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人向你借錢時,儘量不要借,避免有借無還

2019-10-17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莎士比亞所說:「不要輕易借錢給別人,也不要輕易向別人借錢;借錢給別人會讓你人財兩失,向別人借錢會讓你揮霍無度。」《羊皮卷》中更是說:「借錢給朋友,將以失去友情作為利息!」

如果你不想和一個人交朋友,那就向他借錢;如果你不再把一個朋友當作兄弟,那就叫他還錢。在金錢面前,人性是禁不住考驗的。借錢、還錢,一直都是個傷害感情、令人頭疼的事情。因此,作家三毛說:「與朋友之間,不要有金錢來往,不要借錢給朋友,要是你借錢給人家,你借了,就不要求還錢。」

但是,誰的錢不是血汗錢?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因此借錢時,需要格外謹慎!即使你臉皮再薄,這兩種人向你借錢,也儘量不要把錢借給他們,避免有借無還!

1、長時間未聯繫,突然找你借錢的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就像一輛前進的列車,有人上,也有人下,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有些人,與我們緣分盡了,自然遠去,也不必勉強。因此,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就是不斷做減法。

有些同學或同事,長時間不曾聯繫,突然有天聯繫上,你或許有點小驚喜;對方噓寒問暖後,便開始提借錢的事情,這種人要提防,不可輕易借錢給他們。因為人是會變的,你也不要拿一成不變眼光來看待昔日的感情。

聽朋友A說,最近接到一個很久未聯繫的大學同學B的電話,剛聊了幾句,B便提借錢的事情。朋友A問「借多少錢」,B說「你有多少錢」,朋友A很是納悶「難道是我有多少錢,你就想借多少啊?」B說「要借三萬,等著急用」。朋友A便問「要這麼多錢幹嘛?」,但B死活也不說具體用途,反正就是有事。於是,朋友A說「錢是老婆在管,自己手裡只有幾百元」。頓時,兩個人的談話變得很尷尬,也就此結束了。

顯然,朋友A的做法很正確,也有效避免了損失。他的大學同學B目的性很強,為了借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人根本就不談感情,只是把別人當成利用的工具罷了。如果誰傻一點,臉皮薄一點,很可能上了他的當。

試想一下:多年不聯繫,誰知道他變成什麼人了,他要是借錢後玩消失,我們又該去哪裡找他要錢呢?而且,即便是要錢,成本也太高,風險太大了。所以說,對於那些長時間未聯繫,突然找你借錢的人,還是不借錢為上策!正如古人所講:「借親不借疏,借近不借遠」!

2、有聯繫,但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朋友;

老話說得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相處時間長的,我們對身邊人的品性、工作、經濟情況都有一定了解。古人也說:「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但是幫人的時候,也要擦亮眼睛,該幫的幫,不該幫的堅決不能幫。

比如說,一直有聯繫,但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朋友,他們向你借錢時,就要小心謹慎。這種人羨慕他人過得好,又不願意吃苦耐勞,但總想從別人那裡獲取,還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且,當你幫助了那些好吃懶做的人,最後他們反而把你當成仇人,這就是古語所說的「斗米恩,擔米仇」。

這種人喜歡用金錢來衡量友情,交友的理念也很荒唐: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借錢,如果誰不借錢給他們,便不再是他們的真正朋友。

試想一下:一個人好吃懶做,整天遊手好閒,老是想著賺大錢,還把「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當成口頭禪,但眼高手低,又不肯腳踏實地工作,總想著賺快錢發大財,這種人你覺得靠譜嗎?你敢把血汗錢借給這種人嗎?

老祖宗教育我們說:「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幫人可以,但不能幫那些心窮志短的人,更不能幫那些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喜歡投機取巧之人。所以說,對於那些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朋友,儘量不要把錢借給這兩種人,避免有借無還!

最後,分享給大家幾個拒絕對方借錢的小技巧,既得體又不得罪人:1、突出自己的困難,同時積極想辦法幫助對方;2、即使想借給對方,但是錢動不了;3、能借錢給對方,但是借的期限很短。朋友們,您會借錢給他人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KT02G0BMH2_cNUg0H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