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Battle MC為何風格都高度相近?
關於當今國內Battle現狀,可以討論的話題實在太多。我給楊成熙、鴨王、小丑、Luis四位Rapper每人都列了十多個問題,在看完他們的回答後,結合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大家一起探討。我把這些話題歸納為了以下幾點:
1. 「Battle MC」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2. 當今的Battle比賽都是在背「爆點」嗎?
3. 當今Battle圈內所謂的「創新」表現,是否丟失了Battle本質?
4. 當今的Battle MC會自我風格缺失,且風格高度相近嗎?
5. 為什麼很多人會有現在的Battle不如從前的感覺?當今的Battle MC需要再把Battle突破嗎?
6. 想在國內靠Battle走進人們視野到底有多難?
關於上面提到的前兩個問題,我們曾單獨出過兩篇推文詳細敘述,如果還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
當今的Battle MC都是在背「爆點」嗎?
新說唱上劈叉的鴨王上了熱搜,他還在Battle舞台用腦袋開過酒瓶
今天,我們則來和大家探討後面的三個問題!
當今的Battle MC為何風格都高度相近?
對於上述大部分問題,我都和這四位年輕的MC逐一交流了,結合他們的觀點和親身經歷,再加上自我理解,給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人看了最近兩年Battle比賽後最大的感受,還是不是「背」的問題,而是認為所有選手都是一個模板。尤其是從馬俊、派克特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會最對此感受明顯。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把楊成熙和Luis分析的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最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原因一(楊成熙觀點):明星效應。這裡不得不再次談到貝貝這個人物的歷史意義,我在介紹貝貝的文章中就強調過,貝貝最具歷史意義的不是他的技術地位,因為後人遲早會有人超越,而是他真的改變了中文Battle的走勢。貝貝帶來的巨大影響就是無數Battle新人都為之痴迷,並以爭先恐後的去效仿他的風格,最後逐漸形成現在的局面。楊成熙本人也非常貼切的用了「物極必反」一詞來形容這一現象。
原因二(Luis觀點):觀眾導向。眾所周知,對於Battle的勝負,觀眾反響會起決定性作用。那麼台下觀眾喜歡什麼,自然就會對台上的選手有直接引導作用。絕大部分觀眾都只是圖個樂的低齡化年輕人,本身就沒有想通過看Battle比賽去明白什麼道理,他們喜歡的是簡單直接的刺激和快感。所以,台上選手自然而然也會選擇觀眾們想看的內容形式去迎合。這也是形成這一現象最為重要的原因。
最後,結合楊成熙和Luis二人分析的兩個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的Battle已經形成了一個從選手到觀眾的市場化「供需關係」。既有市場需求,又有模板化的導入供應。所以,形成這種現狀在所難免。
為什麼很多人會有現在的Battle不如從前的感覺?
當今的Battle MC需要把Battle進一步突破嗎?
我們已經聽過太多太多遍關於當代Battle不如從前的聲音。從說唱圈OG前輩,到電腦前的普通觀眾,包括很多選手自己也如此感慨。但有多少人思考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呢?
Luis客觀的呈現了一些現狀
我再拿NBA扣籃大賽為例。30年前,喬丹罰球線起跳扣籃就是經典。20年前,科比普通的胯下扣籃就可以奪冠。
多年後,當今的NBA球員再這麼干,根本就無法獲得認可。近年來,大家同樣都會覺得當今的扣籃大賽不如從前了。
伊巴卡也能罰球線扣籃,獲得認可了沒?
審美疲勞是人的正常精神反應。扣籃大賽如此,中文Battle亦是如此。中文Battle發展這麼多年,對於當今年輕一代來說。尤其是押韻這個單項技巧方面幾乎已經做到了極限。再要有提高,真的已經太難太難了。
鴨王說出了年輕一代的心聲
不過,撇開押韻不談的話,在Flow方面,在對伴奏理解方面,我個人認為整體還是有很大提高空間的。並且這會是當代Battle高手與普通選手,拉開差距的重要環節。我們仔細回顧下這兩年的Battle,大部分都是靠抓對手內容上的點,進行常規的內容對內容上的爆點反擊。
在派克特之後,當今Battle賽場的高手對決,在膠著的關鍵時刻,靠Flow取勝的不多。即便強如派克特,他的Flow大招也不是時刻準備秀出的。Flow的引爆效果,一定程度上不會亞於文字,但這點不太會被當今重視韻腳爆點的Battle MC所重視。還有一點,一段炫酷的Flow就好比前面說的「動作流」,用了一次就不好用第二次了。想出一段與眾不同的Flow,絕對比想出幾個與眾不同的韻腳的難度,大太多太多了。
高手之間的差距都是毫釐之間的。前面就提到了,在這個韻腳滿天飛的年代,大家為了提高,除了有鴨王的「動作流」誕生,還有很多細節,是可以突破的地方。情緒、表情、語氣都是可以大作文章的部分,小丑就是這方面的優秀代表。
小丑在今天這四位Battle MC中是年紀最小、比賽經驗較少的一位。如果單比基本功,小丑不占優勢,但小丑的Battle給我的感覺是楊成熙和Luis沒有的,那就是一個字:騷。小丑會把表情、神態、語氣在比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同對手,不同的攻擊,他的情緒表現都非常豐富,感染力極強。這一點也是當今Battle MC們想需求突破的一個好方法。但我認為這是小丑自帶的一種天賦屬性,可能刻意學也學不成。
靠Battle走進人們視野到底有多難?
Luis現在生活在海南,有著體面的正式工作,是一位拿著五險一金的Rapper。但在工作之餘,他在2018年的三個月不到,連續比了地下8英里的四個賽區,都遺憾而歸。福州敗於殭屍,海口敗於97,武漢敗於鴨王,南昌敗於Double G。我問他今年還會堅持比下去嗎?他的回覆很簡單:「當然!三月賽場見!」。
Luis在我眼中,至少是具備地下8英里分站冠軍實力的Battle MC。不得不說,當今的比賽真的殘酷,選手們都不容易。在這個實力極度接近,相互研究得都很透徹的大環境下,沒有人有絕對的把握。要想突圍,必然是天時、地利、人和、實力、狀態、運氣都要有的。但這些並沒有阻止年輕一代對於Battle的熱愛。像Luis這樣的不是個例,還大有人在。
Luis對殭屍
從2017年開始,全國的Battle MC中這麼有一群人。他們大多是Battle好手,他們願意不惜財力、精力,去往全國各地,征戰好幾個賽區,就為了一個總決賽晉級名額。但由於各種因素,他們的努力時常得不到回報,最終無功而返。
2017年的地下8英里,東北的神秘連續拿下三個賽區的亞軍。2017年地下8英里的全國亞軍書生,實力早已毋庸置疑,但2018年的書生依舊征戰多地,至今沒有突圍。而小丑和楊成熙,作為2018年鐵麥的全國冠亞軍,也是同樣情況。
2018年地下8英里南京站,書生(右)敗於「黑馬」鴨王
這種情況已經有種當年高考時,擠破頭過獨木橋的感覺。一方面說明比賽水準高、賽事有價值,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代年輕Battle MC不服輸的精神。冷靜地看,即便你是大型Battle賽事的全國總冠軍,你的知名度,也只會局限於說唱圈內的Battle小圈子。小青龍在2017年《中國有嘻哈》之前,已經是鐵麥和地下8英里的雙料全國總冠軍了,但當時並沒有多少人關注到他。這些例子都說明,Battle的冠軍頭銜,並不能帶來太大的改變。
當然,靠Battle真正揚名立萬的人還是存在的,那就是貝貝,但這只是個現象級的特例。對於絕大數人,想要真正走進大眾視線,光會Battle,永遠是不夠的。
對於六大問題的看法,我已經結合四位的觀點,全部談完。可能我的很多觀點還是片面的,可能他們的一些觀點也會片面。但我覺得關於當今Battle的現狀,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明天大家記得繼續觀看我們的推送內容,屆時我們會奉上楊成熙、鴨王、小丑、Luis,四位Battle MC的完整採訪。看看他們對於相同問題的不同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