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合作能力的孩子,正在失去競爭力

2019-10-11     小七育兒專欄

前幾天,微課學員家長石頭媽媽跟我說了這麼一件事。

國慶假期,媽媽帶5歲的石頭去找表姐、表弟們玩耍。

幾個孩子正在玩小火車接力運貨的遊戲,大家本來玩得其樂融融,可石頭一加入進去,就亂了節奏。

石頭要麼不按順序亂跑,要麼使勁推擠其他孩子,還把運貨的小火車搶走自己玩,氣得表姐直跺腳:「石頭就會瞎搗亂,我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眼看著好好的遊戲被攪得一團糟,石頭媽媽也很無奈:「石頭是家裡的獨生子,霸道任性慣了,經常和其他孩子鬧矛盾打架,現在都沒人願意跟他玩了!」


生活中,像石頭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

曾有研究者對北京市1000餘名4-6歲孩子進行了相關調研,結果發現69.9%的孩子都非常缺乏合作意識。

當其他夥伴遇到困難時,只有24.2%的孩子能主動上前幫忙;

當遊戲及活動用具不夠時,僅有10%的孩子能夠通過與其他人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合作能力,表面看起來是孩子對外界和他人的反應,實則是孩子內在同理心、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整合和體現。


由近百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TC,就將「領導力及團隊合作能力」作為評價和選拔優秀人才的8項標準之一,哈佛、耶魯、史丹福等80餘所美國名校,也都將團隊合作能力作為招生的重要依據。

可以說,合作能力是孩子未來適應環境、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和其他人建立和諧友善的合作關係呢?小七老師建議家長們這樣做。

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多給孩子創造合作機會

美國教育學家帕頓就曾按照社會性參與程度把孩子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等六個階段。

2歲以前的孩子多處於單獨遊戲階段,孩子自己跟自己玩是正常的。

2歲以後,家長就可以幫寶貝多多創造機會、培養合作能力了。

1)2-3歲:讓孩子成為做事的幫手

「寶寶,幫忙把筷子、勺子擺好,我們就能快點開飯啦!」

「寶寶,籃子太重了一個人拿不起來,給爸爸幫忙一起抬!」

聰明的家長都會故意示弱,讓孩子分擔家務、協助幫忙,潛移默化幫孩子樹立合作意識。

2)3歲以後:培養合作協同遊戲的能力

一位媽媽曾向我抱怨:「孩子在幼兒園融不進去,叫他跟其他人玩,總是畏畏縮縮、不情不願的,愁死人了!」

想讓孩子成為社交達人,光著急可沒用,全要靠家長的耐心引導和點滴的鍛鍊積累。

「寶寶,小姐姐好像需要這塊積木,你幫她遞一下吧!」

「寶寶,蹺蹺板特別好玩,但一個人玩不了,我們邀請旁邊的小弟弟一起玩吧?」

「我們一起來建沙子城堡吧!那麼誰負責運沙子?誰當士兵守衛城堡呢?」

多給一些提示和契機,讓孩子產生協作的需求,主動尋求他人幫助,那麼合作的第一步便達成了!

像躲貓貓、傳皮球、過家家這類遊戲,都是鼓勵孩子合作玩耍的好辦法。

二、培養同理心

我觀察發現,合作能力較強的孩子,都較少執著於自身的感受情緒,而會更多的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這種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的行為,其實就是同理心。

在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這件事上,爸爸張亮就做得特別好。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村長讓大家集合宣布事情,天天一直打斷村長講話。

回家後,張亮讓天天扮演村長,自己扮演天天玩鬧的場景,讓天天體會到了村長當時的感受,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運用正確的溝通表達方式

前幾天在早教中心,我目睹了一件有趣的事。

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搭積木,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也想加入。他一邊喊著「起開,我會!讓我來!」

一邊擠進去抽積木,結果不僅把大家搭好的積木打翻了,還被其他孩子推出了玩具桌。

看著孩子落寞的樣子,男孩的爸爸趕緊把孩子叫到一旁「支招」。

過了一會,男孩抱著一盒積木跑過來:「讓我來幫你們吧!我帶了好多積木!我們可以搭一個更大的城堡!」

男孩小心地拿出積木壘了上去,這次沒有碰倒積木。

沒過一會兒,孩子們就認可了這個新夥伴,一起開心地玩了起來。

瞧,只是一點點改變,結果卻截然不同。想讓孩子成為團隊的一分子,家長不妨教孩子多用「請」、「我幫你」、「一起來」、 「謝謝」等禮貌用語,指導孩子正確表達善意、提供幫助,相信一定能和周圍小朋友融洽的相處和合作。

四、讓孩子體會合作的樂趣

1)展示合作成果

「寶寶,你自己搭積木只能搭3層,跟果果一起能搭5層積木,好厲害啊!」

「寶貝,這是上次你和壯壯一起畫的小魚,你們倆個人畫出了7種不同的魚,真棒!」

通過展示和比較成果,讓孩子體會到一個人搞不定的事,兩個人一起做卻可以輕鬆搞定。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孩子才會越來越願意合作。

2)父母的誇讚鼓勵

「寶寶,小妹妹一個人搬不動椅子,多虧你幫忙才把椅子抬過來了,你做得對!」

「寶寶,剛才好幾個小朋友都想玩這一個球,你帶大家一起玩傳球遊戲,讓每個人都玩到了球,這件事做得特別好!」

誇讚孩子對其他夥伴的接納和幫助、誇讚孩子想辦法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努力,這種走心的鼓勵,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與人合作互助是一件非常快樂驕傲的事情!

孩子合作玩耍時遇到矛盾怎麼辦?

一、描述事情的經過和感受

「寶寶,你們剛才一起玩得很開心,為什麼吵起來呢?」

「我看到豆豆拿走你的鏟子自己玩,他沒有按照規則輪流玩,你不開心是嗎?」

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懂我的。

二、協商解決辦法

「寶寶,你要不要跟豆豆說一說,按照遊戲規則繼續玩?」

「如果豆豆不願意,你自己想想辦法,怎麼做才能開心一點呢?」

孩子之間鬧矛盾後,小七老師建議家長引導孩子們自己協商解決方案,比如交換角色、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甚至中止這個遊戲都可以,讓孩子積極動腦、表達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三、尊重孩子的選擇

很多時候,孩子們的合作遊戲是以失敗告終的。

「媽媽,我想把自己的鏟子要回來,我不願意跟豆豆輪流玩。」

「我再也不想和豆豆玩遊戲了!我要找萌萌一起玩。」

無論孩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家長都要給予尊重,鼓勵寶貝繼續嘗試。

只有通過一次次的交往和失敗,孩子們才能慢慢領悟合作的方法和意義。

好了,快用小七老師的辦法試一下吧!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bIV4G0BMH2_cNUg1i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