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鱘,消失的長江使者

2020-01-26     排頭博覽

白鱘這種魚類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這是一種非常珍惜的淡水魚類,也是咱們國家最大的一種淡水魚,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被稱之為水中大熊貓,可見它的珍貴程度。這種魚類主要是分布於咱們國家的長江地域,不過最近幾年想要發現這種魚類的蹤跡已經是非常困難了,甚至科學家透露可能已經滅絕。

白鱘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最早應該是起源於白堊紀時期,距今差不多有1億多年,在早前這種魚類應該是分布比較廣泛的,不過後來由於第4次冰河時期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之後導致很多這種魚類徹底的消失,因此就只在咱們國家的長江流域有生存下來的。

當然看過這種魚類的朋友應該對它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為它的外形特別的奇特,尤其是它的鼻子非常的大,而且又特別的突出,所以這種魚還有一個特別的綽號叫做象魚,特別的形象,就像是大象長了一條長鼻子一般。另外它的體型也是非常大,整體差不多有2~3米,而重量是在200~300千克左右,甚至最長的能夠長到7米多,所以是世界上少見的最大淡水魚類。

這種魚類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還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那個時候在長江流域能夠捕獲到這種魚類,可是之後出現的機率就變得越來越小,尤其是之後建立了葛洲壩,而這條水上大壩的建立直接影響了下游的魚類向上回流產卵,所以數量急劇的下降。

不過儘管如此,這種魚類在之後的幾十年還是被發現過,當然咱們國家已將這種魚類列為珍稀保護動物以及瀕危物種,而最後一次發現這種魚類是在2003年,之後這種魚類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相關研究人員為了尋找到魚類確切的滅絕時間,追溯了大量的目擊記錄,甚至是調查了附近的不同河流支流等建立了專門的捕魚網在水中進行這種魚類的捕獲。

結果發現了330多種魚類,可就是沒有這種魚的身影,據目擊者表明這種魚在90年代還是偶爾會出現的,但是到2005年左右就徹底的消失了,之後再也沒有人看到過它們的身影,所以研究人員推測很有可能這種物種最晚是在2010年滅絕。

簡單的來說,可能我們現在已經不能看到白鱘它們的身影,預計在2005年到2010年這個時間段該物種徹底的消失。其實在2003年,中國水產研究院曾經放生過一次救助的白鱘,不過非常遺憾的是放生之後,由於跟蹤船隻觸礁,所以失去了這條魚的蹤跡,這或許是我們人類最後一次看到這種魚,之後就再也沒有看到過這個物種。

據業內專家表示,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任何影像學在內的直接證據,能夠證明這種魚類還有個體存在。所以有業內專家認為,可能這種魚類已經滅絕,當然這只是預測,還並沒有得到直接證據證明,所以相關專家正在評估這一情況。

非常遺憾的是,這種魚類人類並沒有進行養殖,所以也沒有任何的個體存留。不過這種魚類的消失為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由於人類的破壞影響,導致很多物種的數量正在急劇的下降,像是揚子鱷,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保護和改善它們的生活環境,那麼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物種逐步的消失。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能夠儘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這或許是能夠挽救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唯一途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aDU7W8Bgx9BqZZI_r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