分螺絲柱背後有發白,調整成型工藝沒有效果,破壞螺絲柱發現,發白地方對應的螺絲柱的銷伸入製件表面,導致熔體通過該處時剪切過強,導致表面發白;而沒有發白的地方,孔與表面齊平,如圖 20 所示。
對於螺絲柱的常見缺陷,要從螺絲柱的結構出發分析其合理性,從塑料材料和模具設計上防止其產生,從成型工藝上去克服,很多缺陷都可以迎刃而解。
—END—
免責聲明:資料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用,侵權刪。
歡迎關注「降本設計」頭條號。「降本設計」專注於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DFMA)、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DFC)等產品設計知識和理念分享,幫助工程師成長和提高技能,幫助企業降低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