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這件事,先上車,除了海景房

2019-07-17     維小維生素

我最近去廈門玩,經歷了一件反常識的事情。

從火車站出來,上了一輛計程車,轉眼就到了知名的環島路。

我哇哇地叫著,好美啊好美啊,這馬路邊朝海的房子得有多愜意啊!

沒想到,司機大哥噗嗤一笑說:

也就你這種外地人會這麼大驚小怪地歌頌這些海景房。我們本地人,從來都不買的。

我奇怪了,咋了呢,人家海景房招你惹你了?

司機大哥一本正經,頭頭是道:

第一,太貴,這房子動輒6萬以上,出租率又低,回報低得驚人;

第二,自己住嘛,冬天一開窗,冷得裹羽絨都來不及,上個廁所更加直打哆嗦;

夏天一開窗,牆紙1個月就發霉,衣櫃3個月就長毛;

第三,再大不了,賣掉它吧,但要有人接盤啊!

反正我有個親戚的海景房,掛了三個月了,孩子趕著讀書只好平著出了,現在換了個市區的老破小,上班油費是原來的1/10……

我去!海景房的坑果然夠大。

說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原來只是「面朝大海,冷死活該」。

這大概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場景。

拿人民幣投票的時候,還真的不是在寫詩!

其實海景房這個坑,我媽也曾經差點要摔進去。

記得大半年前,一個親戚火急火燎地跑來拉我媽一起去廈門灣三日看房游。

說免費包吃住,只要出機票。

我媽興沖沖就跟著去了,三天兩夜,果然是包吃住。

看到那房子,老人家開心壞了,跟我家祖上留下的老破小根本沒法比!

有電梯就不說了,還有一個對著大海的陽台,陽台上送一個大泡池。

首付10萬起,無敵海景加養老度假租賃打理一條龍,就可以打包帶走。

當時我家親戚一直想在海南買房,猶豫了太久沒定下。

後來海南限購了,那悔恨的心哪,簡直就差拿人民幣去撞牆。

終於,又有機會掏10萬塊重拾幸福,她當場就下了定。

我媽那小心肝哪裡受得住親戚的慫恿啊,當場就打算打電話給我,說要拿我的名字下定(因為可以做房貸)。

我隨意查了一下那個小區的位置,簡直嚇得把手裡的辣條都掉了。

轉3趟公交車、轉輪渡、再轉一趟公交車才能到達廈門市中心,行程足足需要3個半小時!

果然是旅遊度假必備,遠離人間煙火。

我二話不說讓我媽回來,10萬塊的春暖花開,請先想想去哪裡買菜。

幸好當時我果決,現在我家的親戚那套海景房,1年只去度假一兩次,我算他節省20天賓館費,頂多1萬塊錢。

算下來年回報率才2%,還虧了貸款利息,還不如買餘額寶。

避暑?養老?租出去?

想想那個偏遠的地點,這些統統都是偽命題。

海景房這個詞,其實在中國流行了10年。

最初的時候,是三亞、大連、青島、廈門。後來,漸漸發展到威海、乳山、龍口、文昌這些小城鎮。

開發商一片片地低價拿地,一茬茬地收割外地人。

  • 據說大連、廈門的海景房,60%賣給了外地人;
  • 煙台、威海、乳山的更甚,沙盤上的小點點,幾乎90%以上都是外地購房團掃空的。

為什麼海景房明顯不是剛需,卻總是能賣給90%以上的外地人?

很明顯,這當中的交易,一定有夾層,有暗箱,有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那些黑暗的盲點,都是什麼呢?

01. 你以為的美不勝收,全都是兜售套路

曾經有記者走訪山東乳山銀灘,發現一整個銷售過程都在玩兒「信息不對稱」。

一撥看房團被帶著去看一手樓,帶吃帶喝帶看房,上廁所都要跟著,就是不讓給接觸任何二手中介。

然後,銷售員上場了。

全國人均海岸線只有3厘米?這種話已經說爛了。

他們說的是「這是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一整個過程都是有流程、有步驟、有區別對待的。

一旦看到不是看房團的散客,基本上是被警惕性地領開,甚至拒絕。

銷售員都是經過培訓的:

  • 鎖定老人家;
  • 低首付強吸引;
  • 承諾包5%回報的租賃;
  • 當場簽約再給優惠……

反正不買也談到你當場交定金。

在這種套路性的引導下,很多老人家就當場買下了。反正10萬塊錢的首付,大部分人都給得起。

等得到收樓的,也許等來的還有10年後虧一半都賣不出去;

等不到收樓的,等來的是漫漫維權路。

很多人在投資的時候往往都是腦門一熱:哇這麼低價,這麼美好,買一個來度度假也無妨。

情緒總是投資的助燃劑。

但是,情緒也最容易讓你掉進了別人已經寫好的劇本里。

02. 離開交易量談保值,那就是耍流氓

當然了,更多人買海景房的初衷不是為了美景,而是:投資渠道窄,咱買房子就是保值。

然而房子的保值前提,說來說去就是:地段、地段、地段!

你看全國最貴的地段,都給北京、上海、深圳給承包了。

還有什麼地段比得過:交通方便、商業繁榮、配套齊全、學位優秀?

如果還有比地段更重要的,那恐怕就是供需。

無論什麼房子,你要保值賣得出去的前提是:有人買。

離開交易量談保值,那簡直就是耍流氓。

先不說別的,我們看看乳山銀灘上面的項目有多少?

200個!

就算中國人均海岸線真的只有3厘米,但是每厘米上面建設30層,每層有5-6套(也許更多),每棟後面還能疊加二線海景……

這3厘米就立馬變成了幾百個3厘米!

所以,一手房紅紅火火帶遊客,二手房冷冷清清對半折。

都是交易量惹的禍!

來自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

說到底,海景房的溢價,更多時候來源於一種情懷。

這種情懷也許是對大海的嚮往,對詩意的追求,又或者是緩解某一刻想把錢投出去小賺一筆的不安。

我遇到過太多拿著人民幣焦慮不堪的中產,似乎錢拿在手上反而更加難受。

尤其隔壁老王剛賣了房賺兩倍,中學同學兒子1歲就囤好了學位房等消息紛至沓來,那就更難受。

然而,錢從來都不是投出去就算。

所謂「買房這件事,先上車」,那都是有前提的。

城市人口、經濟情況、周邊配套、人均工資、消費能力、學校教育……沒有一樣是情懷可以去埋單。

切勿把夢想當作投資依據。

你的血汗錢,花起來還是要理性一點。

-END-

作者簡介: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vMqSGwB8g2yegNDS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