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為了抵禦北部的匈奴,歷代皇帝都發動了不少戰爭,也為一些名將脫穎而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像衛青、霍去病等人皆是如此。但以領軍將領的身份,出將入相官居宰相的,卻著實不多見,而周亞夫就是其中一位。然而這個為大漢立下不朽功勳的名將,最終卻落得慘死下場,又究竟是為何呢?
在當將軍的時候,周亞夫的治軍從嚴,讓皇帝都深有體會。當時漢文帝心血來潮,想到軍中看望將士。然而他興致沖衝到了營門口,守衛卻偏偏不給這位大漢天子面子,把他硬生生的攔住了。理由就是他拿不出將軍的命令,萬般無奈之下,皇帝只好派使臣去傳喚這位周將軍,才由周將軍將他引入軍中。
雖然天子面子有損,但漢文帝卻對此大為折服,認為這才是將軍應該乾的事兒。在他臨終的時候,就交代兒子漢景帝,如果將來遇有什麼不測,周亞夫是絕對可以重用的!後來七國叛亂的時候,皇帝劉啟也是想起父親的臨終之言,當即就啟用了周亞夫,僅用3個月就蕩平了叛亂。
後來當朝的丞相年紀大了卸任還鄉,景帝就憑軍功讓周亞夫當上了丞相,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竟給他惹來了禍端。事實上丞相雖然是百官之首,但是這卻也需要相應的能力,不僅要善於揣摩聖上的心思,還要會化解官員之間的矛盾,總之是需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才行。
然而這偏偏不是周亞夫的性格,他長期帶兵打仗,養成了硬直的性格,甚至不懂得奉迎聖意,如此一來就與漢景帝鬧出了很多矛盾。無論是景帝提出的廢立太子還是其後的將匈奴降將封侯,周亞夫都與皇帝的立場相左,雙方經常是鬧得不歡而散,忍無可忍之下,皇帝把他的宰相給免去了。
按理說到這時周亞夫應該汲取教訓了吧?但他仍然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後來漢景帝覺得自己來日無多,為了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漢武帝選擇一個好的幫手,就又想試探周亞夫一番。於是他就請多年不見的周亞夫來吃頓飯,為了測試這位將軍的忍耐勁,他端了一大盆肉,但卻故意不給他拿筷子。
如果是聰明人的話,肯定會知道皇帝的心思。但周亞夫卻不是這樣,他當即雷霆大怒,在侍從那裡取了筷子後,憤憤不平地把肉吃完,抹嘴就生氣離開了。他的這番作派讓漢景帝目瞪口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性子還是如此剛烈啊。他對自己尚且如此,劉徹那么小,留著他能行嗎?
為此漢景帝就動了要殺周亞夫的心思,後來找了個由頭,把他殺了。事實上周亞夫的能力,更適合統軍打仗,對於從政是完全不適合的,憑藉軍功當上宰相的他對此渾然不覺,最終也是落得慘死的下場,真是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