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老玩家說一塊好的和田玉手感很好,那麼和田玉的手感到底是怎樣的?
一般來說和田玉摸起來的手感無怪乎就是以下幾種:
第一個是油:和田玉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裡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
第二個是粘:其實這裡的粘就是一種粗糙感吧,因為籽料上有數萬年流水衝擊而成的「毛孔」,所以摸起來是有阻力的,不是那麼順暢的。另外和田玉的糯性也會讓油滑的同時還帶有一種阻力感。
王金忠喜相逢
第三個是壓手感:因為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的大,所以手感較沉。拿在手裡有一種壓手感,會有一種超過視覺重量的感覺,不同品種的和田玉比重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和田青玉密度較大,白玉、墨玉密度較小。
第四個是冰涼:當手觸摸和田玉時,會有一種冰涼滑膩的感覺,因為和田玉它的導熱性好,能將手上的熱量快速散開。和田玉入手時這種冰涼順滑的手感是非常特別的。
盧智勇時光
第五個是滑:如果一塊玉石摸起來比較滑的話,說明其沒有「毛孔」的特徵、或渾厚度不足。
第六個是澀:說明手感太粗糙,可能是人為磨砂仿籽或玉質太差。籽料的手感是粘的,太滑和太澀都是有問題的。
瞿利軍蟬唱
影響和田玉手感的原因
細度
細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也是成品外觀和手感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
細膩渾厚度實際說的是料的密度,密度越高,出油越快,手感越好。很多人往往會把籽玉結構大小誤認為是細膩度,其實不是這樣的,細膩度就是白玉裡面顆粒的大小。
這也是為什麼用羊脂來描述頂級的白玉籽料就是因為羊脂極細膩,摸上去有一種能把它融化的感覺,只有細膩度很好的料盤玩後才會有這種感覺。
趙顯志靈猴獻壽
糯性
和田玉的糯性就是一種渾厚的感覺,你可以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後的感覺,渾厚油亮。
當你雕東西時,你會發現糯性好的料與鑽頭間有一種粘粘的感覺,盤起來的話,油滑的同時還略帶有一種阻力感。
但要注意不同的打磨方式有時會讓你對玉料密度的判斷產生偏差。
瞿利軍年年有餘
其它玉種的手感
俄料:俄料雖然也具有玻璃光澤,但略帶瓷感,白玉顯得「死白」,手感較為乾澀,絕無和田玉由油脂度和滋潤度組成的溫潤之感;
此外由於結構粒度較粗,手感略輕。和田玉一般越盤越油。而俄料變化過程相反,越玩越干(渾白變干白,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上卻顯干)。
黃罕勇牛氣沖天
韓料:韓料蠟質感很強,有青黃蠟燭的感覺。一般上手都飄輕。相比和田籽料來說輕,這個不單是結構密度的原因。
差距對初級玩家來說可能還不是太明顯,但是對於長期把玩玉石的玉友來說還是有明顯差別的,這也是為什麼玩玉一定要上手的原因,只有自己親自把玩了純正的和田籽料,體會到了和田籽料沉甸甸的墜手感,才能對比出韓料的輕飄感。
吳灶發有鳳來儀
賞玩和田玉,不妨一掂、二摸、三看。掂掂重量,體會和田玉的冰涼之感,感受玉石的密度,有墜感的玉細度更好些;慢慢撫之,感受玉的細膩程度和脂份手感滑膩,油潤。
需要提醒的是,籽料的這種手感需要多嘗試多體驗,從對比中慢慢體會。好的東西摸著溫潤、細膩、光滑,精光內蘊,與翡翠的感覺不一樣,很低調。還有一種形容是「溫潤如玉」,大概和兩三個月的胖小孩的屁股的感覺差不多,「如同孩童的肌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