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是一種起源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蛾類,對玉米、甘蔗等作物危害極大。2019年,這種害蟲首次入侵我國西南、華南地區,對糧食作物的生產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
今年,草地貪夜蛾依然呈現重發態勢。目前,廣西等部分地區已經發現草地貪夜蛾的蟲害現象,當地已採取多種措施有效防控蟲害大面積發生。
別看它小,危害可不小
在廣西的一處玉米田裡,一個明黃色的草地貪夜蛾專用誘捕器十分顯眼。這個誘捕器里裝有昆蟲的信息素,用來誘捕和收集草地貪夜蛾的雄性成蟲,便於採集基礎數據。
廣西植保站推廣研究員王華生:
「這個草地貪夜蛾把芯葉給切斷了,等於把它的頭給切斷了。後面芯葉長出來就沒有危害,如果長不出來就是危害,它的產量就沒有了。」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的危害大,可對玉米、甘蔗、高粱等80多種作物造成危害,而且繁殖能力很強,羽化的成蟲30小時可飛行近1000公里。根據最新的監測,目前廣西已有63個縣發現草地貪夜蛾成蟲。其中,42個縣出現幼蟲危害現象,蟲害發生面積9000多畝。為有效防控草地貪夜蛾爆發成災,廣西已經組織了近2萬人的防治人員和3萬多台植保機械,噴洒生物農藥,每天的作業能力達660萬畝。
與此同時,生態控制、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多種措施也陸續開展。為了防治境外蟲害入侵,廣西已經設置了28台高空測報燈,3000個監測點,並計劃採購140台高空誘蟲燈,10萬套誘捕器等科技防控設備。
廣西植保站推廣研究員王華生:
「我們準備拿一部分的經費,購買雷達監測,每一個雷達配10個高空殺蟲燈,通過雷達監測到草地貪夜蛾出現的時候,我們馬上用高空殺蟲燈把它阻截下來,形成阻截帶。」
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壓力大
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其中提到,今年我國草地貪夜蛾發生形勢嚴峻,防控任務艱巨。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谷少華表示,今年,草地貪夜蛾預計發生面積大概在1億畝左右。
草地貪夜蛾從去年1月13日從緬甸入境,到4月3日,已經在我國31個省份發生危害。跟去年相比,今年發生的危害主要有三個特點:
01 蟲源基數比較大
經過去年一年的危害,無論在南方、華中、北方都有一定的基數。
02 北遷時間提前
它北遷的時間相對於去年來說,大概提前了兩個月左右,並且相對去年遷飛到咱們國家的時間,大概提前了30天到40天,所以說預計它今年北遷的時間也會大概提前一個月左右。
03 蟲害發生面積大
蟲子的主要危害,除了玉米之外,也要重點關注防範甘蔗、高粱,以及黃淮海地區的冬小麥。在南方它是全年危害的,在北方它基本上在春天到秋天之間危害比較嚴重。
今年蟲害防控處置率能達90%
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以來,國家一直給予高度關注。中國農科院第一時間組建了協同攻關隊伍,並且將草地貪夜蛾聯合攻關任務作為2020年全院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財政部也安排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4.9億元,用於支持雲南、廣西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
目前,各地的防控工作正在有序展開。按照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防控預案,今年的防控目標主要是實現「兩個確保」:
一: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
密度高的地區必須要做到應防盡防。
二:確保發生區域不大
防控處置率需要達到90%以上,總體的危害率需要控制在5%以內。
草地貪夜蛾防控對策
1 | 早預警、早發現、早防治。早預警,基本上就是利用高空雷達以及人工田間調查等手段,第一時間發現蟲子,第一時間進行防治。 |
2 | 實施聯防策略。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區域,它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需要按照不同的區域,分時段的來進行監測防控。 |
3 | 利用各種防治手段。經過一年的研究,目前是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農業防治為主的一個綜合防治體系,並且強化了統防和聯防聯控,各省份之間聯動起來,能夠讓危害達到很低的水準。 |
蟲口奪糧:糧食生產有保障
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域涉及我國西南、華南、黃淮、華北、西北等玉米區,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但是,我國的防控技術是有保障的。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周雪平:
「初步建立了草地貪夜蛾的監測預警體系,包括它什麼時候遷飛,大概什麼時間到什麼位置。另外,經過去年一年的篩選,我們發現有不少化學農藥能夠有效的殺死草地貪夜蛾。今年雖然發生的存量大,發生的面積很廣,但是我們防控技術是有保障的,相信今年我們會有效的控制草地貪夜蛾的危害。」
周雪平介紹,最新防控技術包括把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發生區域,分為不同的區域,進行分區治理,研發了自動識別系統和種群測報系統的測報技術體系。目前部分技術已在雲南、廣西、四川等地區推廣,篩選推薦了28種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用藥。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鍾鈺:
「今年中央政府已經提前下撥了14億元的防蟲防害的經費,用於針對草地貪夜蛾等這種病蟲害的防治。今年糧食生產是有保障的。」
我國防控水平世界領先
前不久,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向全國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預警信息和最新的防控技術。《手冊》的發布,也為各地防控蟲害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小冊子的內容主要有三點:
1
把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發生危害分成了三個區域,一個是周年繁殖區,一個是越冬區,一個是遷入區,我們提倡分區治理的理念。
2
研發形成了用於草地貪夜蛾的預測預報技術,包括四種識別系統以及種群測報系統。比方說在田裡,農民用手機拍照上傳圖像,基本上就能判定這個蟲是不是草地貪夜蛾。
3
《手冊》還提出,在我國防治草地貪夜蛾,應該採用「兩步走」的防治策略:
第一步,前兩年實施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的防治技術。這一塊主要是解決最開始的應急防控問題。
第二步,在未來長遠的三到五年之內,構建實施以精準監測預警等技術為核心的綜合防控體系,實現低成本、綠色、可持續的防控。
目前,我國的防控技術基本上遵照的是嚴密監測、全面捕殺、分區施策、防治結合,在國際上來說是非常先進的。按照這一套理論,對於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應該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素材來源:中國鄉村之聲《鄉村振興資訊》欄目
圖片均來自網絡
記者:韓曉
編輯:劉思思
責任編輯:季盈盈
監製:舒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