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衣社】刊發的都是基於真實改編的故事
【暗察筆記】是蒼衣社職業故事系列。這裡彙集各行職業俠客,組成「暗察使」。每期一位暗察者講述傳奇職業故事,旨在開眼界、長見識。
這是 蒼衣社 的 第 14 篇 暗察筆記
零壹號暗察使:黃詡
職業:數據分析師
職業技能:電子坐標定位,木馬植入技術
全文 9746 字,閱讀約需 10 分鐘
網絡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折射。在網絡的痕跡里,永遠保存著你的兩幅地圖,一幅是心靈地圖,一幅是外貌地圖。心靈地圖,指引你前進的方向;外貌地圖,記錄你曾經走過的路。
在網絡大數據面前,我們只能保持謙卑和敬畏,因為它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在我經手過的眾多信息諮詢業務中,張雷的故事很特別。
張雷是我的一個客戶,具體一點說呢,是一個我必須時刻關注的,令人頭疼的客戶。這個是拜他的父親張茂業所賜。
張茂業是本市的一位房地產商人,早年投身商海,家產上億,是我們公司為數不多的星標VIP金卡用戶。因為張茂業忙於事業,沒有對子女的教育盡到責,所以他一直有一件煩心事——關於他的獨子張雷。
有時候家裡太有錢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張雷就是這種情況。他是富二代中標準的浪蕩子兼花花公子。別人家的孩子會為了改變命運而發奮讀書,他含著金湯匙出生,完全無此動力。整個學生時代,他都是混日子拿錢通關。大學上了兩年,他乾脆休學去享受人生了。
張茂業哪裡能放任兒子這麼鬧騰,對張雷定下了諸多限制,但是亳無作用,張雷總能想出辦法脫離父親的視線。張茂業聯繫不上張雷了,就要發動全家人,甚至是全公司的員工去尋找。最後,不是在哪間KTV會所里,就是在哪家酒店的房間裡找到他。有幾次更離譜,張雷竟然在賭場裡輸了個精光,等著父親拿錢來贖人。
這樣再三的勞師動眾,張總也苦不堪言。直到我們公司推出了金卡套餐(為公司主體零售賣場吸引和粘住顧客,而專門開設的會員制信息諮詢服務),張總直接辦了包年套餐,把尋找兒子的工作甩包袱似的扔給我們。每次聯繫不上張雷了,他就向我們發出找人申請。
面對這麼愛折騰的浪蕩子弟,我們也很頭疼。每次一接到張茂業的電話,整個查詢小組的人就苦著臉放下手頭的工作,來搜索張雷的行蹤。後來,我們為了省事,經過張茂業默許後,悄悄地往張雷的手機里植入了程序,監控他的手機SIM卡。這樣一來,可就大大降低了尋找成本,提高了追蹤效率。
張雷再度失聯,我們只需看著電子地圖,就能毫不費力地確定他的位置坐標。然後,告之張茂業,派出親信手下,去把兒子接回家。採用這樣的技術追蹤方式,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尋找服務,一直都挺順當,張總對我們也挺滿意。
可是,事情總有意外。終於在張雷再一次與家人失聯的過程中,我們提供的位置定位坐標失效了。張茂業按照我們給他的地址,派出手下去找人,沒有見著人。
張雷的手機監控定位顯示明明就在那裡,怎麼會找不見人呢?張總手下反饋過來的情況是,手機定位是對的,但手機是一個便利店的老闆在用。那個老闆說這個手機是一個年輕人以八百塊錢的價格賣給他的。
張雷的手機是蘋果iPhone6 Plus,市場價格在七八千元左右,張雷怎麼會以八百塊錢的低價把它賣掉?
與有偵查經驗的唐塑開了個碰頭會,一番討論後,得出了三種可能性推測。
第一種是張雷的手機被人偷了,小偷低價變賣了手機;
第二種是張雷公子哥發現了我們的追蹤或者是玩什麼新遊戲,故意將手機留在不起眼的小店裡,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第三種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可能張雷被人綁架或者遇害了。但是,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是遭遇綁架的話,勒索電話肯定會打來,但張總並沒有接到這樣的電話。而如果是遇害的話,手機不可能連卡都不退,直接出現在便利店老闆手裡。
張雷這次與家人失聯,極大可能是第二種情況。根據店老闆描述的樣貌,賣給他手機的人應該就是張雷。
這位公子哥現在又藏在哪裡躲貓貓呢?這一次倒也還好,張總親自到我們公司來,向我們說明了情況,不聽還好,一聽就知道事情嚴重了。
原來張雷這段時間,被老爸追得厭煩了,也覺著自己老這麼晃蕩下去是在虛度光陰,便決心要去做點事情來證明自我價值。他悄悄地讓他老媽從公司帳上支取了一筆錢,大約一百來萬吧,與朋友合夥開了家網際網路公司。
這本來是件好事,張雷總算收心做事業了。可是,張老闆心裡還是放心不下,總覺著兒子在瞞著自己什麼,尤其是上周張雷又以公司要追加投資款為由,向他要了三百萬元。張茂業提出要去他們的公司看一看,他竟然找出許多理由來推辭,後來實在推不掉了才同意讓他去。
張老闆跟著兒子去了南山區的一個寫字樓,那時是中午午餐時間,偌大的辦公室里空無一人。辦公室里擺放著各種桌椅凳子電腦等設施,工位上員工的個人物品都放著。從表面上看,這是個正兒八經的公司,可是張總心裡總覺著,有什麼地方不對又說不上來。
為了穩妥考慮,張總多問了幾句,哪知張雷竟發起脾氣來,怪他這個做父親的不支持自己的事業。
作者圖 | 公司外的街景
父子倆在飯桌上吵了一架後,張雷就又夜不歸宿,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不回,玩起了人間蒸發。
「這麼說來,張雷這一次的失聯是有意為之?」我問。
張茂業苦笑一下,「他這是在有意避開我,他一直怨恨我。我早年忙生意,沒怎麼顧上他,現在他變成這個樣子,都是我的責任。」
「嗯,您也別太擔心了……」我好言寬慰了張茂業幾句。
「現在我擔心的是這個臭小子三天兩頭不著家了,在外面不知道搞什麼。」張茂業搖了搖頭說:「以前我一直叫他到我的建築公司上班,他嫌工地環境差不肯來。現在背著我拿了一筆錢去自己開公司,做的項目我怎麼覺著怎麼不對勁。你們快幫我查查,他到底在做什麼生意?」
「你不是去他們公司看過了嗎?」我有些奇怪。
「就是因為去看過了,我才更不放心。」
我點點頭。
公司是為解決用戶的痛點而存在。面對張茂業對兒子新公司從業的顧慮與質疑,我們為他展開了網絡查詢服務。
在網絡世界裡,謊言永遠藏不住。
我們這麼一搜索,張雷的新公司還真存在著大問題。
張雷的網際網路公司,是一家叫「電魂」的網絡遊戲製作公司。
這家網遊公司位於南山區的一個創意產業園區內。工商局登記的公司註冊信息各方面都還好,既無違規信息也無處罰記錄,只是營收狀況起伏不定。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大問題,蹊蹺在於帳面上登記的股東人數,與配股占比。
作者圖 | 創意產業園內
張雷做為參股人沒有在註冊登記上,也沒有註明他的名字與配股比例。
我的這個問題剛一提出,張茂業倒是做了解答。他說這種情況在公司配股融資中,也屬於正常,張雷應該是掛在了某位大股東名下,持有一定股權,但不登記在公司的註冊變更信息上。
但是,張茂業卻有著三個懷疑:
一是張雷雖然喜歡玩網遊,但是缺乏耐心,根本不可能會對開發遊戲這種長周期的業務產生興趣;
二是一百萬元在大型遊戲開發項目里,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遊戲公司除非山窮水盡,是不會要私人投資的;
三是他跟張雷去看過遊戲公司的現場,張雷對業務答非所問,敷衍了事。
這樣一來,網遊公司顯然就是張雷拿出來敷衍老爸的工具了,往這上面尋找突破口,意義不大。只能全面展開網絡全痕跡搜索,查找張雷最近三個月的行蹤軌跡。
通過通用和聚焦爬蟲技術,對網絡公開信息的爬抓,匯總分析,張雷在最近這三個月里,也確實是夠折騰的。
他的網絡痕跡主要集中在幾款國內知名的網絡遊戲上,幾乎每天都會登錄。他玩網遊打怪升級的技術不怎麼樣,在幾款遊戲中的級別都不高。不過他是金光閃閃的人民幣玩家,砸重金買了很多好裝備,但即使是如此,他的戰績也不佳,基本上屬於被別人摁在地板上打的角色。
唯獨一款卡牌遊戲張雷打得很不錯。從卡牌戰績排名來看,他還進入過聯賽賽季的前四強。顯然,他對自己在卡牌遊戲上的戰績非常自豪,在近期的朋友圈裡,多有這方面的圖文內容分享。而這款卡牌遊戲的開發製作方正是「電魂」。
張雷很喜歡玩這款遊戲,玩得還挺好,於是他先後斥資四百萬元入股。電魂是家小型的遊戲公司,張雷個人向他們投資的四百萬元,也實在不能算是筆小資金了。但是,張茂業對張雷投資網遊行業的真實性,卻存在著極大的懷疑。
那麼,問題會不會是出在這個電魂網遊公司身上?
我發動整個信息查詢小組,將精力投向對電魂公司信息數據的全面搜索採集上。經過一番深入的挖掘,以及第三方關聯資源的甄辨排查,電魂這家公司除了在業績上差強人意,幾輪與國內外的風投機構洽談融資無果之外,也實在找不出什麼劣跡。
公司創始人也是富二代身份,為人低調不張揚,整個運作團隊也還算隱定。唯一有暇疵的地方,就是這家公司在開發運營遊戲之外,還兼職接了些app訂製小程序開發什麼的私活,有點超出公司的經營許可範圍。
在遊戲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里,遊戲公司效益不景色,攬點私活掙點小錢,貼補用度也在情理之中。
在這家公司對外公開的核心團隊成員簡介圖譜中,一個負責市場運作的副總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闕佳華,這個名字,我在張雷的手機通訊錄里見到過,是他一個高頻聯絡的人物。我對這個人名印象深刻,因為「闕」這個姓氏比較罕見。
為了驗證電魂公司的闕佳華,與張雷手機里的闕佳華是否是同一個人,我通過他的身份信息,在三大移動通訊運營商的關聯資源里,調取到了在此名下幾個現在有效使用的手機號碼。
運氣不錯,一對比其中的一個號碼,正好與張雷手機里保存的號碼一致。此闕佳華正是彼闕佳華。這樣一來的話,張雷與電魂公司的副總闕佳華確實關係親密。張雷作為投資人,這也正常,他為什麼要對父親掖掖藏藏呢?
在電魂的公司層面上是找不出太多破綻了,那就只能從他們的核心始創團隊成員中,隨機抽樣查查背景,生平經歷什麼的,看看有無意外發現。
裂縫總是出現在團隊的豬隊友身上。當我隨機抽查到闕佳華時,這位副總的生平經歷存在著劣跡。闕佳華竟然有過涉嫌傳銷罪被刑拘的犯罪案底。隨著我對此人的深挖,發現他好像對自己過往的劣跡,有很多的曲解與謀劃。
在我們公司的綜合資源群里,竟然有不少人認識這位闕老師。闕老師是小範圍內的網紅講師,在不少創業群里給人們大講創業經驗營銷成功學,最後無一不例外地引導粉絲去投資一項號稱能夠實現滿返的消費理財產品。
這樣一位慣於用嘴忽悠人的「大師」,在電魂公司出任市場運作副總,難以想像他會整出什麼動作來。
就是這麼一個人,在與張雷有著高頻聯繫,也難怪張茂業對兒子如此的放心不下。
接下來,我將對張雷網絡痕跡的搜索範圍進一步拉伸到六個月以內。
在這個範圍區間內,張雷最近這半年在網上的活動軌跡就更全面更清晰了。其中在四月中旬到四月底,應該算是張雷平生最熱愛學習的一個時段了。他大量地閱讀起財經類資訊內容,在好幾個大網站,以及理財名家的博客里,都有他訪問過的痕跡,並且停留的時間不短。
他還發布了財經類的幾篇文章,內容價值不大,更像是從別人文章里斷章取義拼湊出來的,但對於遊手好閒的張公子來說已是實屬不易了。
在張雷最常去的幾個網站里,其中有一個叫波波論壇的社區,是他停留時間最長的。波波論壇是一個語音直播社區,裡面有不少的大咖開課。張雷是一個「大富豪頻道直播空間」的粉絲,裡面的語音內容他幾乎都聽過一遍,還在留言區送禮物。
我點開大富豪直播間裡的語音回放,聽了聽裡面的內容。裡面先是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滿篇都是在講如何快速掙大錢的致富捷徑,聲音豪邁,抑揚頓挫,有著極大的煽情性,引得聽眾粉絲一陣陣喝彩。
後面是幾個講師輪番地講述一種全新的價值倍增商業模式,能幫助粉絲快速地實現夢想,窮的變富,富的更富。富家子弟不缺錢,缺事業成就感,這個平台模式則可以幫助他們向外界釋放能量,在幫助別人成功的同時,成就自己的事業。
上面的道理是否正確,我不多加評論了,但裡面高頻出現的一個名詞,卻極大地撩動著我的神經條——「雲集店生活」。
我搜索了一下關於「雲集店生活」的網上公開信息,感到頭皮一陣發麻。
闕佳華在各種創業群里,引導粉絲投資的理財產品就是這個「雲集店生活」。
張雷與闕佳華聯繫密切,最近在論壇社區里聽過他們的講演,莫非這位公子哥將自己的投資都放到了「雲集店生活」里?
「雲集店生活」的事情一時半會是確定不了的,我在張雷被監控的手機里,卻有了一個意外發現。
監控程序傳輸過來的實時數據中,有一個陌生號碼是之前的通話記錄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而那個號碼的打入時間,不早不晚,正好是張雷失蹤的第二天。
那個陌生號碼在張雷失蹤後,與他的手機號碼前後竟然有過十幾次通話記錄。現在那個號碼便利店老闆在用。
店老闆低價購得蘋果手機,為省事直接使用原手機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當我查了一下,那個陌生號碼註冊人的身份信息,又覺著有些蹊蹺。註冊人的身份信息顯示她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大學剛畢業,正在實習期。
便利店老闆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有家有室,開個小店聊以餬口。
作者圖 | 孫老闆的便利店
一個是風華正茂的女大學生,一個是拖家帶口,事業也不怎麼有成的糙大叔。這樣的兩個人,忽然之間發生高頻的通話聯繫,實在是令人生疑。
我截取了幾段他們的通話錄音,一聽嚇了一跳,陌生號碼端的聲音竟然不是女聲,而是一個帶著金屬質感的男音。這是什麼情況,對方竟然用變聲軟體,來與店老闆通話的?
想來想去,也理不出個頭緒來。我決定直接打店老闆的手機問個究竟。
我向店老闆報了家門。店老闆先是驚訝,後來慢條斯理地與我講起了條件。店老闆自稱姓孫,雖然做的是小超市之類的小生意,但是,據他自己說也是在商場滾打多年的。
他的買賣原則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而我要想知道那個陌生號碼後面的信息,就要讓他在信譽與利益之間做選擇。言外之意,就是看我們能給他多少好處了。
孫老闆一副奸商嘴臉固然可氣,但是在信息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獲得了話語權。由於手中的信息線索匱乏,只能聽老孫開條件。
「五萬塊,怎麼樣?我可是將自己的多年的誠信底線打破了。」孫老闆悠哉哉地開口。
我沒一口答應,出來問了下張總。
張總說:「小黃,你也太不專業了吧,這種賣消息的電話我一個星期能接幾十個,每個開價都是上百萬,五萬塊賣的你也信?」
我啞口無言,回來回絕了孫老闆。
孫老闆卻緊追著說:「別介呀,再考慮考慮,價錢好商量。」
我可不想再與他商量了,總不能告訴他是張總嫌太便宜了吧?咱們是干大數據處理分析的,還能在這種小事情上,讓一個開雜貨店的小店主給掐住了脖子,簡直是笑話!
隱藏監控程序的木馬簡訊,以電訊運營商客服的抬頭,發送到那個陌生號碼手機中。等了幾個小時沒反應,又改發了條「你的移動支付帳戶密碼安全度低,有被人攻擊危險」的警示信息。
這種恐慌信息從來都是大眾最關切的,很快對方就點擊回應了。
程序自動傳回的手機位置定位,是在東山區的一個軟體產業園內。並且,我還監聽了一個那個號碼打出的電話。此時手機端說話的人是一個女子的聲音,柔聲細語的還蠻好聽的。
問題又來了,那個陌生號碼打給孫老闆用的是變聲軟體,而打給其他人卻是女性原聲,這是為什麼?
我重新將那個號碼與老孫通話的所有通話錄音提取出來,用語音播放器仔細聽了一遍。但是,由於移動傳輸信號強弱不一,信嗓比干擾過大,監控程序保存到的通話音質較差,十幾段通話語音,噝噝沙沙的,時斷時續。唯一有一段清楚點的,又是兩個人在插科打諢,信息價值不大。
孫老闆發財心切,又給我打來電話,說咱們可以再談談,價錢好商量,買賣不成仁義在。
我正為聽錄音不清楚的事情心煩意躁,面對孫老闆這頗帶挑動性的電話,更氣不打一處來,直接懟回去,你愛說不說,要錢沒有。
「我給的這個信息很重要!」老孫怕我掛他電話,忙不迭地向我拋出一塊魚餌,「其實那個號碼是一個大老闆打過來的。」
「哪個大老闆?」我問。
「這個就不能直說了,我跟那位老闆可是鐵哥們,但是,我孫某人一向是贊成那句名言:『朋友是用來出賣的』。」孫老闆笑嘻嘻地說:「吃點虧就吃點虧吧,誰要我心善呢!你們也不容易,五萬確實是有點高,便宜一點,四萬五吧,你看咋樣?」
我懶得聽他鬼扯,果斷掛掉了電話。
老孫自己都說了與那位大老闆是鐵哥們,那麼,我就從他身上入手,通過外圍網絡痕跡尋找蛛絲馬跡。在網絡時代里,但凡不是穿越過來的古人,都會在網絡上留下痕跡。像孫老闆,估計也是斷了WIFI就活不下去的主。
我以孫老闆的註冊手機號為關鍵字數據,全網聚焦搜索,爬抓主題頁面。他的痕跡那是一個五花八門,什麼賭博遊戲,直播視頻,小黃網等等,都有他的足跡。
再仔細一看,我猛然發現,他也是電魂公司開發的那款卡牌遊戲的玩家,活躍度還相當高,充過不少錢買點卡,戰績也還可以,衝進過聯賽賽季的前十位。
別看孫老闆是個開小店的,他在一個國內知名的問答社區里,高頻地回答著各種問題,帳號的徽章等級還挺高的。
我瀏覽了一下他的回答與發貼動態,略過雜七雜八的內容,我看到了「雲集店生活」的問答文字。
這條問答還挺火,閱讀數已過萬點,評論有小一千條。評論非常熱鬧,圍繞著「雲集店生活」的優劣好壞,有褒有貶。老孫仿佛是個救火隊員,樓上樓下追著貶踩「雲集店」的回答者去矯正安撫,對於一些惡語詆毀者,他也怒懟回去。
搜索出這樣的信息,倒是有意思了。老孫,一個開小店的老闆,背後與電魂卡牌遊戲,與「雲集店生活」項目,都有交集。
那麼,張雷把自己的蘋果手機低價賣給老孫這樣的「雲集店」鐵桿粉,是偶然,還是有計劃的行為?「雲集店生活」項目,又是如何產生這麼大吸引力的?
「雲集店生活」項目,是一家叫嘉祐的網絡技術公司創立並負責運營的。
在天眼查上的公司註冊信息顯示,嘉祐網絡公司成立於去年年底,是一家專注於本地生活服務商圈的O2O公司。法人代表是一位從外省來本市創業的商人,註冊資金800萬。
從他們官網上的介紹來看,這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幾乎沒有什麼創新,都是模仿美團的路數。不同之處在於,美團模式是通過外賣送餐,地推擴散等方式,拓展市場份額。而他們用的卻是「異業聯盟,積分兌換」的方式,推廣業務。
也就是在這個「異業聯盟,積分兌換」基礎上,搭建起了「雲集店生活」項目。
「雲集店生活」項目的資料介紹比較繞,我費了不少勁,又向其他商務朋友請教了一番,才搞明白它背後的原理。
這個項目其實披著好幾件外衣,既像理財產品,又像創業項目,還號稱是個能幫助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愛心平台。
項目有一個巨大的賣點——消費滿返。在他們的網上商城購物,購買多少金額的商品,然後就會返還同等價值的錢物。這個也不奇怪,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拉新與留客,大舉燒錢補貼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像這樣買多少返多少的全返利,公司哪裡吃得消!
他們就在異業聯盟的基礎上,鼓勵商家入駐平台開店,然後向商家抽傭18%。簡單來說,這個業務項目,就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經營金錢遊戲。
什麼雲集店生活,什麼雲集店商城,都是一個幌子。實際上他們最終是變著法子鼓勵會員們去註冊商家,然後,再以商家的名義向平台交納十八點的佣金,享受消費全額滿返的紅利。
當然這種滿返並非即時到帳,而是根據金額的大小,分一年期兩年期或五年期不等逐日返現。這種返利也不是直接給現金,而是以掉金果、銀果、金幣等虛擬幣形式,積累在你的帳戶餘額里,滿百或滿千,才能提現。
為了讓業務快速擴展,他們採用會員互推的三級分銷推廣模式,拉人頭的節奏,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點開嘉祐網絡的官網,查看該公司對外公開的核心成員簡介,闕佳華的名字與照片赫然在目。不看不知道,他在嘉祐網絡擔任的竟然是總經理的職銜。
在「雲集店生活」的手機APP上,輸入孫老闆的手機號搜索,老孫註冊的孫氏商鋪隨即跳出。他商鋪里的下家粉絲數竟然有七百多人,帳戶餘額里有五千多元尚未提現,難怪他會如此悍衛公司的名譽。
輸入張雷的原手機號搜索,他也在裡面開了家商鋪。商鋪里粉絲少得可憐,只有二十幾個,但帳戶上積累的金果、銀果數量價值,卻高達兩萬多元。
由此看來,張雷參與了嘉祐網絡的「雲集店生活」項目是確鑿無疑。
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張雷,勸他脫離「雲集店生活」的經營金錢遊戲。可是,這位令人不省心的公子哥,現在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呢?
我對張雷的幾個常用社交軟體帳號做了一遍查新。這幾個帳號,近期他都有過登陸記錄,但是登陸地址卻是各有不同,有幾次是在本市網吧,有一次是在鄰縣的某酒店。
這就令人犯了難了,他現在到底在哪裡呢?我們也不可能叫張茂業派人到上述幾個不同地址都去找一遍吧,這還不讓人家罵我們無能。
監控程序發出了「啾啾」的提醒音,是那個陌生號碼又打進了孫老闆的那部蘋果手機。我抓起耳機聽了下他們的通話,這次是實時通話,聲音很清晰。還是那個帶著金屬質感的男音,聽了他們的整個通話內容,我怎麼覺得那個用變聲軟體的男子那麼像張雷。
如何核實這人的身份信息呢?我思前想後,也沒想出穩妥辦法,最後決定採用一個冒昧的法子——假冒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撥通那個陌生號碼,向對方核實收件人地址信息。
手機接通了,對面是一個清脆的女音,滿是驚詫,「什麼,你搞錯了吧,寄給張雷的快件留了我的手機號碼?」
「沒錯的,運單上填寫的是這個號碼,」我心中歡喜,這下至少可以證明她是認識張雷的。
姑娘說:「我是嘉祐網絡公司的前台,張經理經常拿我的手機打電話的,會留我的號碼也有可能。你的那份快件是不是寄給他的,我也不是很確定,張經理現在正在會議室開會,就按照我們公司的地址寫吧,他都能收到的。」
原來張雷神龍見首不見尾,就藏身在嘉祐網絡公司內。提取到嘉祐網絡公司的位置坐標:東山區台灣城軟體產業園A棟九層903室,趁著張雷正在公司開會的時間,通知張茂業立即派人去找人。
張雷終於被父親架回了家裡,但是事情遠遠未完,將近四百萬元的資金全部落在了「雲集店生活」項目上,怎麼抽回來又是個頭疼的問題。
「雲集店生活」項目背後的水很深。這個項目的投資母公司不是別人,就是電魂網遊開發公司。
電魂公司在遊戲業奮戰多年, 一直未能戰勝頭部同行,打不開市場局面。眼看著公司帳面資金池中的資本日漸枯竭,在幾輪融資無果之後,聽從了有傳銷經驗的副總闕佳華的策劃。
他們將公司剩餘資金的一半劃分出來,成立了由闕佳華任總經理、闕的朋友任法人代表的嘉祐網絡公司,並開發了「雲集店生活」APP、小程序、以及官網商城。
闕佳華將消費滿返、三級分銷制嫁接在該項目模式上,基於電魂公司已在運營的卡牌遊戲玩家群體,進行對外裂變傳播。上線一年多時間內,已發展出一萬多名會員。
張雷、孫老闆等人就是在玩卡牌遊戲時,被闕佳華洗腦並拉下水。
張雷的蘋果手機其實也不是他低價賣給老孫的,而是他為看擺脫父親的干涉故意與老孫演的雙簧。張雷早就知道了我們在他手機里植入了程序,以八百元的酬勞,叫老孫代為使用手機,讓我們的地址定位出現失誤,只能見其位不見其人。
手機中屢屢打入的陌生號碼,則是張雷借用公司前台小姐姐的手機打出的。他為的是能及時了解手機里有哪些朋友找過自己,好做出相應的回覆。用變聲軟體通話的目的,主要是預防我們能聽出他的聲音。
張雷少不更事,被人連哄帶忽悠,將四百萬元砸進了「雲集店生活」的傳銷項目里,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對於怎樣幫助張家挽救並將損失減少到最低,我召集了公司的相關人士開了個研究會議。
經過一番討論,最後商定在向嘉祐公司提出退款無果的情況下,以項目欺詐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從各方傳來的訊息,經偵已經在對嘉祐公司展開調查了,依法被取締那是早晚的事情。
退款,嘉祐公司當然是不肯的,那就只有對簿公堂了。
這場官司打得艱難,一直打到嘉祐公司被經偵正式取締查封,也未打出結果。但是,好在有前面的官司做鋪墊,證明張雷是被騙捲入「雲集店生活」傳銷項目的,未被劃入傳銷同案犯。然後,以為數不多的幾個受害者身份,得到了經偵從嘉祐公司查扣資金中的部分退償,四百萬總算退到了三百多萬。
張總不在意這點錢,但是張雷能從這件事中全身而退,這讓他很高興,他對我們的工作也很滿意。
那邊老孫見我們幫張雷退到了錢,也給我打電話,哭天抹淚地說自己在「雲集店」投了五萬塊,求我幫他退出錢來。他這次倒也大方,承諾酬謝兩萬塊。別說我幫不到他,即使能幫得到,想想他那句「朋友是用來出賣的」,我也不想攤這趟渾水。
事情還沒有結束,後來張茂業拿出了一筆千萬元的啟動資金,給兒子創業。張雷開的是一家裝修公司,開始還像模像樣地,做了一段時間家裝工程,可沒過多久,就又出了問題。這次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明面上是開裝修公司,暗地裡卻干起了P2P金融,涉嫌套路貸,逼得幾個事主差點跳樓自殺。
最後張雷的公司被貼上了封條,自己也被羈押候審。
這次我們再也幫不了他了。
*除作者圖外,其餘配圖均來自網絡,僅用於補充說明。
—END—
作者 | 黃詡